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你反映的问题都记录下来了,马上向社区党委汇报,一定尽早帮你处理好。”
10月20日上午,记者到黄石港区沈家营社区采访时,只见“党史爷爷”王明林正在工作室接待一名来访居民。
2017年,王明林被黄石港区委评为“最美基层党员”。为将王明林的先进事迹发扬光大,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2018年4月,沈家营社区党委以王明林名字命名,成立了“最美基层党员王明林工作室”。
一时间,工作室吸引了何群、冯桃先等7名党员参加,他们都是社区中有一定威望和影响力的老党员,成为一个很有力量的团队。
“王明林工作室除了研究党史外,就是关心一老一少、接待来访群众,成为社区党委与居民群众间的桥梁。”沈家营社区党委书记杨莉说。
爱心扶助老人
沈家营社区有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71人,其中有20多人是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多病老人,需要社会的关爱。
“关爱老人是我们工作室的职责,我们会尽自己所能,为这些老人提供服务。”王明林说。
据介绍,工作室对独居、空巢、多病老人,制定了“一周一电话、一月一敲门”的服务机制。电话是问候,让弱势群体感受到温暖;敲门是帮忙,帮助做家务、购买生活用品、陪聊天等,减少老人的孤单。
一次,沈家营社区召开党员生活会,细心的王明林发现二支部党员潘继红未参加。会后,王明林买上水果上门看望。原来,潘继红患上了癌症,在家卧床不起。王明林见状忙安慰说:“人老了生病是正常的,你不要太过焦虑,这样会加重病情;应树立正确的态度,心态放乐观些,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一席话,让潘继红心胸开阔了许多,再也不谈癌色变了。事后,王明林经常上门看望,给潘继红带来了心灵的慰藉。
87岁的离休干部姜梦梅,党组织关系没转到社区,王明林关爱依旧。由于姜梦梅下肢瘫痪,只能坐在轮椅上行动。王明林每次来看望时,都推着轮椅在小区中转一转,边走边安慰姜梦梅。
居民李文凡老伴去世,姑娘已出嫁,自己又中风,需要大家的关爱。王明林工作室针对李文凡的情况,制定出关爱和帮扶措施。工作室成员轮流上门看望,帮助照顾生活,使李文凡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一枝一叶总关情。社区中受到王明林工作室关爱的老人,共有100多人次。
真心呵护儿童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王明林工作室真心呵护儿童。
每年的寒暑假,工作室都会将社区的青少年学生请到社区,给学生们讲党史,教育他们热爱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王明林给学生们讲的党史课,主要有雷锋、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生动的教材,激发着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胡媛媛如今是沈家营小学的一名教师。早在十年前,还是读小学的她就听过“党史爷爷”讲党史。
胡媛媛回忆说:“讲到英雄人物董存瑞时,王老噌地站起来,举起左手模仿董存瑞炸药包举过头顶的样子,十分生动形象。讲到面对威逼利诱、毫不畏惧的刘胡兰时,他的眼里充满了泪水……”
一个又一个红色故事,让年少的胡媛媛一下子了解了许多革命英雄人物,也让胡媛媛的脑海中一直难以忘记这位“党史爷爷”。
“我是听着王爷爷的故事长大的,他那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并将激励我奋发向上。”胡媛媛说。
王明林已经85岁高龄了,身体常常不好。但只要听说到学校去讲党史,无论身体再差他也要坚持。
去年,阳新龙港镇一学校请他去讲党史,当时王明林正值感冒。家里人劝他说:“等身体好了再去吧!”
可王明林根本听不进去:“给学生讲党史风雨无阻,就算病得再重也要坚持,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王明林工作室成立以来,给学校和社区的青少年学生讲党史20多场,用真心呵护着儿童,有力地教育了青少年一代。
全心化解矛盾
王明林工作室还开展延伸服务,全力帮助社区化解矛盾。
冶电二村小区第17栋居民楼,楼顶漏水、下大雨渗水问题,困扰了48户居民多年。王明林带领工作室成员上门了解情况,并向社区反映。
社区工作人员联系物业公司,将楼顶年久失修的水箱拆除。彻底修整后,再重新做防水,粉刷一新,多年的难题终于在上个月解决了。
前不久,一小区居民与物业发生矛盾,居民说物业服务不到位,不愿交物业费。王明林得知后将双方请到社区面对面沟通,让居民先提出物业存在的问题,再由物业列出整改计划。通过王明林的化解,双方的矛盾消除了。
老公汽小区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反映变压器旁的树太高,存在安全隐患。王明林将居民的心声向社区反映,最终将树移走。
新公汽小区的青年龚某结婚刚生小孩,小夫妻因家庭琐事闹起小矛盾。龚某的妈妈向王明林求助。王明林带领几位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把双方父母都召集起来,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找到问题症结是女方因为带小孩,不能出去工作。在王明林劝解下,双方老人来搭把手照看孩子,龚某的妻子在附近找了份工作,小夫妻的日子又过得顺当起来。
据统计,王明林工作室年均为群众提供订单式服务120余次,化解矛盾12次。
“为什么他一出面矛盾就能解决?”工作室成员杨水生说:“那是因为他讲党史,在居民心中德高望重,有说服力!”(黄石日报记者 吴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