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4月8日,距离武汉“解封”整整一年过去了。穿行在武汉,如果不是特意问询,甚至很难看出疫情发生过的痕迹。武汉长江大桥上,车辆川流不息;曾作为方舱医院的武汉体育中心训练馆里,羽毛球比赛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夜晚的保成路夜市灯火通明、人气爆棚,密密麻麻的小摊铺前,卖小饰品的,做美甲的……吆喝着招揽生意。若问起这一年有何变化,很多人会说,“越来越好了,终于回到了过去的生活,向前看嘛”。
那些疫情时为武汉“拼过命”的医护人员,那些身处绝境、经历过生死的患者,那些穿行于危险、百般服务的志愿者,以及无数忍受过孤独、痛苦、低潮,最终挺过来的普通武汉人,如今,他们的日子归于平凡,却依然在平淡中闪着光。我们回访了六位不同领域的武汉人,看看他们的故事。
郭威:武汉一定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郭威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的医生,疫情时最早“上战场”的那批人之一,去发热门诊接诊,在重症ICU病房抢救,到方舱医院帮忙……他总是冲锋在前。
2020年终,他写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虽有风雨更有情!”他觉得,过去的已经过去,人还要向前看,往前走,只要热爱生活,为了希望努力,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我叫郭威,今年48岁,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的副主任。去年从元月到4月份,我一直待在一线,不是发热门诊,就是发热病房,要不就是在重症ICU病房救治病人。中间还有一段时间因为有一些轮休,我也闲不住,就到方舱医院去帮忙,结果发现方舱医院很快乐,武汉人民很快乐,很多人教我唱歌、跳舞,还有教我做热干面的,蛮好玩。
到4月初“解封”的时候,我其实比较平静,就是有一种终于云开雾散的感觉。
4月中旬后,病人也基本越来越少了,我们就回到科室从事后期的抗疫、复工复产的工作。比如,要经常回发热门诊看看;去金银潭医院会诊一些比较重的输入型病例,讨论治疗方案;还要应对一些散发问题。有时候我们查出来可疑阳性,立马高度紧张起来,再去重复检查,最后排除了,大家才松一口气。
到现在,还有一些病人时常会联系,也非常感谢我们,有的过年过节时还会发短信来问候。我有一个患者叫老白,他当时病得非常严重,肺部整个都成白肺了,我记得给他上了30分钟的呼吸机。现在他恢复得特别好,说上8楼7楼没问题。去年10月我和妻子上了央视的中秋诗会,他看到我了,当时蛮兴奋,发来微信说:“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帅!”
我觉得一切都在慢慢恢复,今年年后有明显不一样的感觉。年后我们病人的门诊量创造了历史新高,可能在大家内心中,疫情好像是过去了。另外举个例子,上周六晚上,我到雪松路,那个消夜一条街吃饭,人山人海,比以前排的队还长,就感觉真的是人气上来了,武汉慢慢地已经进入恢复的状态。
因为我48岁嘛,48年来一直生活在武汉,对武汉蛮有感情的。我觉得对武汉来说,我们城市的发展就像长江和汉水,穿过我们武汉市的这两江,永远是绵绵不绝的,永远是不舍昼夜地往前走,所以武汉的发展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的。我很看好,我觉得武汉市经历了这场浩劫之后,一定是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
王欣:希望武汉发展得越来越好
去年3月,一张医护人员推着老人看“落日余晖”的照片,让无数人为之动容。这位“看夕阳”爷爷名叫王欣,今年已经89岁了,退休前是武汉爱乐乐团的小提琴手。
时隔一年再次见到老人,他的精神头恢复得很不错,听到记者要拍摄一张他拉小提琴的照片,和当时在医院拉琴的照片对比,他大声说:“这个好!”快步走去拿琴。一架起琴,便闭上眼睛沉醉地演奏起来,一曲悠扬的《沉思》流淌而出。如今,随着身体的恢复,手上慢慢有劲儿,他已经能够比较好地控制琴弦。
我这次病好了之后,感觉非常高兴。在医生护士的治疗下,我居然活过来了。现在应该更好地享受生活,看看我们国家的发展,现在人民生活非常好!
我1948年参加工作,16岁就到解放区了,那时候穷得叮当响。后来,我被分到了中原大学成了中原大学文工团的团员,一直在乐队里从事小提琴工作,再后来又变成武汉歌舞剧院,再到武汉爱乐乐团,我就一直在那拉小提琴,到2006年才彻底下来,实际上我1992年就应该退休了。因为我非常喜欢音乐,把这个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
我已经快90岁了,这个身体,因为党的医疗帮助,医生护士的照顾,加上我女儿又很孝顺,这样我才能活下来。上回刘凯医生来,我们也见了面,聚的时候高兴得很啊!他们都是我的救命恩人。
我希望这些医护人员的事业发展得更好,我记得毛主席说了一句话,“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就医生来讲,他们就是奔着这一条来。我希望刘凯医生、罗哲主任他们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希望武汉发展得越来越好,大武汉很漂亮,欢迎大家到武汉来玩!
汪勇:是所有人的努力换来了武汉的复苏
汪勇,疫情时这个名字仿佛代表着无所不能,他凭一己之力,搭建起一条医护人员后勤服务保障线。他也获评“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词里写道:“没有人能百毒不侵,热血可以融化恐惧;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责任催促你重装上阵。八方统筹,百般服务。你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
如今已经一年过去,当我们再次见到汪勇时,他依然忙到停不下来,处理工作,组织志愿活动,帮忙解决各种问题……将更多的热血投入平凡的生活中。
我叫汪勇,是顺丰快递的一名员工。去年疫情的时候,我进入了一个志愿者群,免费接送医护人员,后来又组建了30人的志愿车队,满足每天500人次的用车需求,再后来和共享单车等一些企业合作,比较系统地解决了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的出行问题。随后便把更多精力放在医护人员的生活需求上,包括用餐、穿衣、修眼镜等,我们当时一共对接了10个志愿者群,约2000名志愿者,为10个医护人员所在的酒店大概4000名医护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保障。
2020年4月8日“解封”那天,我也在上班,开车在路上就堵车了,那堵的感觉更多的是开心。在疫情期间看着这么大的马路一辆车都没有,整个武汉不知道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但随着“解封”的当天,就感觉,哎呀,武汉回来了!
2020年3月,我被公司破格提升为硚口分公司的经理,工作性质完全变了,以前是一线员工,现在是管理者,要对工作开展统筹规划、落地回顾各方面的考核,对一些业务的达成、用工安全都要负责。现在比以前当快递员的时候忙多了。
我在疫情期间是第一次当志愿者,收获了很多认可和帮助。现在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有时间有精力的情况下,肯定要把这个乐于助人的事情更大地发挥好,利用现在身上的资源,更多地去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更多地去做动员,帮助更多的人。因为大家也都信得过我。
我觉得是所有人的努力换来了武汉的复苏。这座城市回到了原来的样子。你现在看到商业区、夜市、餐厅都是人来人往的。第一个,靠的是大家的帮助。第二个,武汉人民自身的努力,用我们武汉话讲叫“不服周”(不认输)!
甘如意:希望我们都能越来越幸福
甘如意,疫情时,她因为骑行四天三夜,逆行跋涉300公里回医院上班被大家熟知。如今,她是全国“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全国抗疫先进个人”“荆楚楷模”……也因在抗疫中的突出表现,被调任藏龙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这一年,甘如意的生活似乎变了很多,鲜花荣誉纷至沓来,站上宣讲台,成为单位领导……又似乎什么都没变,在化验室里一个接一个地做样本,完成好最本职的工作。
我叫甘如意,今年25岁,2020年武汉“封城”后,2月1日我骑自行车从老家出发,2月3日下午6点到达金口卫生院范湖分院,第二天就上班了。
我觉得返岗的路程虽然有些曲折和漫长,可能自己平时只需要花一天时间的路程却走了三四天,还遇到了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心里很感动,也觉得在那种时候遇到他们真的难能可贵。
回来之后,看到大家都在忙着做各自的事情,我也在为病人做化验,就觉得自己回来这一趟比较值得。相比于自己在家待着的时候,内心惶恐不安;回到单位之后,做着自己的检验工作,在面对疫情的时候反而会更加坦然,更加有信心。
4月8日武汉“解封”后,是我在回医院之后第一次回家,回到家里,看到爸妈都平安,他们也看到我平安,觉得当初自己做的这个决定,虽然有一点不考虑过程,但结果还是比较好的。这也和很多医护工作者的努力付出,志愿者的奉献分不开!
这一年我换了一个工作环境,换了岗位,但是自己内心依然还是以前的那个自己。现在检验科的事情我都做,我喜欢一线的工作,这些事情自己都熟悉,有什么困难可以顺带解决。除此之外,也会解决一些大家工作上的问题,包括需要去和其他科室、领导沟通协商的问题。
我希望武汉这座城市越来越好,希望我们都能越来越幸福!
邱贝文: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邱贝文和丈夫万路的餐馆“捌号仓库”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相比市里的餐厅位置有些“偏远”,在周围一众小餐馆中并不起眼。但疫情时,从这里发出了不少于25000份餐,送往武汉各大医院。每天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志愿者,在餐馆门口取餐、送餐,将一摞摞餐盒打包上车。一条暖心的餐饮供应链搭建而起,解了无数医护人员用餐的燃眉之急。
“解封”后的这一年,邱贝文继续着她平淡却积极向上的生活,就像她在自己餐馆一面墙上写下的那句话“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命和灵魂”。
我叫邱贝文,今年28岁。疫情期间,我和家人为武汉的十几二十家医院送餐,先是中餐,后来是早餐,大概送了两个月。花了多少钱,没有细算过,之前备的10多万元的货加上后期的货,应该最起码有20万到30万元。
我觉得这个社会给了你很多包容,我们很年轻,还有更多的机会,但是我觉得人活着才会有更多的路,所以当时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并没有想太多。我觉得这件事情,我们唯一做的比较正确的是做得比较早。因为很多事情,当有人踏出第一步,就有无数人跟在后面,这样我们希望才会更大。如果都不往前走,你会发现更难。
刚“解封”的一两个月其实生意比较好,可能大家在家里憋了太久,一定要出来聚一下。等进一步稳定了之后发现,其实还是会受到一些影响,这是很正常的。我们拍过抖音的小视频做宣传,也想过要不要做一个视频,里面放一些我们的报道之类的,后来还是没有这样做,我觉得这样不好。我一直觉得,慢慢地做,应该会好起来的。夏天马上要来了,对于我们来说夏天是旺季。
武汉“解封”一周年,我想说武汉肯定会越来越好,这个是必然的。我很爱这座城市,祝愿大家都能够越来越好。
郝丹:我要当一个幸福的传递者
“第一喜事,为爱定制!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幸福导师郝哥!”这是武汉音乐广播主持人郝丹在他的节目《第一喜事》中的开场白。郝丹在工作、生活中都是一个传递快乐和幸福的人,他说话时永远笑眯眯地看着你,言语轻快。
2020年2月2日,郝丹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感染者,在扛过连续高烧的艰难时期后,他调整状态,在病房里成立了“必胜小分队”,带动病友互相鼓劲儿。出院后,他通过小红书直播帮助很多患者疏导心理,为大家答疑解惑。在节目之外,他也成为带给很多人力量的“幸福导师”。
这一年,郝丹做了很多事儿,从给住院时的护士策划婚礼,到组织乐队去希望小学演出,他说,发自内心地想做一点点闪光的事情。
我叫郝丹,今年37岁,是武汉音乐广播《第一喜事》节目的主播。2020年年初,我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治愈之后,我想很多人给了我力量,我要当一个幸福的传递者,传递一种信念,后来就在小红书直播,分享自己的故事,鼓励开导别人,反响很不错,很多朋友说,看完我的直播没有那么害怕了。
到了2020年5月,我在家里逐步承担了一些工作,我做了一个名叫《红色印记》的节目,讲述的是共产党人的故事。在做那个节目的时候,我跟以往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经历过这些事情,我对党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我做工作也好,做事也好,更有使命感,要传递更多的东西。
大概到7月份,我就开始回到台里做我的主打节目《第一喜事》。这个主要是为大家的婚礼服务。我住院的时候,很神奇,有个护士过来给我抽血打针,那个女孩叫小玉,我就说你结婚了吗?她说,哎,你怎么知道我要办婚礼?我说等我出院了,我免费帮你主持。
因为疫情的关系,她的婚礼一直在推后,但是我也会主动地问她,现在她的婚期已经定了,5月5日,确定是我帮她主持!我非常期待,我们准备下个月再沟通一下这个婚礼的细节!
这一年,我的节目也会有些不同之处。2020年10月份,我们《第一喜事》策划了一个线下特别节目,在武汉人流量最大的江汉路步行街,做了一个透明盒子,叫告白直播间。因为经历了那么多,很多人的情感更加充沛,想要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就做了这种线下告白。当时在直播间门口,现场就有人求婚了。
工作之余,我也会多做一些公益。2020年10月份,我联系了本土一个比较有特色的乐队去一所希望小学演出,也帮他们拍了一个视频,因为平时都是送书,当地的孩子们可能更想接触到这些东西,现场还教了他们打非洲鼓。我觉得是给他们一个希望的种子,我看到学生们的眼睛里有光。
马上是武汉“解封”一周年,之前说武汉都是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市,我想说这样的一个标签,我们不用时刻把它放在嘴上,我觉得对武汉人来说,大家都是不平凡的平凡人,我们一起让这个城市变得更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这就足够了。(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孙瑞婷 张卓 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韩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