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维刚在《万里茶道》中饰演的叶天韬文武兼备,光彩照人。武汉楚剧院供图
21日晚,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南京颁出,武汉楚剧院“85后”青年演员余维刚凭借现代楚剧《万里茶道》叶天韬一角,一举摘得本届梅花奖,成为武汉第12朵“梅花”,也是本届梅花奖最年轻的获奖演员。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设立的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评奖周期为两年一届,旨在表彰和奖励优秀中青年戏剧表演人才,推动戏剧事业的繁荣发展。
本次评选中,余维刚以现代楚剧《万里茶道》参与竞演。该剧目紧扣“一带一路”主题,以余维刚饰演的商号“大河兴”掌柜叶天韬为主线,他带领茶队从素有“东方茶港”之称的汉口码头出发,踏上漫漫商途,开启一段交织悲喜、离合起伏的故事。余维刚明亮细腻的唱腔、潇洒优雅的身段、文武兼备的表演,受到了评委的青睐和观众的盛赞。
十易其稿,戴口罩独自排练
5月10日晚,楚剧《万里茶道》在江苏大剧院亮相,余维刚与杨琳演绎的一对汉口茶商叶天韬、玲珑有情有义,不畏茶道艰难,赢得台下掌声不断。余维刚走下舞台,整个人控制不住地发抖,几乎就要站不住。这出剧目自2015年首演以来,余维刚一直是商号“大河兴”掌柜叶天韬的扮演者,在全国13个城市演了103场,20多万人次观看。但这一场,格外不一样。
2019年起,武汉楚剧院就对《万里茶道》进行大规模改编,余维刚的角色成为主线,加戏、加难度,以求更全面地展示他的文武功底。但去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改编“暂停”了。“宅家”的日子里,剧本、唱腔、动作的改编都在线上进行,单是余维刚的武戏,就改了不下10稿。
去年4月8日一到,他就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回到了排练场。一切都还在逐步恢复中,安全起见,不开灯、不开空调、没有乐队、没有同台的演员,只有舞台上厚厚的灰尘,余维刚独自一人开始练功。很快,演员来了、乐队来了,大家都回来了,每天戴着口罩排练,节假日也不休息。
吃楚剧的奶长大,守住楚剧的舞台
楚剧旧称黄孝花鼓,从黄陂、孝感的乡野中走来。余维刚就生在孝感,父亲一边唱楚剧一边务农。13岁时,他和弟弟双双考入武汉艺校学习楚剧。每天5时30分起床,跑步、上文化课、练功……一直要学到深夜。
可五十来人的楚剧班,不少人并未从事这一行业。有人是不得已,“我弟弟唱小生,扮相真是潇洒啊,眼睛会抓人。可惜没过变声期这个坎,只能转到幕后,考到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现在很优秀。”余维刚一米八三的高挑个子,被形容为“有玉石之声,既儒雅潇洒又英气阳刚”。有待遇更优厚的机会找来,他不是没有迷茫过。
最终,骨子里的楚剧血液唤回了他。“父母养育我长大,靠的是楚剧;观众喜欢我,是看了我唱楚剧;领导、老师、同行关注我,也是因为我在从事楚剧。我是吃着楚剧的奶成长起来的,就得守住这个舞台。”
10日竞演结束后,弟弟上台献花,兄弟俩抱着哭。一家两代人的楚剧梦,圆了。
戏路跟着时代走,排更多接地气的戏
1985年,楚剧老艺术家于盛乐捧回武汉第一个“梅花奖”。时隔36年,终于又有武汉男演员“摘梅”,依然是楚剧演员。年轻的余维刚被寄予厚望,冷静地提醒着自己“盛名之下,责任更重”。
这次站上梅花奖的竞演舞台,与全国各剧种的演员们交流,也让他对楚剧有了更多的认识。“好多人跟我说,以前没听过楚剧,原来这么好听,旋律、语言都这么美。”他说道,“都说戏路跟着时代走,怎么走呢?就是要清楚自己剧种的定位、优势、特色,不去一味地迎合,而是用走心的、精致的作品,自然地去吸引观众。”而楚剧从民间来,接地气就是它的特色,“我们排更多平民化、生活化、接地气的戏,反映时代、反映民生,服务好老百姓”。(长江日报记者万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