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把大半辈子献给乡村教育的田国安,他是反哺家乡的创业能人陈建兵,她是乐善好施的热心老板殷燕琴。走近黄陂好人乡贤,感知他们是怎样用行动成风化人,用大爱德润满城。
乡贤田国安
缺师资 请缨补位三所小学
守承诺 扎根乡村三十八载
田国安给学生送书送卷子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4月17日,一辆白色的电动摩托车穿梭在武汉黄陂区蔡店街张河村的乡间小路,车子的主人叫田国安,是武汉黄陂区蔡店街土家族小学校长。他正像往常一样带着批改好的卷子,骑车上门家访。
田国安是张河村田家湾人,这里是黄陂北部最偏远的地方之一。他投身乡村教育,38年扎根在这里,他没有走出乡村,却让村里的孩子们飞了出去。
1983年,村里源泉小学缺老师,高中毕业的田国安回乡成为一名民办教师。学校里,田国安身兼多职,除了当毕业班班主任、带数学课,还兼带有其他功课,同时还负责学校后勤工作。
田国安一直在追求进步,10年后,他自学通过师范招生考试,进入武汉第四师范学校民师班学习。他离开学校去上学时,家长学生们万分不舍,有的家长还送来鸡蛋。他给孩子们承诺:“我会回来的。”
两年后,师范学校毕业,田国安毅然回到源泉小学成为一名公办教师。1999年,比源泉小学更偏远的姚家山小学缺少教师的消息传来,田国安主动请缨前往那所只有不到70名学生的小学。
由于学生少、教师资源缺乏,姚家山小学只能将几个年级的孩子合在一起上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2000年,在田国安的建议下,姚家山小学与源泉小学合并,姚家山小学作为源泉小学的一个教学点只保留一二年级,田国安又回到源泉小学。后来,与源泉村紧邻的张河村土家族小学又缺老师,田国安又过去任教。
如今,源泉小学和姚家山小学合并到了土家族小学,田国安担任小学校长。然而,合并后的土家族小学仍然缺少教师。“太偏远了,年轻人来了连朋友都谈不到。”田国安感慨道,他还有两年就要退休,希望有年轻老师能来这里教这些孩子。
去年1月24日,田国安主动报名成为抗疫志愿者,并申请到村干部人数少、村湾分散、山路较多的源泉村。“抗击疫情的同时,还要叮嘱学生上好网课。”田国安骑着电动车,每天往返10余公里上门家访,为他的学生们送书、送卷子、督促上课。全校37名学生,分布在方圆10公里范围内的7个行政村,每一家他都跑遍了。
“我跑得勤,孩子们上网课的效果才有保证。”田国安笑着说,从1983年成为民办老师开始,家访这件事就是他的工作日常。
乡贤陈建兵
促就业 百亩油茶飘香十里
搭舞台 美丽村湾闻名百乡
陈建兵(右)查看油茶基地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转眼8年了,当陈建兵再一次站在家乡武汉黄陂区姚家集街双河村村口,定会想起当初回乡祭祖的那个午后。那时,双河村是一片破败的景象,居民房屋破旧,不少村民的厕所建在泥泞的公路旁,污水横流、臭气弥漫。
2013年,陈建兵回乡祭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着眼前场景,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当时,双河村还很穷,都是石头山,乱七八糟的。”村里的这番情景,让彼时从村庄走出去的创业能人陈建兵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以前村民家里没有私厕,少数家里条件好点的自建了厕所,但污水也没有地方排放,只能顺着道路流,环境又脏又乱。”陈建兵说。2014年开始,陈建兵首先征求村民意见,在得到大伙支持后,决定带头干起来。他自掏腰包投入300多万元帮助家乡治理环境污染,修水塘、建厕所、解决污水排放问题,清除村里的恶臭异味,让村庄变得干净、整洁。
要想富,先修路。陈建兵拓宽了村里原先的土坯路,重新修筑了一条约2.7公里的水泥路,并做好了道路绿化工作,这解决了村民的出行和运输困难,为村庄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他还在双河村柯家田湾修建了一座500平方米的生活文化厅,里面搭建有一个小舞台,配备着音响等娱乐设施,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供乡亲免费使用。
一年时间做完三件事,村民都竖起大拇指称他为“大好人”。“原来的厕所、粪坑都在路边,现在路变宽了,可以走小车了,还有休闲场所,人的心情也舒畅了。”村民说道。
陈建兵在建设美丽家乡的同时,还积极带动乡里的村民就业、创业。在双河村柯家田湾,有一片油茶基地,面积达数百亩。4月11日,极目新闻记者跟随陈建兵一起来到油茶基地,只见漫山遍野的油茶基地像梯田一样,树苗都长出了翠嫩的新芽,基地还间隔种着一些中药吴茱萸。
这一片油茶基地的建设,通过流转土地、给村民提供工作岗位,让村民年收入增加了近4万元。更为重要的是,油茶基地有助于环境保护。“山上面土壤很少,基本都是石头。我们油茶基地在4年后可以产生收益,那个时候,山村就会像公园一样美。”让家乡像公园一样美,这是陈建兵的目标。
乡贤殷燕琴
帮邻里 热心助困坚持十四年
捐物资 代销蔬菜倒贴三万元
殷燕琴(左二)在疫情期间帮村民免费代销蔬菜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个子不高,圆脸素面,41岁的殷燕琴,在街坊邻居口中,是乐善好施的女老板;在贫困学子眼里,是帮助圆梦的知心阿姨。她有一颗奉献的心,总是热心助人、不计回报,多年来坚持做慈善、做好事,累计捐款捐物价值近40万元。
在武汉黄陂区滠口街,提到天禧佳生活超市的女老板殷燕琴,街坊邻里无人不识,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乐善好施的女老板”!
2003年,23岁的殷燕琴来到滠口办起了这家小超市。随着滠口街的发展,人流量增加,加上超市物美价廉赢得口碑,超市的经营有了些起色,她也开始了她的热心帮困之路。
她的首次善举是在2008年,当时滠口街举办第一届邻里文化节。殷燕琴为感谢周围居民对超市的支持,也有感于环卫工人的辛劳和奉献,当日向20名环卫工人和20户困难群众分别捐赠200元物资。一开始,有人议论:“不就是博眼球,换个法子搞促销嘛。”殷燕琴没有在乎别人怎么想,在邻里文化节的捐赠成了她固定的事。十四年来,累计为环卫工人、困难群众捐赠数万元财物。
2019年1月,殷燕琴向滠口街部分中小学共计24名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捐赠,包括购物卡、生活物品。今年初,殷燕琴还决定寻找两位贫困学生长期资助。4月2日上午,在滠口街第三小学,殷燕琴见到了自己即将要资助的两名小女孩。殷燕琴计划资助她们直到大学毕业。
去年初,疫情来袭,殷燕琴向滠口、前川、祁家湾等街道捐出一万多只口罩,支援抗疫。受疫情影响,黄陂区双桥村30余户菜农的20多万斤新鲜蔬菜滞销。殷燕琴知道后,主动与双桥村委会对接,一个个地拨通菜农的电话,与他们商量沟通,决定免费配送代销。
为了便于销售,殷燕琴制作了一个小程序,菜农只需将蔬菜按每份5公斤打包好,然后在地里等人来拉,差不多每天可以卖掉1500斤。“每包菜10块钱,超市义务配送,为武汉抗疫做一点贡献。”她利用自己在黄陂前川、长岭、祁家湾、江岸区百步亭等街道社区开设的超市连锁店,将蔬菜销出去,解决了菜农蔬菜滞销的问题,自己还倒贴3万余元物流等费用。“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谈到这些善举,殷燕琴说。(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叶文波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黄士峰 通讯员 夏作为 邱舒 彭希瑞 实习生 吴莹 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