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长阳“赤脚医生” 三代村医梦 一腔为民情

A-   A+
发表时间:2021-04-26 09:59    来源:湖北文明网

  

老村医李兴成带着祥官师傅传下的药箱,在家中为慕名前来的村民看病。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时刚 摄

  “乐园山上百花开,姑娘上山来,身背筋竹篓,手提小银锄,把那药来采……”季春时节,在海拔1000多米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乐园村,68岁的覃祥菊仍然清亮的歌声在山间久久回荡。

  不远处,70岁的老村医李兴成,正在家中为慕名前来的覃华翠看病。“李医生是祥官医生的徒弟,医术高医德好,找他看了几十年病了。”覃华翠夫妇不住口地称赞。

  桌上,与崭新的血压计等相比,一个绿色的老旧“保健药箱”引人注目。

  “别看这药箱现在老旧,当时可是稀罕宝贝。以前普遍用的自制土药箱,这个药箱是工厂统一制造,祥官师傅特地从卫生所带回来。师傅送给我后,我一直用到现在。”送走病人,看着箱上斑驳的痕迹,李兴成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千家万户留脚印,药箱伴着泥土香”的峥嵘岁月。

  李兴成所说的祥官师傅,就是被誉为“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之父”的覃祥官。记者了解到,为了帮助村民解决缺医少药难题,1966年,身为共产党员的覃祥官毅然辞掉卫生所的“铁饭碗”,回到乐园公社三大队当起“赤脚医生”,于当年8月创办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乐园公社三大队卫生室”(后改为杜家村卫生室),探索合作医疗。

  当时,农民每人每年交1元合作医疗费,每次看病只交5分钱挂号费,吃药不另外交钱。大队卫生室和村民小组土药房开辟药园,采取“三土”即土医、土药、土药房,“四自”即自种、自采、自制、自用的办法筹集药物,当地老百姓也纷纷加入种药、献药、采药中。

  两年后,乐园公社的探索经《人民日报》报道,让合作医疗的星星之火,燃遍神州大地。

  “那时合作医疗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看病问题,很受欢迎。” 1969年,初中刚毕业的李兴成就被推荐到大队卫生室,跟着覃祥官学医,师徒俩经常背着这个药箱为千余村民送医送药。

  李兴成说,那时诊断靠体温表、血压计和听诊器。这个药箱中有小抽屉,体温表、针灸针等就放里面,听诊器、针药水、紫药水等常用药及火罐就放在药箱里。

  “哪家有病人,背起药箱就往哪家跑。”以覃祥官为榜样,李兴成刻苦钻研医术,致力于治病救人。20世纪80年代初,他到县卫校学习,后又自修中医大专教材,医术越来越高。

  1989年,覃祥官医生将这个药箱传给李兴成。第二年,李兴成就被委派到大吉岭卫生所任所长,依然背着这个药箱治病救人。23年后,李兴成退休回到乐园村,奉献着余热。

  “如今,医疗卫生政策已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村卫生室全科医生李发从说,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以来,他们已签约2000多位村民。

  51岁的李发从1987年跟随李兴成学医,后到县、市卫校进修学习,取得国家助理医师证。

  “记得刚跟着师傅学医那两年,天天背着这个药箱漫山遍野地跑。”在李发从看来,这个药箱代表的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精神。

  “我会把这个药箱传给发从,希望他能时时不忘初心。”在乐园村“中国合作医疗发源地纪念馆”里,同是共产党员的师徒两人回望初心,畅想未来。

  忆起入党经历,一幕幕犹在眼前。“要成为一名好医生,不仅要在业务上提高,有过硬的医术,更要有良好的医德,在政治上进步,紧跟着党走,服务好老百姓。”李兴成至今记得,这是入党介绍人之一、师傅覃祥官跟他语重心长的谈话。1971年7月1日,李兴成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样的谈话发生在25年后,此时的双方已变为李兴成与李发从。1996年7月1日,李发从庄严宣誓入党,李兴成是他的入党介绍人之一。

  三代共产党人,一腔为民初心。记者看到,纪念馆药房墙壁上的八个红色大字,跨越半个多世纪,依然清晰有力——“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时刚)

责任编辑:何霄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