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黄陂区:编写木兰特色校本教材 一本书融入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

A-   A+
发表时间:2021-06-17 09:09    来源:湖北文明网

    

  黄陂区塔耳中学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请大家看投影,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谁?”“这里是祠堂湾——黄陂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人物有开国将领杜义德将军、替父从军的花木兰……”6月7日,黄陂区塔耳中学思政教师张么林以学校自编的校本教材为蓝本,充分利用木兰地区厚重的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底蕴,给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木兰红色文化教学生爱祖国、爱家乡

  思政课的第一部分,张么林以视频和投影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木兰湖畔革命遗址及先烈们的故事。“据党史资料记载,早在土地革命时期,董必武的学生江竹青、方惠川等,便从武汉来到木兰乡传播马列主义,进行革命活动。1927年,李先念在木兰乡叶家田组建了(黄)陂(黄)安南县第一个少共支部,并担任书记……”

  静山暴动纪念碑、中华苏维埃政府旧址、李先念革命活动旧址……身边的革命遗址一个个出现在屏幕上,张么林的讲解让学生热泪盈眶。他们纷纷表示,自己一定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努力学习,长大后建设好家乡。

  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从木兰乡走出了杜义德、张广才、雷震、袁学凯、陈福初、李大清、方明胜七位开国将军,他们都是大忠的典范。思政课的第二部分,张么林让同学们透过窗户看学校大门内右侧的七位将军像,“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木兰乡走出的七位开国将军的名字吗?能讲讲他们闹革命的故事吗?”同学们认真聆听着七位开国将军的丰功伟绩,心里默默立下誓言:长大后一定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实做事、忠信做人。

  依托木兰历史编写校本教材

  塔耳中学所在的黄陂区木兰乡,不仅具有浓厚的木兰文化氛围和丰富的文化遗址,还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和红色将军的诞生地,红色资源相当丰富。学校以“人文木兰”精神为载体,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公民。

  学校集中力量开展文化理论研究,组织精干力量,并邀请有关领导专家作指导,深入开展对《木兰诗》《木兰辞》及电影《花木兰》等作品的研究,同时参阅《黄陂县志》《黄陂文史》等史料,对花木兰的身世作研究,为校本教材的编写提供理论支撑。

  教师团队还深入挖掘本地区的木兰文化资源和老区红色资源,结合教育实际和需求,先后编写了校本教材《红色木兰》《木兰诗文集》《木兰红叶》等,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拓展和完善。

  为了更好地配合特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两年来,学校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和人文资源,比如将军庙、木兰将军墓、木兰广场、静山暴动纪念碑、中华苏维埃政府旧址、冷元成烈士墓、仇恨树、李先念故居、木兰明清博物馆、大余湾古建筑群等教育基地,开展特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专家说

  近年来,塔耳中学以思政课堂为阵地,充分挖掘木兰地区丰富的地域(人文)资源,逐步打造出了以“木兰红色革命文化”为主线的红色德育教育品牌,并成为黄陂区第一批市级素质教育特色学校。该校德育(思政课)建设,能积极探索开发利用地域特有的历史传统资源,挖掘体现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从而提高德育教育(思政课)的有效性,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导向性。

  ——黄陂区教学研究室初中思政教研员 蔡爱佳

  家长说

  学校利用身边得天独厚的红色历史资源,向孩子们讲述革命前辈、历史人物的光辉故事,培养孩子们“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爱他人、爱自己”的奉献情怀,从而最终形成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我们为塔耳中学的德育点赞!

  ——黄陂区塔耳中学学生家长 彭敬凡

  (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陈和平

责任编辑:何霄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