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汇聚成星河,“疫”线那些普通人的故事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状态,迎难而上的白衣战士,日行万步的社区格格,组成“背送小组”的特巡警,再次主动请缨的志愿者……在宜昌,每一个奋战在“疫”线的普通人,都是挺身向前的勇士,他们用实际行动,讲述了一段段质朴感人、饱含力量的抗疫故事。
高新区北苑方舱接种点,他俩是救护车司机
去年逆行志愿服务 今年再次主动请缨
在高新区新冠疫苗北苑方舱接种点,志愿者丁金平和宋海峰领到的任务比较特殊,他们随时待命,开救护车送需急救的接种者去医院。在去年疫情最严重时,两人主动请缨到市三医院当志愿者,今年,他们再次挺身而出,出现在了抗疫一线。
丁金平:做公益给孩子当表率
丁金平
8月11日早上6点半,丁金平开救护车载着两名医护人员和设备赶到临时接种点时,现场已到了一部分志愿者。上午10点半,前来接种的市民越来越多,本可在物资存放室稍事休息的丁金平,主动到路边引导车主规范停车,洪亮的声音响彻在整个路段。
这是50岁的丁金平当志愿者的第二天。北苑方舱接种点是应疫苗接种需要,最近才设立的临时接种点。为接种点提供医疗保障的是市三医院的医务人员,作为三医院刚招募的志愿者,有驾驶A照的丁金平和驾驶B照的宋海峰被分派了一项特殊任务:到北苑方舱接种点开救护车,运送因出现不良反应需急救的接种者,“主要是在接种点守着,遇到身体有不良反应的应急突发状况,就赶紧通知医疗保障组的医护人员现场处置,确需送到医院的,就由我和小宋开救护车送过去。”丁金平说,接种点没有出现因严重不良反应需送医急救的接种者,尽管如此,他们不敢有半点松懈,“不能离开接种点半步,万一有紧急情况需要用救护车,找不到我们就误了大事。”
“喜欢跑步的人都对公益有一种热情。”丁金平是西陵区跑步运动协会的成员,常组织动员跑友跑步健身。除了跑步,他还经常参与志愿活动。去年正月,他应召到市三医院当志愿者,当时正值疫情紧张时,丁金平扮演着桥梁的角色,包括给病人和医护人员送饭、传达病人的需要和诉求等。由于病人的病情和体质不同,他需要记住每一个病人的忌口,这是一项任务量巨大的工作。
丁金平开有一家赛事公司,家里有三个孩子,最小的儿子才9岁。“公益能做一点是一点,要给小孩当好表率。”丁金平说,哪怕只是个人点滴的力量,也能切实帮助到他人。
宋海峰:退伍军人就该出把力
宋海峰
“再到三医院当志愿者,发挥一技之长出把力,也算是不辜负穿过的那身军装。”11日下午3点,在北苑方舱接种点,宋海峰和记者聊起他与市三医院的缘分。
“我是去年正月初十去当的志愿者,当时在刷抖音,看到市三医院医护人员那么拼命,很感动。”宋海峰说,得知市三医院在招志愿者后,他和家人商量,家人起初并不同意,“我说,我是退伍军人又是党员,这个时候应该站出来出一把力。”让宋海峰尤其感到难得的是,读小学五年级的女儿站了出来,坚定的支持他去当志愿者,“母亲看我坚持要去,提醒我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就这样,宋海峰到市三医院当了一名志愿者,负责搬运中转站的物资和到半污染区给病患者送餐取药,直到福建援宜医疗队从市三医院撤出才结束。
也是那一次志愿服务经历,宋海峰和市三医院不少医护人员成了朋友。前不久,市三医院再次招募志愿者,宋海峰在朋友圈看到消息后,迅速联系上医院,表示要再到医院当志愿者。“我是8月9日去的,开始是引导前来做核酸检测的人用自助机自助挂号,后来北苑方舱需要开救护车的司机,我和老丁就被派到这边来了。”
宋海峰是长阳吉安危货运输公司的司机,平时运输危化品,被派去方舱开救护车,他深感责任重大,“其实在接种点开救护车任务并不重,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送过一例病人。但责任很大,不管有没有人送都不能离开,就是上厕所,也要和医护人员说一声,晚上要等到留观区最后一个人走了,我们才能走。”考虑到这段时间接种人多,开舱时间长,宋海峰就和老丁分了工,老丁上午他下午,“这几天晚上不断有人来接种,昨天和前天10点左右才收工,今天估计会更晚。”对这次志愿者打算做多久,宋海峰说没想过,“只要医院需要,就做到什么时候。”
特巡警组团成立“背送小组”
他们是老人的“移动轮椅”
巡警队员背送老人。
老人腿脚不便,无法前往疫苗接种点,下沉社区的特巡警队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一起,或背或抱,成为老人们的“移动轮椅”。
近日,宜都市公安局特巡警大队30余名队员分组下沉到6个社区,加强抗疫一线防控力量。杨祥超是宜都市公安局特巡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他和几名队员下沉在宜都市陆城城区的东风社区疫苗接种点,配合一线抗疫社区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的工作。
8月9日下午3时许,得知社区有一名76岁的独居老人因偏瘫腿脚不便,还没接种疫苗,杨祥超和社区工作人员来到老人家中,安排车辆将老人接到疫苗接种点,他背起老人完成疫苗接种后,又将老人背上车,安全送回家中。
“非常感谢这些民警。”家住亮家垴村的90岁老人向常珍说,自己腿脚不便多年,社区工作人员和民警上门将她背上车,来回往返15公里,成功接种了疫苗。
经排查,几个社区还有多名老人因腿脚不便无法前往疫苗接种点,下沉社区的特巡警队员于是自发组成了一个“背送小组”,配合社区工作人员为老人服务,主动充当老人的“移动轮椅”,连日来,已帮助50多位老人完成了疫苗接种。
气象台社区有支“娘子军”
从早忙到晚 日均工作18小时
网格员冯念念张贴《国内重点地区人员健康管理措施一览表》。 记者景卫东 摄
翻开手机聊天记录,从凌晨1点到晚上12点,电话贯穿昼夜;金嗓子喉宝、眼药水、咖啡,各种提神润嗓“神器”不离手……日均工作18小时,日行万余步,这是气象台社区“娘子军”和全市社区工作者最近普遍的生活常态。“能得到居民的支持和理解,再累也值得。”西陵区学院街道气象台社区副书记周蓉丹说。
8月11日早上8点,气象台社区网格员冯念念和同事来到办公室,开启新一天的工作,6个小时前,他们刚从这里离开。打印出当天的《国内重点地区人员健康管理措施一览表》后,冯念念马上前往自己的网格辖区,将一览表张贴在单元楼下,方便居民知晓。回社区的路上,就有居民打来了电话,“小冯,我们老两口准备好了,有没有车送我们去打疫苗啊?”冯念念马上联系,为两位老人安排接送车。
社区办公室里,也是一片繁忙。“今天有两位居民解除集中隔离,马上通知他们,车马上就到,接他们回家居家隔离。”接到指令后,相关网格员又立即行动起来,多方联系。
为接种居民开展接送服务、入户宣传、接种点值守……社区工作人员的一天,几乎从未有停歇的时候。“今天晚上,CBD有流动疫苗接种点,我们全员上阵。估计今晚下班又得是12点以后。”周蓉丹说。
土门卫生院护士长陈冬云:
一套流程每天重复近千遍
核对接种信息、开盒、取苗、抽取、消毒、注射……这样的流程,土门卫生院护士长陈冬云每天都要重复近千遍。11日中午1时许,仍在高新区生物产业园方舱接种点值守的她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大家都忙得够呛。”陈冬云说,最近几天以来,到方舱注射疫苗的市民人数明显增加,日接种量最高近900剂次,尽管在多个接种台都增加了人手,但从上周六开始,每天都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8点,有时中午都没空吃饭。
“最大的挑战还是天气炎热的时候。”陈冬云说,由于身着厚重防护服,气温一高,浑身被汗水湿透,身上容易出现湿疹,很难受。已经48岁的她,由于站立太久,腿脚浮肿,穿工作鞋也不方便……
“为了市民的健康,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陈冬云说。(宜昌文明网综合自三峡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