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芬芳沁润心田 襄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优做强

A-   A+
发表时间:2021-10-11 10:30    来源:湖北文明网

  在城市书房品读书香,去博物馆感受城市文化发展的厚重底蕴,到休闲广场看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在襄阳,公共文化服务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入肌理,提升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

  加快文化场馆建设

  9月16日,晚饭过后,市民程先生在北街漫步。路过昭明书房时,他停了下来。眼前这个城市书房古色古香,典雅别致。四角宫灯、飞檐斗角、镂空花窗,桌上摆放的绿萝、文竹……每处细节无不彰显着设计者的别具匠心。

  找了个空位,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程先生尽情享受着美好的阅读时光,“昭明书房晚上9点才闭馆,方便我们这些‘上班族’利用业余时间‘充电’。”

  去年7月28日,襄阳市首家城市书房——星火书房建成开放。今年7月,襄阳市又相继建成开放了昭明书房、营盘书房。

  交通便利、舒适典雅、智能便捷的城市书房一经开放,便受到众多市民的热捧。截至目前,星火书房已接待读者近8万人次,提供图书自助借还服务近5万册(次)。地理位置优越的昭明书房人气更加火爆,开放仅一个多月已接待读者2万余人次。

  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借助这些“小而美”的阵地向社区延伸,也需要通过“大而全”的综合性场馆为城市的公共文化提质升级。

  在凤凰山冲,市博物馆新馆拔地而起。新馆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共有3组地上库体建筑,分别为学术报告楼、综合馆、修复中心。建筑主体采用唐代风格,映衬烘托出襄阳古城在唐代鼎盛时期的辉煌。待新馆开放,展出的文物将由现在的900多件(套)增加到2500多件(套)。

  在东津新区,以“智慧树”为造型的市图书馆成为市民假日休闲、“充电”的好去处。该馆总面积54289平方米,现有藏书210万册,设计阅览室座席3000个,日接待能力5000人次。

  与市图书馆毗邻的市文化艺术中心正加快推进展陈及功能性装修工程。该中心是包括市群众艺术馆、市美术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4家公共服务单位在内的综合体项目,项目建成后可满足我市各类演出需要。

  擦亮惠民服务品牌

  9月21日,家住岘山广场附近的李奶奶观看了“欢乐襄阳”中秋节专场公益性文化惠民演出。李奶奶年轻时是单位的文艺积极分子,退休后喜欢跳广场舞、听折子戏。只要岘山广场有免费的文艺演出,李奶奶总要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去凑热闹。

  “通过电视看文艺演出和到现场看文艺演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热闹的气氛、灯光效果都是在电视机前感受不到的。”李奶奶说,这几年,岘山广场的文艺演出明显多了起来,每逢大型节假日就好戏不断,城市的文化味越来越浓了。

  今年中秋小长假,宣传文化部门为市民精心准备了50道“文化大餐”。在米公祠、人民广场、岘山广场、昭明台广场、市图书馆、市美术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演出,丰富了市民的假日文化生活。

  在校园里,传统文化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从2016年开始,市艺术剧院组织开展“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每年为主城区的学校送上180多场演出。豫剧折子戏《夫人城》《抬花轿·梳妆》,京剧《梨花颂》,京剧折子戏《闹天宫》等经典唱段在校园唱响,一批又一批学生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润泽心灵。

  拓宽线上服务渠道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文化惠民活动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让文化触手可及。

  市民沈先生喜欢听书,打开襄阳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点击“数字阅读”一栏中的“有声图书馆”,沈先生认真挑选起来。“开车去单位,路上要花二三十分钟,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听听书。”

  市图书馆积极扩建“空中图书馆”,将各类电子资源搬上“云端”。“空中图书馆”现有电子图书100万册、有声图书15万集、电子期刊4000余种、报纸500多种,提供视频18.2万集、音频2013个系列23746集、公开课1058个系列7780集、动漫1775集、少儿动画片7万分钟。

  就在沈先生通过“空中图书馆”畅享免费听书的同时,市民刘大爷正通过市博物馆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了解馆藏文物的前世今生。

  9月16日,市博物馆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展示馆藏文物——二里头文化陶兽首杯。推文洋洋洒洒,详细介绍了这件文物的发掘过程、历史价值。“我去博物馆看过,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博物馆在布展时受场地限制,对文物的介绍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些遗憾在新媒体上得到了弥补。”刘大爷说,看博物馆的“襄博文物”系列,就像是在听一位文博专家的讲解。

  加快立法保护进程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

  6月,2021年湖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在唐城景区举行。汉绣、熊银匠银器制作技艺、枣阳粗布制作技艺、大冶刺绣、叶开泰传统中药制剂方法、孝感麻糖米酒制作技艺、老河口木版年画、程河柳编、南漳剪纸、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等100多个非遗项目精彩亮相。

  襄阳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省级非遗项目35项、市级非遗项目107项,县(市、区)级非遗项目517项,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体育游艺和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共十大类。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4月19日,襄阳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襄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非遗文化纳入地方立法保护进程再次加速。

  襄阳行乐处,文化使人迷。襄阳市通过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织密服务网,打造品牌活动,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优做强,为广大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彭艺唯 通讯员 龚经红 赵亮)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