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汪周华(中)和学生们谈心交流。
6月10日早上,新洲区城关高中三(4)班学生黄蓉蓉,和同学一起到学校找历史教师汪周华聊天。“汪老师,我也想像您一样当老师,您觉得可以吗?”汪周华拉着她的手说:“当然可以,你是我的骄傲!”
这是汪周华带的第七届毕业生。高考3天,每一场她都坚持接送,陪着孩子们。看起来她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其实她的小腿比一般人更细,走路有些蹒跚。
早在2009年,她被确诊患了一种罕见病,只能靠常年服药控制病情,未来甚至会演变为渐冻症。
“和学生在一起最开心,让我忘记病痛”
汪周华今年43岁。2005年,她突然变得手脚行动不灵活,肌肉逐渐萎缩,辗转武汉多家大医院,2009年被确诊为多灶性运动神经元病,“这是一种罕见疾病,病因不明”。
那一年她的孩子才4岁。最终,她选择了坚守,每天步履蹒跚走上讲台——孩子需要一个坚强的母亲,学生期望一位坚强的老师!
汪周华住在新洲区邾城街,骑电动车到校20多分钟。她每天早上7时出门,晚上8时回家,如果要上晚自习,则要在教室守到10时30分。她常年带两个班的历史,平均一天上3节课,最多的一天要上8节课。她还长期担任备课组长,组织同组老师参加说课、备课、组编资料等教研活动。
学校和年级领导多次找她谈心,劝导她以治病和休养为主,暗示她到教辅二线岗位上班,都被她婉言谢绝。
“和学生在一起我最开心,让我忘记病痛。”汪周华说,既然不能战胜病魔,那就和疾病和谐相处。“似乎它在时时提醒我,珍惜当下,拥有当下,就是幸福。”
汪周华的爱人吴秋生也在新洲城关高中教书。吴秋生说:“她得了病,步行困难,经常莫名摔倒,天冷时,手失控无法用筷子。”吴秋生多次劝妻子请假治疗,但妻子仍然选择坚持工作。
补充大量素材让历史“活”起来
在学生们眼里,“汪老师的课和别的老师不一样”。
高三的学习忙碌又紧张,为了帮助学生们适当调剂,汪周华会留出一些课堂时间,让学生做些看似“无用”的功课。例如画一幅历史题材的画,给历史人物写颁奖词并配上音乐制作成精美PPT。
为了上好一堂课,汪周华常常会花几倍的时间备课,有时为了寻找一份好材料,她会翻阅大量书籍为学生补充来源可靠的历史素材。“让知识点‘活’起来,学生才有兴趣听,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样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多了。”
高考完之后,班里有几个学生相约到学校,找汪老师聊天,向她寻求未来专业选择的建议。汪周华告诉他们,不仅要选自己喜欢的,更要着眼于国家发展,将自己的发展与祖国的未来紧密联系起来。
“做老师的,要做有情怀的人。我喜欢走在路上听学生问好的声音,也喜欢站在讲台看学生求知的眼神。能多陪他们一天,我就会坚持一天。”汪周华说。(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陶火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