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五年来,十堰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为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示范市”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强化思想引领
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魏晋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他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卧在冰上,并最终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11月13日,在十堰市孝道文化基地——市人民公园重阳塔,市民刘悦给4岁的女儿讲述“二十四孝”故事。
“这里不仅有怡人的景色,更有各种正能量的历史故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宣传,让孩子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时明白做人的道理。”刘悦说。
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前进力量。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十堰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持续深化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讲文明树新风”“我的中国梦”……走在十堰街头,一幅幅清新别致的公益广告,一座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不仅扮靓了车城,更成为传播文明的有效载体。
久处兰室,其身芬芳。多年来,十堰市不断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开展诚信行业、诚信单位、诚信示范街区等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厚植道德沃土
好人之城群星璀璨
今年31岁的袁格兵是房县姚坪乡金牛村人。“7·20”郑州特大暴雨中,他在洪水里浸泡16个小时,先后救出50多名素不相识的群众。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报道他的事迹后,他被全国网友称为“洪灾中的平民英雄”。前不久,他获评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
好人辈出,德耀十堰。五年来,十堰市以道德模范评选、“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为载体,大力挖掘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平民英雄。
40多年来先后赡养5位嫡亲、6位非亲老人的全国道德模范、竹山县柳林乡农民刘学举;勇伸援手救助遇袭环卫工的全省道德模范、顺强公司“的哥”温国学;40多年间,在绝壁凿出脱贫路的“当代愚公”、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他们或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或敬业奉献,或诚实守信,或孝老爱亲,成为十堰大地上一道道亮丽风景。
道德是一种力量,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榜样是一面旗帜,它催人奋进、引领方向。
五年来,十堰市常态化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五进”活动,持续擦亮道德品牌,放大好人效应,构筑道德高地。截至目前,十堰共有全国道德模范1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湖北省道德模范5人、十堰市道德模范73人(组)、中国好人40余人、十堰好人·楷模538人。全市创成17家全国、174家省级、632家市级文明单位;创成20个全国、89个省级、348个市级文明村镇,县域文明指数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推进文明实践
文明之风滋润城乡
“您好,请戴好口罩,并出示健康码。”11月15日,郧阳区城关镇解放南路金色港湾小区疫情防控卡口,该区城市文明创建中心志愿者对准备进入小区的居民说。
面对疫情防控形势的新变化,郧阳区动员全区98个区直单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包联城关镇7个社区
82个网格,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宣传、重点人群排查等工作。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全市建成由169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0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63.3万名注册志愿者组成的庞大文明实践队伍。
与此同时,十堰市努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成融合思想引领、道德教化、移风易俗、文化传承、志愿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德育平台,逐步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536”体系,全面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去年我市成功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殊荣。今年2月26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暨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员大会提出争创首批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奋斗目标。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扎实推进,浓浓的新风正气激荡在十堰大地,汇聚起实现“经济倍增跨越发展”目标的磅礴精神力量。(十堰日报 记者 纪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