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出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深化拓展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开展到哪里
记者自十堰市创文办获悉,近日,十堰市出台印发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深化拓展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方案》的总体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以平台融合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牵引,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精细化,切实解决文明实践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进一步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开展到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目标。
统一志愿服务信息平台
搭建十堰志愿服务云平台。整合全市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统筹融合“党员干部双报到”“时间银行”养老互助志愿服务、各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等系统,实行志愿服务信息“全市一张网”,促进志愿服务工作及时、便捷、高效、精准。
优化“十堰志愿汇”APP系统。建好用好“十堰志愿汇”,完善“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志愿服务供需对接机制,实现网上统筹调度、集中管理。
规范组建志愿服务队伍
筹备成立市级志愿服务联合会。推动党员、青年、老年、巾帼、教师、宣传文化、医疗卫生、法律8支市直志愿服务总队常态化运行。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各地常住人口比例达到13%以上,有志愿服务实践记录的志愿者人数占注册志愿者总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
配齐“8+N”志愿服务队伍。做强建实县级志愿服务总队,配齐“8+N”志愿服务队伍,“8”即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8类常备队伍,“N”即若干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伍,重点建好理论宣讲、文化服务两支志愿队伍,每支队伍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
规范培育发展社会志愿服务队伍。各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组织动员道德模范、各类好人、公众人物等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各县市区至少新培育两支以上社会志愿者服务队伍。
壮大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结合党员干部职工下沉社区“双报到”,实行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三单制”志愿服务模式,在职党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达到90%以上,人均每年从事志愿服务时间达到25小时以上。
筑牢织密志愿服务站点
标准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总队)、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服务支队)、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分队)三级组织全覆盖。
规范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在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成立县级志愿服务促进中心。推动市、县两级志愿服务资源下沉,各地各部门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要主动与所在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对接,加挂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牌子,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15分钟服务圈”,让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随处可见。
孵化培育志愿服务项目
培育志愿服务品牌。精选效果好、口碑好的优质项目加以扶持,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志愿服务项目,扶持成长为志愿服务品牌。各县(市、区)至少推出1个以上开展时间3年以上的见实效、可复制、能推广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挖掘志愿服务项目。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深入挖掘、扶持、宣传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民生的服务项目,不断增强项目的开放性、吸引力,倾力打造一批有热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接地气聚人气志愿服务项目。
打造十堰好人馆。突出思想引领、价值引领、榜样引领,孵化催生十堰不断涌现出更多“身边好人”“十堰好人”“湖北好人”“中国好人”,把十堰打造成人人争当好人、崇尚好人的“好人之城”。
创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
建立结对共建机制。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文明镇、村(社区)活动,打造“两全”(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村)结对共建品牌,重点在“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党建示范区的201个村(社区)开展结对共建文明村活动。共同组织开展“八个一”活动,即评选一批身边好人、评议一批十星级文明户、征集一批家风家训、开展一次党史学习教育、面向群众开展一次集中宣讲、修订一批村规民约、每月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倡导一次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完善常态褒奖激励机制。通过志愿积分、星级认定、礼遇关爱等政策措施,对优秀志愿者给予适当礼遇或表彰。成立市(县、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基金。完成基金会注册审批手续,成立理事会,畅通个人、企业志愿服务捐助渠道。
培育弘扬志愿服务文化
培养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加强优秀志愿者及志愿服务项目、组织、社区等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挖掘、培育和宣传工作。
大力传播志愿服务文化。推出一批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志愿服务文化精品,策划设计推出一批志愿服务文创产品,通过统一志愿服务标识、统一志愿服务装备、统一文明十堰标识,培育形成“十堰蓝·志愿红”志愿服务文化品牌。
营造志愿服务浓厚氛围。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流动户外广告、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媒体,常态开展全方位、多视角、高密度宣传,报道志愿服务工作动态,宣传志愿服务先进事迹,刊播志愿服务公益广告。各级主流媒体刊播报道志愿服务新闻每周不少于两次。
切实加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保障
强化政治责任。各地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主任和志愿服务队长的第一责任,带头参与志愿服务,真正把文明实践中心建成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
强化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保障范围。同时,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多形式、多渠道为志愿服务建设提供资金物资支持。
强化制度保障。各地各部门要不断规范完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注册登记、培训管理、褒奖激励、物质保障、技术支持、联动配合、信息共享等制度,确保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关键措施落到实处。(十堰晚报记者 吴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