10月27日,“武汉市数字农家书屋大数据中心”在华中图书交易中心亮相。11月底,武汉市数字农家书屋APP“书香武汉”正式上线。这两大平台的成立,标志着我市农家书屋经历十四年发展,在增强农民文化自信、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迎来质的飞跃——2149个数字农家书屋覆盖全武汉。截至11月27日,“书香武汉”注册用户超过42万人,书香从田间进化到“云端”。
武汉2149个农家书屋分布在新洲区、黄陂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青山区、东湖风景区,各具特色,以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为文化据点,以数字化书屋打造移动图书馆,线上线下发力,做村民的贴身知识服务管家,农家书屋刷一刷,精神食粮一键到家。
农家书屋里的“武汉书架”“汉”味十足。 刘雍涛 摄
创新数字农家书屋模式,一键共享精品读物
武汉市农家书屋于2007年开始试点建设。集阅读、科普、社交为一体的农家书屋,从成立之初,就是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的前沿阵地。
截至2021年,全市建有农家书屋2149家,孵化出“问津小讲堂”、“‘农家书屋’读书报告会”等一批活动品牌。“农家书屋是农村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主要场所和文化生活中心,除了阅读,这里还开办阅读讲堂、科普讲座,有时书屋管理员还会帮忙辅导小朋友写作业。”新洲区凤凰镇三叉路村年轻的农家书屋管理员王晓槟说,多功能化的农家书屋,对村民们非常有吸引力。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保有纸质图书的基础上,对农家书屋进行数字化升级,为村民打造移动的24小时图书馆,成为全新需求。在借鉴北京、上海等省市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经验、听取农家书屋一线管理人员建议的基础上,武汉市数字农家书屋创新采用“云+端+大数据”模式,量身定制了农家书屋数字阅读智慧服务平台“书香武汉”APP,云端书香24小时在线。
“书香武汉”APP承建方武汉出版集团负责人介绍,APP先期投入数字资源总量达10万余种,由中文在线提供正版数字阅读资源,可“看”可“听”,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阅读需求。村民只需走进自家附近的农家书屋,利用这里的WIFI网络,在手机上扫码安装“书香武汉”APP并注册认证成功,未来就可随时随地享受免费的海量云端阅读资源及服务。
个性化“书香武汉”APP,突出“农”味和“汉”味
“书香武汉”APP以实体农家书屋为基站,是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农村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做满足农民阅读需求的贴身知识服务管家。在内容设计上,它针对武汉乡村实际和大城市周边农民个性化需求,突出“农”味和“汉”味。
在资源配置上,APP以乡村振兴和科技科普推广为导向,这里的“农”味不只是教人怎么种田养鱼,而是涵盖了党政法规、农业生产、农林牧渔、科普知识、寻医问药、百姓生活、文化文艺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
“农”味还包括让农民唱主角。数字农家书屋采取“需要什么、补充什么”的“百姓点单”服务模式,让农民成为数字农家书屋资源配置的主角,用网络投票的方式,推选出农民喜爱的图书,然后通过政府采购实现相关数字资源的上架。
在特色打造上,APP还特别凸显“汉”味。在实体和数字农家书屋都推出了“武汉书架”,推荐写武汉的、武汉人写的、武汉出版的、武汉人喜欢的精品图书,让大家阅读武汉,爱上武汉。
“书香武汉”APP作为公共文化数字化平台,是将“农”味和“汉”味有机融合的桥梁。针对乡村实际,APP未来将线上线下同时发力,从食、住、行等方面推广美丽乡村,让武汉市民和周边乡村精准互动,惠农又惠民。
利用大数据掌握农家需求,引流全国文化
11月27日,坐落于武汉出版集团15楼的“武汉市数字农家书屋大数据中心”,110英寸智慧屏实时滚动显示“书香武汉”用户总访问量超过470万人次,下载量最高的为新洲区,超过12万人次。
这里就是武汉数字农家书屋“云+端+大数据”的大数据中心,它集展示、监控等服务于一体,可内享省市两级资源,对外引流全国精品读物。
作为武汉数字农家书屋的“最强大脑”,大数据中心主要基于市-区-街道-村四级架构,以“顶层设计,统一建设,分级管理”为思路,对武汉市数字农家书屋进行实时数据可视化统计和后台一体化管理。与此同时,各区设置区级指挥中心,对所属辖区内农家书屋进行数据可视化统计和管理。
例如某农家书屋最近访问量偏低,大数据中心会及时将动态反馈给其所属的区指挥中心,让其找出原因,从而精准提升书屋各项功能,让“书香武汉”这一移动图书馆,服务更加贴心。
比如通过“百姓点单”的数据监控,大数据中心发现“相声曲艺”这一类别的资源比较受欢迎,后期便有针对性地推出武汉人喜欢的楚剧、汉剧、评书、湖北大鼓等传统文化精品,努力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湖北省数字智慧管理平台的框架下,未来各端口将有专人负责内容资源的动态管理,除了规范资源的审核、采购,还将融合信息发布等功能,利用大数据掌握农家需求,引流全国精品。
农家书屋坐一坐,他们人生大变样
农家书屋作为农村精神生活的给养站,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农家书屋到数字农家书屋的几个发展阶段,重塑了很多村民的人生。
54岁的程姣秀是新洲区凤凰镇三叉路村的村民,2017年她偶然开始从农家书屋里借书,没想到从此迷上了音乐和文学类书籍,她每周能借4本书回家,有时废寝忘食看到凌晨两点多。更惊喜的是,她在书屋里遇上了在当地老年大学担任校长的陈双旺,得以系统学习葫芦丝、锣鼓、唢呐等乐器,意外地拓展了她的人生。她加入当地乐队,有时参加乡村演出,在经济上也能有所收益。
获悉农家书屋数字化,她抢鲜下载APP,并自发向左邻右舍宣传,“常用手机看美食类书籍、视频,在家学着做菜种菜,过健康美味生活。”
49岁的刘喜兰是凤凰镇三叉路村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她亲眼见证了农家书屋对村民精神面貌的改变。她说:“书屋每个月都有公益性阅读活动,好多人在这里结识了朋友,腹有诗书,面貌也随之改变。”
新洲区邾城街第六小学的老师刘晓琳,做了多年阅读推广人,她至今已经写了100多万字的公众号文章,旨在着力培养乡村阅读教师,帮助更多农民爱上阅读。她说:“每个人都有闪光点,阅读会教你发现那些闪光点,终身受益。”(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