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上、舞台上、校园里、街巷里……在宜昌,好人如同明星一样熠熠生辉,家喻户晓。
城市文明建设,离不开好人,更离不开对好人故事的讲述与推广。如何更好地发挥好人效应,让更多的人成为好人,考量着一个城市的智慧。
高规格褒奖,让好人当“明星”
打火机几声咔哒声后,黑暗中,一位髦耋老人的脸在吊脚楼里若隐若现。这是电影《罗长姐》中的一个镜头。微弱的火苗点燃的,除了那根即将燃尽的蜡烛,还有罗长姐一天的生活。
母爱,从不会被生活打倒。走路已颤颤巍巍的罗长姐,有着磅礴的力量。这位全国道德模范用四十多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演绎了中国母亲的伟大。看了三峡日报关于电影《罗长姐》的报道后,一位网友留言:善良淳朴宜昌人的典范!
搬上银幕的宜昌好人还有肖曙光、李玉洁等。
肖曙光是市税务局驻五峰湾潭镇红旗坪村第一书记。电影《山路十八湾》就是以肖曙光的真实故事改编,艺术再现他的扶贫经历,塑造了一个有情有义、有理想有担当的扶贫干部形象。
电影《我的三次旅行》以宜都市残疾人李玉洁自强自立、奉献社会的真实故事为原型而创作。李玉洁是全国残联自强模范、中国好人。目前影片已进入后期制作。
高规格褒奖,让好人当“明星”。正如新华社评价《罗长姐》:在伟大的情感巅峰里,蕴含着清冷寂寞和平凡的崇高。这些身边的平凡人,因为坚持而变得不平凡,他们如同一颗颗明星闪烁在夷陵大地上,树立了宜昌的精神地标。
多维度亮相,让好人更“真实”
6月2日下午,宜昌市第六中学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宜昌好人李广佳,开始了他的报告。
李广佳的第一场报告会是在1996年7月。在那之前,他化名“谢臣”扶贫济困20余年。1996年初,宜昌市有关部门和媒体一起寻找“谢臣”,李广佳才浮出水面。第一场报告会就在他所在的市物资局举行。这些年来,李广佳做了390多场报告会,最远到内蒙古。
75岁的李广佳觉得自己还有“油”,依然停不下来。他还邀请记者去看他的“南泥湾”残疾人生活园。
近3年来,我市坚持开展道德模范进基层宣讲活动,让道德模范与群众面对面。报告会、故事会、道德讲堂或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道德模范走进百姓的生活,更具感染力,更真实。
崇尚好人、争做好人。市民黎开仕用退休工资、甚至捡废品的收入资助他人。50元、100元、200元,每次的汇款人都是“薛光甲”,意思是“学习李广佳”。黎开仕老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放大好人效应,引领德道风尚。如今,“宜昌好人”如长江之水,一浪更比一浪高,在荆楚大地上立起了一片生机盎然的“道德森林”。
整体性联动,让群众选好人
6月8日,市委文明办发布2021年5月“宜昌好人”名单,向元森等18人(组)上榜。6月4日,市委宣传部发布2021年5月“宜昌楷模”名单,徐玉华等6人上榜。
2014年7月至今,“宜昌楷模”“宜昌好人”评选已经持续7年,共评选“宜昌市道德模范”“宜昌楷模”“宜昌好人”1000多人。这项评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广泛动员全体市民推荐身边好人,并参与评选打分。
上榜的1000多位好人中,有的已经是新闻人物,如“宜昌楷模”2021年4月上榜人物——枝江市问安镇四岗村村民、市级百姓宣讲员杨和春。78岁的杨和春作为楠管非遗传人,在枝江等地早就家喻户晓。但这个群体中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基层劳动者。
在宜昌,各级党委政府的选树工作,丰富多彩、公正权威。夷陵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通过层层选树宣传身边好人,将“小善”汇聚成“大善”,上下营造“学模范、做好人”的浓厚氛围。
“坚持整体联动,发动群众选好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万红说,评选的过程,就是好人精神的一次宣讲,一次传播。大力宣传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提升市民道德素质,为文明城市凝聚了强大的正能量。(三峡日报全媒 记者万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