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各种政权机关都加上“人民”二字,以示人民当家作主开启新纪元。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新时代”冠名,肩负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打通党的群众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重大使命,具有开新时代风气之先的鲜明政治属性。
新时代文明实践要成为基层思想动员的重要载体。思想动员是用先进理论武装群众,凝聚共识,形成统一意志,进而团结一致奋斗的思想教育过程。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首要任务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社会进行伟大思想动员,鼓起广大人民群众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
新时代文明实践要高扬实践属性。重在实践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鲜明导向。新时代文明实践,主体是志愿者,客体是志愿服务对象(基层群众),中介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一方面主体秉承一定的目的,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的方式,将自己的本质力量作用于客体,改造客体。在这一主体客体化的过程中,群众的思维方式、理想信念、价值系统受到改造,思想境界提高了,对党的感情就增强了。另一方面,主体通过实践结果检验了自己的主体能力,主体意识得到肯定、增强,宗旨意识深化了,人生价值就升华了。同时,随着群众的需求不断被满足,更高的需求产生了,更深刻的实践被召唤。实践纵深发展,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不断提高和弘扬。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中,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对象同时得到教育、改造、提升,向更高层次发展,达到了主客体的统一。
新时代文明实践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突出高层次、持续性、个性化特点,更好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是满足群众高层次需求。相对衣食住行等基本民生需求,群众对先进理论、先进文化、先进发展理念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聚焦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项重点内容,普遍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八类基本志愿服务,鼓励开展具有行业特色和优势的志愿服务,广泛满足群众较高层次的非物质需求。二是满足群众持续性需求。零星的、示范性地提供高层次需求,不能满足群众对先进事物持续性的需求。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县域范围内统筹调度、优化配置志愿服务资源,广泛、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促进形成文明实践活动“日日有、月月新、长流水、不断线”的工作局面。三是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点单”“送单”相结合,把志愿服务云平台信息管理系统接收和志愿者开展走访问需活动收集的各类需求,按“大事、小事、私事”三事分流、分类、分责处理。将志愿服务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动员志愿者进社区、入楼栋、进单元,认领法律服务、政策咨询、就业创业等志愿服务岗位和“微心愿”,解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十堰市委宣传部 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