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初伏时节,“荆风楚韵——中国著名作家第二届襄阳行”活动正式开幕。徐贵祥、王跃文、阿成等著名作家走进襄阳,深入挖掘襄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了解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见证美丽乡村的精彩蝶变……
“襄阳这个地方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作为文人墨客与旷世智者居住和畅游之地,作家们在鱼梁洲拉开采风序幕。活动当天艳阳高照,宽阔碧绿的江水激荡着两岸沙滩,清风拂面裹挟着丝丝凉爽和汉水气息。“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依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汇聚之地……”随后,作家们来到襄阳市规划展览馆,全面感受襄阳厚重历史和尊贤重才的文化。
一座襄阳城,半部中国文化史。建城2800多年来,楚文化、汉水文化、三国文化在这里孕育发轫,光武帝刘秀、蜀汉丞相诸葛亮、唐代诗人孟浩然、宋代书法家米芾……在这里谱写诸多历史传奇和名篇佳作。
在襄阳采访期间,作家们游览了习家池、摩崖石刻、米公祠、古隆中。
“古隆中的故事讲得好哇!绘声绘色,把诸葛亮出山的前因后果讲得清清楚楚。”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徐贵祥说。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王跃文说:“过去襄阳在我心目当中就是历史名词、文学名词。这次来之后,发现襄阳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山水资源也非常好。”
“我们看到了这方水土的文化延续”
“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在古代,汉水成就襄阳“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辉煌,也承担着经济和文化交流使命。
登临汉江游轮,眺望一江两岸,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女作家协会主席葛水平感慨:“一座城能有一条江,我觉得这座城是幸福的、也是有福的。”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新的历史条件下,襄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实现文化传承?作家们在接下来的县乡采风过程中找到了答案。
红砖墙、钢房梁、印刷机、铅字模……走进岘山脚下的六〇三文化创意产业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工业气息扑面而来。城市的记忆浓缩在方圆之间,曾经的废旧工厂转型为现今的文化创意产业平台。
在丹渠博物馆,全景油画、工作笔记、工地简报,以及当年建设时期的图片、画册、图纸、工具、印章等,诉说着当年丹渠建设者们战天斗地、劈山凿洞、忘我奉献的伟大创举。
……
文化产业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路径。行进在散布襄阳各地的文化产业园中,作家们纷纷为文化记忆的翻新和延续而赞叹:“在这一方水土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承上启下。”
“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这个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的一首《过故人庄》,引得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神往襄阳乡土风情。
冒着酷暑,踏着青石板,越过潺潺流淌的李河,作家们走进湖北省第一个村级作家村——老河口市孟楼镇李河村。
这里绿树葱郁,花香四溢,习习微风送来哗啦啦的流水声和若隐若现的革命老歌曲。
大家沿着耳湖公园的绿道徒步前进,一幅饱含书香气息的村庄画卷铺展开来。光化作家巷、襄阳作家巷、荆楚作家巷、华夏作家巷,每条巷子都有一个名字,每条巷子的围墙上都展示着与之匹配的作家照片,和他们出版的书籍,以及座右铭。“作家来到作家村,就像回家一样!”大家一路有说有笑,走进村里的“伯阳书院”,并在此提笔留墨:“李河村 我的村”“伯阳遗风耕读追远”“伯阳书院 耕读传家”……
在谷城县堰河村,美丽乡村又是另外一副模样。
大巴车沿着蜿蜒的堰河一路直上,绿水青山环绕,村落背山面水而建,村庄便是景区,景区便是村庄。
“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吸引游客,带动经济,帮助乡亲增收致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谷城县堰河村党委书记闵红艳告诉大家,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堰河村游客数量逐年增长,年接待量突破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亿元,不仅带领堰河村民脱贫致富,还带动周边乡村共同富裕。
“从地到天到人的精神面貌,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徐贵祥大赞。
连日来,作家们还踏足了谷城的薤山、老河口的西关奇石村,观看了南漳大型花鼓戏《情醉清凉河》,在行走中感受美丽乡村的文化活力和文明风尚,聆听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对襄阳印象就一个字——‘好’”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7月11日到7月16日,采风之行时间虽短,但行程内容精彩纷呈,令文学大咖们才情迸发、意犹未尽。葛水平将其总结为一个“好”字。
本次采风活动还专门设置了剧本创作、影视摄制调研等环节。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剑冰,聚焦“万里茶道”,相继赴谷城玉皇剑、汉江刘氏茶了解襄阳茶文化,到老河口太平街、古城汉江畔考察码头历史。
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龙一,是热播电视剧《潜伏》原著作者。此次来襄阳对汉城、唐城等影视文化产业以及襄阳古城进行了专题调研。
此次采风活动始于汉水之滨,终于襄阳古城,围绕襄阳当地深厚的历史积淀、灿烂的文化宝藏、多彩的人文故事、蓬勃的发展活力,作家们各有感触。“一路走来,看到的历史古迹,走过的美丽乡村,听到的珍贵的历史事实和有趣的传闻,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滋养、收获,也是我们创作的基础。”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名誉委员阿成表示,襄阳采风之行是一种文化享受,激发了创作冲动。
对于中国侨联《海内与海外》杂志社主编朱小平而言,此次襄阳之行意义非凡。他在朋友圈分享:“平生履迹,宋四家祠除米芾外,均曾拜瞻,唯米公祠尚未仰仪。今有机缘入米公祠,实为功德圆满。”
据悉,本次活动结束后,作家们将用各自独特的笔触讲好襄阳故事,展现这座千年古城焕发的生机与活力。(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龚良杰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