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行走在鹤峰山乡,一条条乡村道路整洁通畅,一栋栋农家院落新颖别致,一个个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掩映在花草绿树之间,犹如一幅幅清新可人的山水画卷。
近年来,鹤峰县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好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厕所革命、污水处理等重点治理组合拳,扮靓“面子”、做实“里子”,留住美丽乡愁,建设美丽家园。
垃圾治理靓家园
“我为什么,还在等待,我不知道,为何仍这样痴情……”下午4点,鹤峰县五里乡集镇又响起同样的旋律,鹤峰红华商务宾馆负责人知道,垃圾清运车到了。
宾馆服务员连忙把打包好的垃圾分类装桶,抬出门外。周边商家和居民听到音乐声,也拎着垃圾桶、垃圾袋等候在街道两旁。
“每天这个时间,以音乐为号,环卫工人上门收集垃圾,然后装运至垃圾中转站处理。”五里乡村镇建设服务中心主任田亚军说。
近5年来,鹤峰县总投资3000万元,建成覆盖全县9个乡镇的生活垃圾中转站,购买垃圾清运(清扫)车辆44辆、生活垃圾中转箱214个、垃圾池(箱、桶)2.5万余个,确保生活垃圾收得起来、运得出去。
该乡还建立稳定的村庄保洁队伍,聘用279名村庄保洁员,明确保洁员在垃圾收集、村庄保洁、资源回收、环保宣传、监督等方面的职责,确保生活垃圾有人管、能管好。同时,建立完善“县级奖补、乡镇村共担、农(居)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保障机制。
从发展上做好“乘法”,从就业上做好“加法”,从治污上做好“除法”,降低农村垃圾处理综合成本,有效解决了农村保洁常态化、长效化问题,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启了新篇章,农村生活垃圾找到了自己的“家”,村庄的“脸面”也靓了。
“厕所革命”惠民生
“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石墙围四边,冬天冷夏天臭。”以往,在鹤峰农村,这样的旱厕比比皆是,房子旁边还圈养着牲畜,上厕所腥臭难闻,夏天蚊虫多,冬天冷风直灌。
“现在好了,都改成水冲式厕所,镶了瓷砖、配上水盆和花洒。村子干净,‘农家乐’的客人也多起来了!”鹤峰县燕子镇荞云村村民陈群娥说,如今,家家户户屋后都建有三格式化粪池,屋内是改造一新的厕所,庭院整洁有序,闻不到一丝异味。
厕所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农村“厕所革命”与农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紧密相连。如何解决“厕所革命”难题,做实农村人居环境“里子工程”?鹤峰县大力开展厕所革命3年行动,新(改)建各类厕所3.9万座,农村建有公厕的行政村占比81%。通过沼液返田、果园利用、茶田利用等形式,厕所粪污得到资源化利用,全县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
三分建设、七分管护。鹤峰县还出台了《鹤峰县“厕所革命”后续管护指导意见》,明确厕所设备管护机制,从厕具使用、粪污处理、问题处置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污水处理补短板
5月10日,鹤峰县走马镇千金村雨后初晴,天空湛蓝,河水清澈,青山伟岸,纵横交错的稻田与民居相映成趣。村民们戴着斗笠,来到自家稻田打捞葛仙米。
葛仙米是一种水生藻类植物,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多种活性物质。葛仙米生长环境非常特殊,稻田干湿度要适宜并且没有污染。因其生长条件苛刻,葛仙米十分稀少。走马镇千金村是主产区。
说起葛仙米,种养大户董文回忆,小时候他和伙伴们经常打捞葛仙米当菜吃,“稻田里随便一捞就是一筐,不值钱。”董文说,后来,村民们不注意环境保护,污水随意排放,河道、灌溉农田的水被严重污染,葛仙米逐年减少,几乎绝迹。
“村里先后实施了河道整治、雨污水分流等工程建设,稻田的土质、水质得到改善,不仅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葛仙米也呈现出新的生机,让我们端上了致富的‘金饭碗’。”站在清澈见底的河渠边,董文喜不自胜。
如今的千金村,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农田灌溉有了保障,种养葛仙米的大户发展到10多户,家家户户也种上了有机水稻。葛仙米、水稻两大主导产业蒸蒸日上。
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突出短板,在实际工作中,鹤峰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山长制、田长制,创建美好水生态环境。完成县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9个乡镇建起生活污水处理厂,集镇周边2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纳入污水管网,建有集中式或分散式(无害化厕所)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比例达到100%,实现全县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和有效管控全覆盖。
记忆中的乡村,乡愁中的田园,正在经鹤峰人民的巧手,编织成美丽幸福的家园。(恩施日报 通讯员 汪正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