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飘,青山绿水绕;大地花烂漫,坡上青青草。沿着柏油马路前行,一块刻着“董胜村”的牌石映入眼帘,绿柳碧连天,果树立庭前。这如画图景,就是湖北省鄂州市汀祖镇董胜村村民的田园生活。
近年来,位于鄂州汀祖镇南边的董胜村因地制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力打造“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美丽”,正一步一步融入董胜村村民的生活之中。
环境提颜值乡村“秀外慧中”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东稚合作社蔬菜基地里,一株株翠绿的蔬菜整齐排列,菜苔、苕尖、番茄、草莓等果蔬生机勃勃。采摘、分拣,8名村民有条不紊地工作。“这些天天气好,蔬菜蹭蹭往上蹿。”基地负责人陈明珍告诉记者,五一期间,基地每天要向城区批发市场输送蔬菜,高峰时一天达到500斤,常常忙不过来。
而放在几年前,这般“甜蜜的烦恼”,陈明珍想都不敢想。以前,陈明珍与爱人一起做点小生意,看着村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俩人决定回乡创业。
“现在可以陪着老人、孩子,一年在家门口赚个10多万元没什么大问题。”看着长势喜人的蔬菜,陈明珍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基础。近年来,董胜村逐步解决村庄脏乱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又结合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让村庄端起“生态碗”,吃上“生态饭”。
沿着村路向左转,便是董胜村赵家湾。
一年多时间,这个小湾彻底变了模样。原本破旧的房屋,被精心修复,农房外墙喷上了水墨画,宽阔的文化广场立在村湾中央。
董胜村党支部书记董小明介绍,汀祖镇近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董胜村东与东方山相连,西与白雉山相连,南与黄石矿山公园相连。“周围都是景点,把村子搞美点,也能沾沾旅游的光。”
2014年,鄂州市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因村风淳朴、历史文化底蕴颇厚,自然环境好,董胜村成为试点村。修路、环境整治、拆露天厕所建公厕、按荆楚风格改造民居。
由此,董胜村开启美丽乡村新画卷———
率先改造的是赵家湾。一排排青砖白墙的房屋,整齐干净;民居庭院里的月季花开得正艳,花香扑鼻;屋后空地的菜园里,绿油油的蔬菜只待采摘。
“我们村重点在‘修’,不在‘建’。”董小明说,董胜坐山拥水,本就是一块原始的风水宝地,全体村民一致认同,不能大拆大建,只作精修细剪,“把青山绿水护好了,把村子收拾整洁了,就是美!”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董胜村,这里有令人向往的田园风光。
村后,1300米的登山步道飘向山顶,层层白杨间,错落着青砖碧瓦的南方小庭院。小桥、流水,枯藤、老树、百年古井,在晨曦中显得格外温润。
乡村的底色是绿色。依托精准灭荒工程,全村有序开荒,定点造林,翻耕土地2700亩,种植松树、杨树等经济树共2万株。
“改造前,湾里又脏又乱。现在大变样,家家门前干净,还都种上了观赏树。”每到傍晚,村民赵佳琪就和好姐妹胡如英,相约去湖边散步。“在湖边的小道上走一走,夏天荷花开的时候,微风裹着花香,很舒服。”
在董胜村,7个自然湾的民房,统一按照荆楚风格进行改造;通户道路全部硬化;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厕所革命”让“方便”更方便,村民的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村民董胡刚的屋前月季绽放,桃子树上挂满桃子。他高兴地领着记者参观房前屋后,“改造前,到处长着扎人的刺槐树。现在,大伙房屋改造一新,周围全部种上观赏树、果树,有几十种。
对面农家地边,村民们也悄悄种上了向日葵、石楠,田野阡陌间又多一抹清新。
走在董胜村村道上,农家小院与潺湲绿水相得益彰;房前屋后通过整治成为各具特色的小景点。
赵家湾、胡家湾、栗山下……在董胜村,村村皆是景、个个有特色。
产业强筋骨农家“招财进宝”
五一期间,董胜村青云山庄负责人董白果的电话不断,许多人打电话来订饭桌。
山庄到处都有,为什么这里就格外吸引人?当你踏上一条名为“洪林生态”的步道,就会有答案了。
和着宜人的微风,沿着弯弯的山庄大道前行。道路两旁是翠绿的桂花树,穿过桂花林,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青云山庄静静伫立山边。
院内,古式观景亭、轩辕磨散发着悠悠古韵。一树梅花在阳光下灿然释放着幽香,旁边的鱼池里,几条金鱼悠然地游来游去。
在青云山庄,一堵别具一格的墙壁,块石砌成的基座上堆砌着:各式各样陶制的缸、罐、坛,大小不一、色泽不同的磨盘,大大小小的石磙、石槽、石板,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虚实相间,造型奇特。“尽管墙上没有一个字,但人们不仅从中读出了农耕文化,还勾起无尽乡愁。”游客刘杰俊说。
离山庄大约50米处,百亩花海,竞相绽放。桃花、樱花、月季花,引不少游客纷至沓来。
来到青云山庄,除了能闻香赏花,还能采摘桑葚、李子、脐橙等,农耕生活和文化留住了许多游客的脚步。
“1斤脐橙,送到集市上卖,不过三四元。游客现摘的,八九元一斤,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董白果说,美丽的鲜花积聚了人气,也让村民拓宽了致富思路。
眼下,董白果又酝酿着下一步计划。她打算来年扩大规模,再种植枣树。她准备还拉上村里的群众一起种。“只要大家愿意,我免费提供技术和种苗,负责收购。”
“结合村里优秀农耕文化遗产资源,拓展产业链条,坚持走全域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开创生态乡村旅游发展新局面。”董小明说。
一花引来百花香。连日来,董小明一刻未歇,忙着接待黄石、武汉等地来的旅游开发公司到董胜村考察,不少公司表示想大手笔投入资金,发展特色旅游业。
“单打独斗成就不了旅游,必须有序发展、规范经营、标准服务,提高竞争力。”董小明说,通过引进大型旅游开发公司,能够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由分散经营走向组织化发展。
生态乡村旅游正在赋予董胜发展新动力。目前,董胜村农耕文化遗产资源已基本整合完成,下一步将改造胡家湾和粟山下两个村湾。
产业兴,农民乐。凝视着广阔的湖面,董小明初心不改:“让产业更加兴旺,生态更加宜居,乡风更加文明,农民生活更加富裕,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赏缤纷花海、看鸟儿戏水,董胜村美丽乡村的看点、卖点、引爆点如破土春笋。
洪林生态、青云山庄、苗圃花卉基地,一个个独具的项目扎根,让村民收入翻番。
文化润心田农民“重教明理”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如何让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董胜村把文化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廉政文化等,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
赵家湾绿意葱茏,文明语、文明画随处可见。文化广场的宣传栏上,一部村规民约跃入眼帘:以村为荣,热爱家乡;敬党爱国,积极向上……
“村规民约简单好记、朗朗上口,被村里的文艺宣传队编成歌舞,时常传唱。”董小明说,“现在的董胜村,既要颜值,更要气质。”
在董胜村,一座徽派仿古建筑格外显眼。这是董胜村的文化礼堂,里面设置有老年人娱乐室、图书文化室、抗日英雄事迹陈列室。
这里既是董姓村民祭祖的场所,也是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董胜村有1360多位村民,其中900多人姓董。谈起文化礼堂的由来,不得不说董家人的英勇事迹。
1938年8月,日本侵略者占领铁山,成立日本警备部队,长期在附近村落烧杀抢掠。10月22日,驻大冶得道湾的3名日军带着刺刀来到董胜村。村民董进成、董应祥、董应钦与侵略者奋力拼杀,终将3名日寇杀死。
2016年,为纪念先人功德和董胜村村民英勇抗日事迹,村民们自发筹资100余万元,修建这座集抗日纪念馆、村民文化礼堂等为一体的活动场所。
白天,老年人可以在这里下棋、聊天;傍晚,村民劳动之余可以在这里聚会、唱歌、跳舞。“接下来,我们还准备在村民中征集当年抗日的老物件,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董胜村党支部书记董小明说,下步将为文化礼堂注入更多新元素、新内涵。
同时,董胜村深入开展“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训”征集活动,对优秀传统家风家训进行深入挖掘,让“老家底焕发新光彩”,释放传统文化“正能量”。
“我们家的家训是‘孝敬老人,严教子孙’。”胡家湾的村民胡德炳说,“从我记事起,家里长辈就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是祖祖辈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每个周六,董胜村赵家湾赵蓉的家中都会来几个孩子。稚气的娃娃们,跟着51岁的赵蓉学剪纸。
赵蓉是鄂州市剪纸协会会员。近几年,她免费教贫困户学艺。
“教孩子们剪纸,这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承,还能教贫困户一技之长,能帮我就帮一把。”赵蓉动情地说。
“百技不压身。多门手艺多条路。”赵蓉教得很认真,孩子们学得也很刻苦。
扶一下,拉一把,纯朴的村民们互帮互助。董胜村充分挖掘本村典型人物事迹,营造浓厚宣传氛围。除评选孝敬公婆、邻里和睦、助人为乐等先进事迹,还会整理成资料,在道德讲堂宣讲,在村里各处展示,时刻提醒大家“当文明人、做文明事”。
如今的董胜村,正以昂扬的姿态成为汀祖一张新名片。(鄂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