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公务员、学生、工人、小店主……是街头巷陌与你我擦肩而过的普通人。
疫情中,他们逆行而上,支援“小汤山”,服务一线医患,守望社区邻里。
汛期,他们闻汛而动,驻守堤坝,查险除险,守护家园。
平日里,他们活跃在城市每个角落,开展交通劝导、清理公园垃圾、关爱留守老人……
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却在用各自的方式守护着这座城市;他们没有统一的服装,却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湖北省黄冈市成立了由市长、市创文指挥部指挥长邱丽新任总队队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初敏任副总队长的市志愿服务总队。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服务组织7376支;志愿者达84.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九分之一。全市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6个文明实践所、298个文明实践站,成为了“志愿者之家”。
纵是萤火微光,也能聚起光和热,温暖千家万户,照亮文明征程。
战疫、战洪、战贫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红马甲”
三天!
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完成通水、通电、通行、“三区两通道”建设,清扫整饬15000平方米院房,安装病床1000余张,成为全国首个投入使用的“小汤山”医院。
黄冈速度,令人惊叹。其背后,离不开一群昼夜鏖战的平民英雄。
记者当时在现场蹲点采访,见证了这令人难忘的3天——志愿者们戴着口罩、拎着工具箱、拖把从四面八方赶来,高峰期时近5000人。年轻力壮的志愿者们齐心协力搬运医疗设备;医院大厅,阿姨们忙着拖地;病房里,志愿者们两三人一组组装病床;到了饭点,有志愿者送来面包、姜汤、矿泉水;大家互不相识,却自然而然地互相搭把手,从白天干到黑夜,又鏖战通宵。
面对新冠肺炎病毒,何人不惧?
但在黄冈市抗击疫情一线,一抹抹鲜艳的“志愿红”逆行而上,令人肃然起敬。
“最美的姐”李红梅,志愿加入应急保障车队,每天往返于隔离点和医院,无差错转运密切接触者、接送出院患者200多人次,绽放出“红梅”傲雪的动人气节。
志愿者叶宝,“征集令”的发起人,每天接打电话200多个、微信运动步数破三万,从大年初二一直到黄冈解封,一天都没有休息过。
志愿者历红英年近五旬、患有心脏病。很多人劝她,这次你不能再冲了,心脏病碰上新冠肺炎,太危险了。“我不信这个邪!”大年三十吃过晚饭,历红英像交代后事般告诉丈夫银行卡密码,说此次疫情严重,她想去前线参加志愿服务。话还没说完,她的丈夫就起身穿上衣服,“走,我陪你一起去!”丈夫所在单位听说他们夫妻俩并肩战斗的事迹后,迅速组建了36人的抗疫突击队,配合开展志愿活动。
志愿者、两湘和酒店老板钟鹏,每天免费为医护人员、卡点执勤人员送餐上千份……
平凡的人们,带给我们更多感动。
疫情防控期间,市区近9000名党员干部志愿者和1万余名群众志愿者在48个社区、1045个小区(小片)和95个村报到认领志愿服务,开展值守、排查、代购、代办等志愿服务,成为特殊时期市区疫情防控各项部署安排落实落地的宣传员、执行员和群众的服务员、看护员。
从战疫到战洪、战贫,不变的是那抹志愿红。
犹记得,堤坝上,志愿者们送绿豆汤,送西瓜,义诊,义务理发,送文艺演出;社区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抗洪防疫不误学 留守儿童不缺爱”为主题的公益课堂。
犹记得,协“栗”扶贫、“橘”手之劳、“爱心萝卜”……一场场消费扶贫、助农增收活动火热开展。
从疫情防控的战线前沿,到防洪抗战的第一线,再到脱贫攻坚的田间地头,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红马甲”战天斗地的身影。
群众点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下单、志愿者接单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
2月12日,大年初一,市创文指挥部在遗爱湖公园组织开展以“迎新春、防疫情、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初敏带领志愿者们清扫垃圾,为“就地过年”营造更好的游园环境。
群众的需要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一个保温桶,一张简易木桌,加上一叠一次性纸杯——在黄冈遗爱湖公园东坡桥附近,一个爱心茶摊在春节期间照常提供免费茶水。
“来来来,喝口茶,歇歇脚。”见游客走过来,志愿者们忙着招呼。
这个黄冈红星志愿者协会设立的爱心茶摊,在每个周末和节假日,86名志愿者在此轮番坚守,为路人提供志愿服务。
去年6月,黄州区建成湖北省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线上平台,构建“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服务模式,线上线下收集群众需求,按照分层分类分众的标准,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更加精准。
登录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信息平台首页,设有“阵地组织”“政策理论”两个中心和“我要点单”“活动报名”“加入团队”“文明地图”等8个板块,“我要点单”位于平台首页所有子项目之首。
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殷霞介绍说,由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初心”服务、便民助民“暖心”服务、文体文艺“悦心”服务、教育科技“慧心”服务、卫生健康“贴心”服务、环保生态“爱心”服务、平安法治“安心”服务、文明倡导“益心”服务。
家住保利小区的姜明德是一位老红军,95岁高龄,患有心脏病,常年坐轮椅,行动不便。四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络员周梅通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信息平台得知,老人的轮椅出现小故障,还想理个发,于是组织5名志愿者专程上门为老人服务。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新时代文明如春风化雨,浸润城市乡村、融入大街小巷、深入百姓心里。
“奶奶您好,我是四海社区小志愿者丁朵朵、蔡靖怡,疫情没结束,请您戴好口罩。”2月24日,黄州赤壁街道四海社区小志愿者们统一着装,配合社工一起在辖区内进行戴口罩及不乱丢垃圾文明劝导。
“每次站上一两个小时,可以影响一部分人,为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做一点努力。”黄州区赤壁大道和新港大道交汇处,每到下班高峰期,车流滚滚,黄州区第一中学女教师童云霞,经常头戴小红帽、身着“红马甲”,在斑马线一侧协助交警执勤站岗,引导行人文明过马路。
如今,全市志愿者就像一团流动的火炬,走到哪里,照亮哪里,一股股爱心浪潮正在黄冈大地涌动,在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进程中,传递温暖与感动的行动将永不停歇。
建立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成长机制
志愿者在哪儿,制度保障就跟进到哪儿
遗爱湖公园流光阁,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墙上,一张张志愿者灿烂的笑脸,拼成了“爱心图“,让人心头一热。
凡人善举如涓涓细流,只有引而归一,才能汇聚成大爱长河。
黄冈市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从建立资源融合机制、创新多元筹资机制、健全权益保障机制、推行激励嘉许机制、构建应急联动机制、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等六个方面,为志愿服务提供支撑保障。
制度保障,让志愿精神诗意地栖居。
各县(市、区)政府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明确市区按照实有人口基数每人每年5元的志愿服务工作经费标准,由市级财政纳入预算划拨市委文明办统筹市区志愿服务。
对在基层服务两年以上的优秀志愿者,经村(社区)推荐、乡镇(街道)审查、区(市)统一招聘,可以优先招聘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在乡镇(街道)公务员招录、基层事业单位招聘时,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
1月26日下午,黄州区赤壁街道铝业社区好乡邻志愿服务队几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手捧果盘、洗洁精,有说有笑地离开了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这些‘礼品’不是买来的,是用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来的。”吴桂芬难掩兴奋与激动,“你看,我累计参加了226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活动。多贡献就能多回报,有了积分兑换的鼓励政策,我们参加志愿服务也更有动力啦!”
给足动力,更要加强能力。
2020年10月19日上午,黄冈市志愿服务学院在黄冈职院挂牌成立。这是全省首家志愿者培训学院,由市委文明办与黄冈职院共建。
该学院建设将成为“黄冈志愿者之家”。围绕志愿服务者素质能力提升、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志愿服务项目开发与管理事务等方面,研发新型技能型志愿服务人才的培养课程,制定理论武装、技能提升两大课程模块。培训目标为:培训涉及10大专业技能领域;培育孵化100个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培训指导1000个志愿服务组织(含社区、团队);培训10000名以上志愿者。
有了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成长机制的护航,志愿服务将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文明,是黄冈人民的执着追求,永无止境的幸福接力。立足新起点,踏上新征程,让我们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朝着文明城市阔步前行。(黄冈日报 记者 沈红星 瞿慧一 李娇)
【链接】
志愿服务精神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黄冈志愿服务“1+8+N”模式
在市志愿服务总队的指挥下,统筹纵横推进中心、所、站理论宣讲“初心”服务、便民助民“暖心”服务、文体文艺“悦心”服务、教育科技“慧心”服务、卫生健康“贴心”服务、环保生态“爱心”服务、平安法治“安心”服务、文明倡导“益心”服务等“八心”志愿服务队伍网络,结合市区党员下沉社区小区培育“N”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