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以生态建设谋长远发展:共建生态 共享文明

A-   A+
发表时间:2021-09-15 14:53    来源:湖北文明网

青山环抱,绿水穿城的宣恩城区。(全媒体记者 陈绪开 摄)

  仙山绕城郭,贡水醉游人。初秋的宣恩婀娜多姿,一幅幅生态美景引人入胜。

  如今,宣恩正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要转变思路换赛道,坚定不移走生态发展之路,在践行‘两山’理论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在中共宣恩县委十五届十次全体会议上,县委主要负责人明确全县狠抓生态建设的决心与目标。

  举措再落实,成效再稳固。目前,宣恩县各级各部门正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奋进在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的道路上。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粗细栅格处理、A2O工艺处理、高效沉淀和精密过滤……在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水经过预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最终成为可排放的清水。

  “通过新建提升泵房和高效沉降池以及精密过滤器,提高污水处理标准。”宣恩博世科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浩介绍道。2020年11月,宣恩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改造项目竣工,将原污水处理标准由一级B提升为一级A,将处理规模由1.5万吨/天扩容至3万吨/天,污水处理工艺和设备同步升级,新增的中水回用水池可满足城市消防、清扫、绿化、灌溉等用水。

  自2018年起,宣恩逐步完成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入户管网接入,今年还将完成椒园镇、珠山镇和平村两地的污水接入县城污水处理厂,完善城乡污水处理体系。此外,宣恩还细化举措加快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加大城镇生活污染源治理、强化水生态修复、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全面落实河长制定期巡河等,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在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同时,8座乡镇垃圾中转站和县城厨余垃圾处理站也相继建成投产运行,着力构筑宣恩生态环保基层防护网。采购配置压缩车、清洗车、转运车和保洁车244辆,设置农村垃圾分类亭3000个、发放垃圾分类桶6400个,对垃圾进行可回收处理、无害填埋、打造城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等举措,逐步构建起“户分类、组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今年以来,宣恩持续对建筑工地及道路扬尘、餐饮油烟、企业大气污染防治、移动污染源秸秆禁烧和禁鞭等开展专项巡查整治,坚决打赢打好“蓝天保卫战”。目前,全县所有建筑工地扬尘管控全部落实“六个百分之百”管控措施,27家汽车维修保养企业和1家包装印刷企业挥发性有机物废气得到治理,动态管理的105家3灶头以上餐饮场所及68家公共机构食堂油烟净化设施安装率达到100%。

  前不久,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湖北省县域2021年1—6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情况通报》。今年1月至6月,全省纳入113个县域空气自动监测站联网的县(市、区)中,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宣恩县排名第五。

  “下一步,我们将以‘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为重要抓手,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两山’理论实践基地建设。”州生态环境局宣恩县分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走进宣恩县万寨乡后坪村三组,曾经的矿山砂石料场被柏木、女贞等绿植覆盖得满满当当,裸露的斜坡上已有油麻藤牵引而下,一旁复耕的土地里,还种有烤烟、辣椒等。

  “这处矿山面积接近30亩,目前按照复耕复绿的生态修复意见,已有10亩复耕、20亩复绿。”宣恩县林业局万寨林业管理站站长兰绍武介绍道。按照存活率优先,同时考虑经济价值和用材树种等方面因素,2019年冬天,该矿山种上了柏木、女贞等植物进行复绿。“种植之后,我们主要是进行动态监管,保证植物不毁坏,目前这些植物的长势非常不错,复绿的效果十分明显。”兰绍武说。

  按照“裸土复绿”的要求,宣恩县已完成矿山和裸土生态修复面积1139.3亩。对于复耕的土地,由当地农户租用,栽种庄稼和经济作物。

  “这个矿山复耕后,我在这儿管理和种植已有3个年头,今年花生收获了250公斤,土豆收获了2500公斤,还有玉米没有收完。”宣恩县椒园镇白泥坝村一组村民邹同心向记者介绍他承包的复耕土地收成情况。

  据邹同心介绍,这片耕地原是宣恩县椒园镇一处采石场,几年前关闭后,由于地质被破坏导致植被稀疏。3年前,宣恩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对该采石场进行生态修复,以机械拆除、场地平整、土壤恢复等措施让该采石场达到植被复绿或可耕作的条件。现在,该采石场已经复耕15亩,邹同心每年只需支付一定的土地流转费用就可以种植,既解决了他对耕地的需求,也让矿山的生态得到更好恢复。

  “通过不断种植庄稼让土壤变得肥沃起来,通过精细化管理,后续还将种植四季有苗的黄精,发展药材产业。”邹同心说。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矿山生态修复的后期管护工作,确保修复区域的彻底性、完整性,让关闭矿山的修复工作效果更佳,质量更高。”宣恩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生态理念催生经济动能

  近年来,宣恩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以自然生态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通过几年的努力创建,宣恩县以当地土苗侗风情为文化底蕴,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紧紧围绕“仙山贡水·浪漫宣恩”旅游名片,按照“景城一体·主客共享”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以县城“仙山贡水”旅游区为核心,彭家寨旅游景区、伍家台贡茶文化旅游区、狮子关旅游区、矅天眼景区、萨玛长潭旅游区等景区环绕发展的“众星拱月”态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景区发展,全县乡村紧紧围绕生态理念,衍生了生态农庄、家庭农场等多种发展模式,茶园、果园、花园,既美了乡村,又富了百姓。

  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以黄金梨产业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阿尼阿兹旅游品牌,以村集体投资建设游乐园,让游客除了逛梨园、赏梨花、吃梨果之外有更多游玩场所。该村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

  宣恩县珠山镇大坝沟村福寿山家庭农场占地300余亩,有170亩是由荒山改造而来,农场以种植本地优良品种的红香椿和桃树为主,通过种植海棠花、红枫等特色植物,打造集桃花、梨花、海棠花等花卉于一体的生态花园,同时在果树间套种各类蔬菜,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游园赏花,品尝特色农家菜。每年农场累计为在此务工村民发放工资20余万元。

  生态游、文化游、乡村游,激发了新的经济发展动能。今年1月至6月,宣恩县累计接待游客190.4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9亿元。

  共建生态 共享文明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系列重要论述,宣恩县以生态建设着力提高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以全民共建共管共护生态环境。

  “这条新修的游步道走起路来非常舒服,还可以很好地看到县城风景,我每天下午都要来走一走。”市民行走在新修建的城区蔡宝山环城绿道,赞叹宣恩的生态环境建设。

  2019年,宣恩县生态环境综合提升PPP项目动工建设,该项目静态总投资12.3亿元,建设总长100公里的环水绿道、环城绿道和环山绿道,同时打造绿道沿线的综合景观,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有“云起台”“彩虹步道”“镜琴台”等一批优质打卡景观。

  “县城的景观越来越好看了,我们要积极地保护环境,向外界展示宣恩的形象,所以一有捡垃圾和清扫环境的志愿活动我马上就参与了。”宣恩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为契机,广泛动员社区群众参与环境保护。

  宣恩县城万和小区居民姜晓燕坚持每天按时分类投放垃圾,正确地在可回收物智能收集箱兑换积分,她被小区评为“垃圾分类明星户”。“垃圾分类对生态环境有好处,获得的积分还可以兑换洗碗精、洗衣粉等一些生活物品,何乐而不为。”姜晓燕说。通过垃圾分类督导员反复入户宣传、桶点督导、积分激励以及定时定点投放等措施,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普遍提高。

  随着“拆围透绿”“见缝插绿”等系列措施的落实,宣恩县城景观绿意盎然,“十三五”期间,城区新补植木春菊等植物32616株,种植观赏性花卉4000平方米。每年植树节,宣恩各级各部门都会组织开展植树活动,在各级公路两旁的适宜位置种上景观树,提升道路颜值。

  环境清扫、垃圾分类、种树栽花……一幕幕文明景象正汇聚成宣恩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磅礴力量。(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 杨长镁 通讯员 徐远珍 谭 珏 周家奂)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