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教师夫妻举家“搬”到老区支教

A-   A+
发表时间:2021-04-09 09:50    来源:湖北文明网

    

张琳老师在课堂上教孩子们学英语。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郑三雄老师指导孩子们朗读语文课本。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4月8日下午5时30分,把班里最后一批学生送上校车后,黄冈市麻城市第三小学支教老师郑三雄松了一口气。当日下午接连上了3节语文课,他早已有些疲惫,但仍一路小跑,跑上教师宿舍楼3楼。5岁的儿子小睿(化名)正眼巴巴地守在宿舍楼的走廊上,等着爸爸带他去操场玩球。“孩子每天就盼着我下了课带他去操场玩耍,所以不管当天教学任务有多重,我都要保证抽出一两个小时陪陪他。”郑三雄说。

  2020年9月,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骨干教师郑三雄和同为该校骨干教师的妻子张琳,带着七旬老人和5岁儿子来到革命老区麻城支教。

  麻城市第三小学位于麻城经济开发区内。该校校长唐义娟说:“从教多年,我还是第一次遇到突破重重困难、携家带口来老区学校支教的老师。我们学校的所有老师都被这对夫妻感动了。”

  夫妻俩举家“搬迁”来到麻城支教

  “为了我们老区小学的孩子,郑三雄、张琳夫妇太不容易了,往返于武汉、麻城两地,孩子和老人的东西又多,每周一次大‘搬迁’。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唐义娟说。

  郑三雄和妻子张琳都有着20多年从教经验,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赛课奖项,深受学生喜爱。夫妻俩还有两个引以为傲的孩子,大儿子早已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5岁的小儿子活泼可爱。夫妻俩一直有一个愿望——到乡村、到老区支教,把自己宝贵的教学和育儿经验带给当地学生、老师和家长。

  郑三雄说,他的老家在荆州市洪湖市农村,他至今都对自己少年时艰难的求学经历记忆犹新。“虽然在精准扶贫政策引领下,我的家乡已经富裕起来了,但村里孩子和城里孩子的教育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教师,我很迫切地想为老区的孩子做点事。”

  张琳成长于教育世家,母亲是退休教师。张琳非常支持郑三雄的想法,两人一直在寻求支教的机会。

  2018年,湖北省“三区”教师支教计划教师选拔开始后,郑三雄和张琳带头递交了支教申请书。但是,学校考虑到工作的需要,把他俩留下来带毕业班。2019年5月,新一轮支教教师选拔开始,夫妻俩再次递交申请书,学校通过了他们的申请。

  在即将圆“支教梦”的同时,“上有老、下有小”的困难也摆在这对夫妻面前。张琳的母亲年过七旬,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把老人单独留在武汉,夫妻俩不放心。5岁的儿子也需要父母陪伴。“办法总比困难多。既然决定了,我们就一起克服困难,我们带着妈妈和孩子一起去麻城。”为了给丈夫吃“定心丸”,张琳提出了举家搬到麻城支教的想法。“家人在身边,我们也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起初,张琳的母亲有些不愿意。张琳说:“我妈从未离开过武汉,现在70多岁了。让她为了我们的工作重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我们也很愧疚。作为退休教师,我妈的教育情怀‘战胜’了现实困难,最终决定与我们一起赴麻城支教。”

放学后,一家四口在麻城市第三小学操场上玩球。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儿子全身起红疹 一家人共克难关

  刚到麻城时,当地学校特意在校内为他们安排了两个单间宿舍,其中一间专门给老人居住。但是,突然换了新的生活环境,一家人都很难适应。

  儿子小睿全身起红疹,经常痒得整晚不能安睡。经医生诊断,小睿系尘螨过敏,是身体对新环境不适应导致的。医生建议小睿马上远离过敏原。“刚开始支教工作,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我们都要想办法去克服。”张琳说,她跟丈夫只能自己琢磨办法。他们对房间进行了整体除尘和消杀,再铺上地板胶。每天回家,他们脱鞋进房间,把房间的角角落落全部清洁干净。一个月后,小睿身上的红疹消退了,适应了当地环境,但张琳体重下降了13斤。

  度过最难的一个月,一家人的生活慢慢走上正轨。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麻城三小同事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校长特意叮嘱食堂师傅给一家人送菜加餐,带着老人逛市场,适应当地生活氛围。

  生怕暖心的老师不回来了

  生活安定了,夫妻俩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学工作中。郑三雄被学校安排承担一年级语文教学,兼任二年级科学课老师。上了几节课后,郑三雄感受到了压力——麻城三小有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基础较差,而且,家长迫于生活压力,很少管孩子。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夫妻俩最想帮学生们解决的问题。

  “我们期望孩子们在课堂上能多开口,大胆地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张琳说,她争取在每节英语课上让每个孩子都发言。只要孩子在学习上取得了一点点进步,她和丈夫就会予以奖励。

  该校一年级(9)班学生洪功硕说,郑老师和张老师都很温和。语文听写得了100分,他得到了一支漂亮的铅笔。“那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铅笔,我舍不得用。”

  郑三雄说,当地很多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关爱,特别期望得到肯定和鼓励。他和张琳精心挑选了大量书籍和学具,作为奖品送给孩子们。“我们买了200多本绘本,还有数不清的学具。这是为了鼓励孩子阅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郑三雄说。

  夫妻俩对学生的精心和暖心也收获了孩子们满满的爱。“我们每天都被为人师表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充盈着。”张琳说,每个星期一,只要他们出现在校园里,孩子们就会像小鸟一样飞奔过来,簇拥着他们去教室。每次放长假前,孩子们都会问他们:“还回不回来?”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孩子们欢呼雀跃。“他们生怕我们不回来。”每当看到孩子们期盼的眼神、求知欲满满的眼神,夫妻俩都特别感动。

  “我们和孩子们之间的暖心故事太多了。”张琳说,学校每周会给孩子们发一次水果。每次发水果的时候,总有孩子舍不得吃,把水果放在她的办公桌上。还有一次下大雨,张琳刚从教师宿舍楼出来,准备跑往教学楼。这时,有孩子默默地站在她的身旁,撑起雨伞,送她到教学楼。“麻城的孩子特别懂得感恩。你对孩子好,孩子记在心上,会对你更好。”郑三雄说,“这种纯粹而浓厚的师生情谊让我们成就感满满,也常常感动得流泪。克服重重困难来麻城支教,我们不后悔。虽然付出很多,但是我们的收获更多。”

  带徒弟“磨”课影响深远

  “我们在麻城三小的每一天都过得飞快。”郑三雄说,“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排得很满,除了上课外,还要和班主任一起负责学生的早餐、晨读、午休以及托管值日。我们把最后一批孩子安全送上校车后,通常已经到了傍晚6时多。”

  夫妻俩支教,除了每天给学生上课,还要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工作,带徒弟,帮助当地教师研课、“磨”课,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当地教学条件比较落后,使用多媒体教学比较少。在低年级段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改进学校教学方式,郑三雄和张琳收集并制作了很多多媒体课件,把学生们喜欢的卡通人物、歌曲和丰富的视频教学资源穿插在教学中,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该校一年级组教师刘丽莎说:“郑老师对教学理念的深入研究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们印象非常深刻。我们遇到任何教学方面的问题,只要去咨询,他都会结合自己的经验并翻阅各种资料给出科学、严谨、详尽的解答。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深厚素养,这对我们年轻教师影响深远。”(长江日报记者杨枫 通讯员王琼)

责任编辑:何霄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