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下面这一节动作叫摘花……”4月30日,在宣恩县高罗镇中心小学连厢社团,舞蹈老师陈静正在教授非遗舞蹈“滚龙连厢”。
据悉,滚龙连厢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技术性高于审美性的原生态滚龙连厢,其产生于上世纪30至50年代,是具备典范性的舞蹈,这类舞蹈最正宗的舞法仅被少数人所掌握;第二种是运用原生态滚龙连厢元素创编的舞蹈。舞者手持一根长约1米、两头镂空后镶入铜钱并挂上红绸的竹杆,轻松灵活地敲击身体各个部位,使其发出清脆的金属撞击声,同时配以轻松明快的调子、通俗易懂的唱词,表演起来动作或劲爆粗犷,或优雅柔美。2009年,“滚龙连厢”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该校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阵营,以宣恩县开展青少年“会唱一首民族歌曲,会跳一支民族舞蹈”活动为契机,先后创办滚龙连厢和八宝铜铃社团,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在学校寓教于乐中得以传承和弘扬。(宣恩县高罗镇中心小学通讯员 王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