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坛的诗人们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6月12日,宜昌市秭归县乐平里。2021年度“诗在民间”三闾骚坛诗会在乐平里屈原庙浪漫登场。屈原庙前大树的浓荫下,诗人们陆续上场,歌以咏志。
天光云影,花香诗韵,别有一番美好在心头。
延续39年的农民诗会
一夜雨洗。
一大早,乐平里屈原庙的祭坛上已燃起香烛,摆上了酒肉水果等供品。身着素衣的村民分列两旁,唱起古老的招魂曲,呼唤屈子的魂魄回归故乡。诗人们陆续进入,虔诚朝拜心中的诗祖。
诗会开始前祭奠屈原是骚坛诗社的传统。简短的招魂仪式后,150多位来自四面八方的诗人端坐到庙前的大黄桷树下,诗会正式开始。
“追怀诗祖越千年,执笔难书屈子篇……”骚坛诗社第九任社长谭荣昌用古老的乐平里乡音吟唱着对屈原先祖的敬仰与哀思。哀伤而又深情的吟唱萦绕在山谷和村舍之间。
秭归自1982年起,年年举办骚坛诗会,39年从未中断过。
“领航儿女百余载,历经艰难千万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即将到来,感念党恩的诗作是今年骚坛诗会歌吟的重点。该诗作者谭国锋说,感谢党带给我们幸福安康的生活,“屈原要是能看到家乡现在的变化,也应该心满意足了”。
缘于诗歌源头滋养
诗,鲜活在乐平里的土地上。
乐平里是屈原诞生地,一个四面环山的自然村落,山花盛开,庄稼肥壮。去郢都前,屈原在这里寒窗苦读,至今留有照面井、读书洞等屈原少年时代的行迹。秭归县文联主席秦晓梅搜集了全国各地与屈原相关的近200个传说,“屈原少年时代的传说故事,只有秭归有,20多个少年屈原的故事流传在乐平里一带。”
缘于诗歌源头的滋养,乐平里的村民皆可出口成诗。诗会现场,记者遇到了郝大庆。他是一名铁匠,平时在村口的铁匠铺子里挥锤打铁,“叮叮当当”的金属撞击也能刺激他写诗的灵感。
很多村民都和郝大庆一样,昨天还在插秧割麦、种菜喂猪,今日却已换上整洁的衣衫,庄重而虔诚。已去世的李国杰、郝大树、徐正端,在世的谭家礼、李国恒等,都是当地高产的诗人,创作量都在千首以上。
骚坛诗社的作品不拘体裁:既有古体,也有新体;既有诗,也有谣,甚至还有顺口溜。谭荣昌说,他的心得就是随时记录劳动中的见闻,即兴抒发生活中的感想。
劳作换来生活,写诗却看到美好。秦晓梅说,这些村民的笔下不缺比泥土还要粗粝的表达,更不缺书写的勇气,活跃在田间地头,既快乐自己,又快乐群众,骚坛诗社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一个亮点,是秭归一直在着力打造的一个民间文学品牌。
唱响乡村振兴的文化恋曲
本世纪初的头几年,诗歌越来越“边缘化”。
“世世代代的中国诗人,沿着屈原的足迹前进。”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张同吾当时的话点出了秭归对于诗歌的意义和责任。
2004年6月,中国诗歌学会在秭归启动“中国诗歌万里行”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108名著名诗人从屈原的故乡秭归出发,开始了这场全国性诗歌活动。秭归县城归州街的一块纪念石上镌刻着这108名诗人的名字。
此后,自2007年始,秭归连续举办三届“屈原杯”全国诗歌大赛,2011年荣获“中国诗歌之乡”称号,诗歌的蛋糕越做越大。全县有15个民间诗社,近年来出版诗集20多部,在报刊公开发表诗作1000多首。
“地里的庄稼不停长,我们的诗就一直写。”谭荣昌说,骚坛诗社目前有会员120多人,去年创作诗作3000多首,进入发展的最好时期。
在秦晓梅看来,乡村文化振兴唱主角的是农民,骚坛诗社及其农民诗的蓬勃发展,正诠释着乡村群众文化活动的新空间。(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方龄皖 通讯员 聂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