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咸宁市21690名考生奔赴高考考场,用奋斗青春书写最美人生答卷。
今年的“新高考”与往年相比有哪些不同?各部门如何保障考试井然有序?各考点出现了哪些暖心花絮?记者采访了市区5个考点。
新变化带来复杂挑战
本届高考,我市共设置有15个考点,较去年增加1个,全市总考场数增至741个,参加普通高考的考生较去年增加近6000人。
其中市区考点5个,分别是鄂南高中、东方外国语学校、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咸宁高中、青龙山高中,共有近7800名考生。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为我省考生人数最多的考点,达2492人。
今年新高考最大的变化,当属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实行的“3+1+2”模式,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物理、历史2门中选择1门为首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中选择2门为再选科目,考试时间由2天变为3天。
普通高考科目安排为:7日语文、数学;8日历史/物理、外语;9日化学、地理、思想政治、生物学。技能高考则在7日上午进行文化综合考试。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高考意义重大,2019年4月,省政府出台《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考期和科目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我市考场编排、考务流程、考试组织等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
对于广大考生而言,既经历了去年的疫情考验,又要接受今年“首考”检验,敏感度更高。
相关部门全力护航
面对今年“新高考”,我市上下进行了精心准备,目的就是“首考”平稳落地。
市教育局此前已对标准化考场建设、设备维护联调、流程培训等各项准备工作作出了周密的安排部署;各部门协同配合,在疫情防控、交通保障、食品安全、医疗服务、环境禁噪等方面保驾护航。
市卫健委为每个考点派出了一名副主考,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考前,所有考场都进行了消杀程序,各考点入口均设置有自动测温区、观察室、二次测温区等。考生入场后将换上考点统一提供的口罩,就坐后可自主决定是否佩戴口罩,考试结束后,考生需按监考员指令错峰离场。
记者在鄂南高中考点注意到,门口路段原先的“五车道”被隔离为“双车道”,各路口都设有禁鸣标识,现场交通秩序井然。
市交警支队根据考点周边交通环境和考生数量,建立了交警快骑护考小分队,为遭遇交通拥堵、发生交通事故影响按时参加考试及遗忘证件的考生提供紧急救援服务。
此前,市交通运输部门公布了预约服务电话,在城区考点安排5台应急出租车和2台公交车,组织出租车公司成立“爱心护考”车队,免费接送考生。
在高考期间,我市还对各考点周边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6月8日下午英语考试期间,禁止所有车辆在管制路段通行,货车、危险物品运输车、油罐车、渣土车等车辆在所有交通管制期间内禁止通行。
现场,市公安局开通考生身份证办理绿色通道,以解决遗失证件考生的燃眉之急。
市、区城管部门在各考点设置便民服务点,为广大考生及家长提供免费饮用水和应急药品等,维护好现场市容市貌秩序。
气象部门也作出提示:在7、8日晴好天气注意防暑,9日会出现雷阵雨天气,请广大学生和家长务必携带雨具。
社会各界关爱汇聚
上午8时许,在青龙山高中、咸宁高中考点出现了5位考生走错考场的情况,最终由骑警和出租车司机在最短时间内准时安全送达。
在青龙山高中、东方外国语学校考点,3位遗失身份证的考生在公安部门设置的便民服务点,第一时间办理了临时身份证。
当天“陪考”的家长服装色调大多以红色、绿色为主。“绿军装意味着‘一路绿灯’,红旗袍代表‘旗开得胜’。”前来送考的吴先生夫妇分别穿着绿军装和红旗袍,用字面谐音表达对孩子的祝愿。
“三天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做好后勤保障,饮食打算以清淡为主,主要确保干净卫生。”咸宁高中考点,朱女士在孩子走进考场后便马不停蹄赶往菜市场,为午餐做准备。
在东方外校考点,考生丹丹(化名)是最先入场的考生。因为双腿残疾,她只能坐在轮椅上参加高考,为了保证她顺利安全参加考试,市考试院特地向省考试院报批,为她开辟绿色通道,提前进场。
记者在该考点还注意到一位戴着医院手腕带的考务人员殷振宇。原来,高考前夕,他的宝宝在中心医院出生,但为了负责市考试院在该考点的考务工作,他只能匆匆去医院看一眼,然后迅速回到岗位上忙碌。
走访中,记者还注意到,考场外的送考家长们都做到了不扎堆、不聚集,且听从指挥安排,坚持全程陪考的“守望者”也较往年有所减少。
社会各界同样对本届高考表达了极大关注,诸如咸安区群艺馆桂乡艺术团等志愿者组织和考点周边爱心商家都送来了冰棍、饮用水、墨镜、扇子等物资,免费提供给家长和考生使用。点滴间,自有一股正能量在汇聚。(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文谨 陈红菊 通讯员 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