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2017年,荆门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2020年,又一举拿下了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实现“首创首成”。“双创”启动以来,市文明办牵头,在全市范围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一群群“小红帽”化身“文明使者”,活跃在全市46个人流量较大的主要交通干道,全城涌动起一片志愿红。
“双创”引领满城的责任与奉献
王丽莉是中心城区文明劝导志愿者带头人之一,她告诉记者,最初做文明劝导时,有志愿者也会抱怨工作不好做,特别是严寒酷暑季节,值守非常辛苦。但创城工作开始后,王丽莉欣喜发现,“双创”不仅增强了市民的“参与感”,而且激活了志愿服务这一池春水,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每一个荆门市民。
“我印象较深的,是一名叫王晓琼的志愿者,在上了一整夜班后,主动到单位认领的执勤路口值守了一上午。”王丽莉认为,“双创”在改变城市“容颜”的同时,还在改变城市的“心灵”。
在东宝区龙泉街道土门巷社区,记者看到,金宇小区路面及楼道干净整洁,车位整齐划一。社区工作人员晏丽萍介绍,几年前,该小区还是脏乱差的“三无”小区,路面破损,楼道里“牛皮癣”成堆,“双创”期间,在辖区志愿者的帮助下,小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年,土门巷社区成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建立了理论宣讲、文明风尚、教育关爱、生态环保等8支志愿服务小分队。每周五,生态环保志愿服务分队都会在辖区开展洁城清扫活动,不少于30人的队伍穿梭在背街小巷、卫生死角,清理存量垃圾、拔除杂草……
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以来,社区涌现出一大批令人感动的事迹。去年疫情期间,志愿者董涛涛不仅坚持值守,还自掏腰包为辖区居民捐赠大白菜2000斤,带动居民捐赠物资价值过万元。辖区困难居民谢某家庭情况特殊,社区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志愿者们经常上门帮扶。感受到被人帮助的温暖,谢某参与志愿者活动特别积极。今年端午期间,10支文艺志愿者服务队轮流在辖区进行文艺演出,受到居民欢迎。截至目前,土门巷社区志愿者总人数达2100人,占社区常住人口的23.8%。
文明行为渐成市民行动自觉
潜移默化中,文明逐渐成为大多数荆门市民的行动自觉。人流如织的路口,横穿马路、翻栏杆、闯红灯的现象少了;公共场所,大家自觉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文明礼让的暖心画面不时闪现……许多由来已久的城市顽疾一一破解,市民文明素养显著提升。
58岁的胡学艳是四干渠居民点的一位志愿者。去年疫情期间,片区的网格员被隔离在老家,胡学艳便顶了上去,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队。胡学艳向记者感叹,“现在做志愿服务,真是一天比一天更容易。”胡学艳说,以前,在小区或街头,还能看见不少人有遛狗不牵绳等行为,现在市民的素质都不断提升,遛狗牵绳和不乱穿马路等不文明现象明显变少,过马路的时候,都是车让人。在进行志愿者服务劝导时,市民们也非常配合,不仅都愿意遵守相关文明规定,不少人还能带动身边的人一起,主动维护社区卫生,一起从事志愿服务。
在疫情期间,志愿者精神体现得尤为明显。去年抗疫一线火线入党的志愿者张启云,今年又参加了抗疫,他和22名志愿者坚守高速公路卡口,配合交警严格管控辖区进出人员和车辆。他们24小时轮班,吃方便面,喝矿泉水。
消杀志愿者、退伍军人李程鹏连续17天参与消杀任务,轻伤不下火线,在对都市岸泊小区全面消杀时中暑,他在地下室躺了20分钟后继续参与消杀,感动整个小区居民。
东宝区龙泉街道建设街夜市摊老板杨清华,在目睹卡口志愿者的艰辛工作后十分感动,主动要求参与卡口值守夜班的工作。
“一名志愿者就是一杆旗,一个卡口就是一台转换器,通过抗疫志愿服务,我们把卡口变成服务站、连心桥,党员干部及志愿者付出的艰辛,把市民的心理由恐惧变为安宁,由不理解变为理解,市民纷纷讲共产党好。最后,带动很多市民参与到抗疫工作中,成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荆门市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苏小飞说。
制度护航让服务更好远行
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使志愿精神成为荆门城市精神和时代风尚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建设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公益之城”,在志愿服务上,荆门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方向和路径。
在经费保障上,荆门市将志愿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17年以来市级财政累计投入志愿服务工作经费500余万元。对于应急救援专业及救灾、防疫志愿者免费配备志愿服务险,解决志愿者的“后顾之忧”。
在制度保障上,荆门市实施《荆门市星级志愿者资质认证管理办法》,评定四星、五星级志愿者279名。制定《荆门市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办法(试行)》,为星级志愿者提供30条具体嘉许礼遇措施,在求学、就业、就医等方面提供便利。
同时,我市强化回馈反哺,整合社会资源,市公交集团、市中医院等单位为星级志愿者免费发放爱心乘车卡、体检卡。20余家企业通过“志愿荆门”网络平台为7000余名志愿者兑现志愿服务激励物资2万余份。有条件的村(社区)设立“爱心超市”,根据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分情况给予奖励。
4月9日,荆门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志愿服务工作总结暨2021年“公益之城”建设动员会。会上宣布,今年团市委将全面深化新时代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创建“公益之城”,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我市已出台《2021年荆门市创建“公益之城”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从工作目标、制度建设、平台建设、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安排。
力争到2021年底,全市注册志愿者占全市建成区常住人口的25%以上,人均年度服务时长达到20小时;志愿服务项目体系进一步优化,培育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志愿服务品牌,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覆盖率、专业队伍建设率达到100%;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氛围进一步浓厚,建设“公益之城”成为干部群众的广泛共识。
制度的保障让志愿服务有了主心骨,而体系的完善则让志愿者充满动能。(荆门日报 记者 邓显军 许洋 实习生 汪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