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正成为宜昌一种新的社会风尚。数据显示,宜昌拥有各级志愿服务组织3000余个。这些志愿者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志愿者共同参与,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让“志愿红”成为流动的风景线,也为美丽宜昌增添了更多美好。
“三峡蚁工”:从长江边“搬”走1100吨垃圾
“三峡蚁工”志愿者们常年坚持在江边拾捡垃圾,让江滩干净美丽。 通讯员向佐治 摄
10月31日,在胜利四路江边,130多名穿着绿色志愿者马甲的“拾荒人”手拿垃圾袋,边走边捡拾果皮、旧纸巾等垃圾,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也吸引了一些散步的市民主动参与,成为宜昌最暖的风景。
2015年,西陵区云集街道辖区的理发师李年邦坚持每天早上前往城区长江江边捡拾垃圾,这一举动逐渐感动了身边人,5个月后,从只身一人到多人同行, “三峡蚁工”的队伍日渐壮大。
“三峡蚁工”用两个夜晚8小时清理了江南土地岭上一堆生活垃圾,现已成为骑友们的休息地;一次在江山风华桥下的活动,100人1小时捡了150多袋近5吨的垃圾……从城区江滩拓展到西坝、点军和“三峡人家”风景区,从捡拾垃圾到生态环保宣讲、清理社区垃圾、整理共享单车,每个周末和节假日,“三峡蚁工”们从不停歇。他们的身影还活跃在宜昌国际马拉松、“生态市民日”主题活动、生态环保公益行等大型活动现场。
“我们每一个人就像一只小小的蚂蚁,蚂蚁虽然力量很小,但是当它们抱团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无穷的能量。”截至今年10月,“三峡蚁工”的常驻志愿者达到了1000多人,累计开展志愿活动795场次,捡拾垃圾1100余吨,参与人数达55649人。如今的江滩干净美丽,再也不见垃圾成堆的景象,成为了市民散步、亲近江水的好去处。
王华君志愿服务队:当好城乡路上“红色义工”
10月26日,记者来到宜昌市流动党员服务中心、“中国好人”王华君工作室,志愿者王欢正在为建筑工人向元兵复印身份证。
“我们这里就是群众的‘便利店’,群众的需求不管大小,我们都会热情服务。”王欢告诉记者,为方便附近工人复印需求,工作室会为他们免费打印。
记者注意到,工作室有一本厚厚的“来访接待登记簿”,上面记录了从七月到现在,志愿服务队的帮扶情况,写满了厚厚一本:帮李兴祖找工作、接收郝萌的入党申请书、为王平进行思想开导……王欢告诉记者,服务队还联合人才培训学校为20多名待业者提供了12天的免费烹饪培训,为他们自主创业提供了技术保障。
王华君志愿服务队于2014年成立,2020年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现有15个志愿服务分队和580多名志愿者,长期为农民工提供“帮思想、帮‘双创’、帮维权、帮反哺、帮成才”的“五帮”志愿服务和“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学费”“冬送温暖”的“四送”服务。截至目前,王华君志愿服务队帮助4000多名秭归籍农民工就业,调解矛盾纠纷78起,依法为农民工讨薪1890万元。
“在变的是志愿服务团队的发展壮大,不变的是志愿服务的初心。”王华君表示,志愿服务队将当好城乡路上的“红色义工”,擦亮“五帮”志愿服务品牌。
户外志愿救援协会:尽我所能,助人脱困
宜昌市户外志愿救援协会在夷陵区雾渡河镇邓家坪村大白沟,对咸宁坠崖探险者实施救援。 (资料图片) 宜昌市户外志愿救援协会供图
在宜昌,有126名具有同样信念的人聚集在一起,他们汇聚成一个共同的名字:宜昌市户外志愿救援协会。这支成立于2014年的志愿者队伍,队员具备攀岩、绳降、潜水、山野搜救、应急救护等专业技能,他们时刻做好准备,以公益之心体现宜昌这座城市的温暖。
10月8日10时,宜昌市户外志愿救援协会接到求助信息:两名驴友在秭归竹海三点水户外徒步体力透支迷失方向,在野外被困一夜。协会立即组织5人救援队携同3名被困者友人前往救援,12时9分找到被困者。15时16分,所有人安全撤出。
参与救援团队就意味着无私奉献的开始,这是宜昌市户外志愿救援协会全体队员的共同心声。近年来,协会发挥极限环境救援以及SRT(单绳上升技术)专业技术特长,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
据了解,协会近年来在荆门黑山、利川朝东岩、兴山孔雀谷、长阳榔坪等30余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达60余次,助300余人脱离险境。组织开展“5·12”防灾减灾宣传和各类技能培训160余场,负责三峡(宜昌)超级越野赛等体育赛事保障任务8次,惠及群众千余人次。
协会会长卢浩介绍,下一步,协会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助推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公益应急救援队伍,为社会提供更多公益援助志愿服务。(三峡日报全媒记者邹媛 蔡昶 见习记者邱怡 通讯员望丹丹 骆薇琳)
用微笑褒奖志愿服务
在街头巷尾,他们挥舞小红旗,吹响小口哨,让市民为文明驻足;在公园江边,他们一次次弯腰,捡拾垃圾,用行动扮靓宜居环境;在车站码头,他们用贴心的服务,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在商超医院,他们用爱心和温暖,筑起抗击疫情的“青春长城”。
如今的宜昌,“红”动全城。一抹抹暖心的“志愿红”,播撒着文明的种子,引领着文明新风尚。
不过,志愿者们在无私奉献的过程中,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路口站岗,好心劝阻行人不要闯红灯,会被冷嘲热讽一两句;拾捡垃圾、义务清洁城市环境,会被质疑“作秀博关注”;帮助别人,却被对方指责不尽职,甚至苛责。
对于这些,志愿者们往往更多的是容忍和自省,义无反顾地继续服务,只为心中的那份善意。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善待志愿服务就是善待自己。让我们对志愿服务少一些偏见与误解,多一些理解和尊重。一个微笑,一声谢谢,是对志愿者们最好的褒奖。
爱的光源需要聚合,更需要发散。相信随着每一个人的善良都被温柔以待,志愿者队伍会更加发展壮大,为我们的生活注入更多的温暖、阳光与快乐。(时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