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农家书屋,有助于进一步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让读书、看报、学习实用技术,成为基层群众生活的一部分,使得美丽乡村有“形”又有“魂”。
“农家书屋”精准服务
“对,就是这类书,还麻烦你们送过来,真是不好意思!”15日,记者来到咸安区向阳湖镇祝垴村看到,村民孙涛想把自家种植的蔬果搬到网上销售,便咨询村里的农家书屋可否有相关工具书。在图书管理员的帮助下,他在家里就借到了农村电商知识手册,立马浏览了起来。
村民的阅读需求第一时间能够得到满足,这得益于咸安推出的农家书屋服务,村民想看什么,书屋提供什么,可谓是“点单式”服务。
“不忙的时候就会常来。”农家书屋不仅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学习和假期安全问题,还丰富了青少年课外生活,让农家书屋在服务青少年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不仅如此,退休教师、学生家长、村中老党员、大学生、都能在书屋找到适合自己的读本。根据村民实际需要,农家书屋不再是过去的“千屋一面”。
为让辖区村民有一个温馨和谐的阅读环境,日前,共青团咸安区向阳湖镇委员会也组织全镇村(社区)团干和青年志愿者在祝垴村农家书屋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经过志愿者们的努力,书屋内的书籍有序摆放得一层不染,健身器材“焕然一新”,让农家书屋的整体“颜值”得到较大提升。
该镇团委书记葛腾介绍,下一步,向阳湖镇计划联合辖区内学校成立“爱心读书团”,为有残疾的读者代办借阅手续并上门收送图书;为有视力障碍的读者定期提供上门“念书”服务。通过相应志愿服务活动,让特殊人群也享受与健康人一样的阅读权利,在全镇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全民文明科学素养,助力文明乡风建设。
满足群众阅读需求
咸安区汀泗桥镇星星村12组,是退休老人陈大银的老家,他把2间摇摇欲坠的房子上部泥砖换成红砖,对外称“西岭书屋”,免费开放。
书屋南边房门上挂有三牌:咸宁市环境保护局2013年9月授予的“西岭环保书屋”,湖北大学授予的“湖北大学爱心书屋”,湖北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的“十佳阅读推广人”。
西岭书屋的书籍来源,一部分是向咸宁市直、咸安区直单位募集的,一部分来源社会各界赠予,或者文朋诗友捐的作品;以及陈大银自己平时购买的书籍。共66种5千多册,涉及环保、农业、政治理论、政策、文艺等。书屋有7个书架,各7层。其中5个是区委党校捐的,2个是区新华书店捐的,1张桌、4把椅是区委宣传部捐的,均是退役的半新半旧品。
星星村是星星竹海所在地,12、13组是交通枢纽,共有40户200来人。陈大银向35户村民赠送书籍700多册。
为进一步丰富农家书屋藏书,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阅读需求,日前,咸安区委宣传部、区新闻出版局联合咸宁市新华书店陆续开展了农家书屋图书更新续配工作。
此次图书更新续配为全区14个(含横沟桥镇)乡(镇、办、场)141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新增图书、期刊等价值23万余元的书籍。所配送的书籍主要涉及文学、少儿、农技、科普等多个种类。
农家书屋图书配送既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积极推进全省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近几年来,咸安区坚持每年为农家书屋免费配送新书,既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同时也对乡村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书香飘进千家万户
如今,农家书屋阅读的书香正飘进基层千家万户,如流淌的淦水,让咸安变得有韵味起来。
以咸安区向阳湖镇绿山村为例,该村将“潘氏宗祠”进行改造,把文化活动室、综合活动厅、农家书屋统一搬到祠堂,作为“绿山村文化活动中心”,既解决了文化活动的场地问题,又盘活了闲置的祠堂,实现了双赢。
目前,咸安区13个乡镇办场基本上实现了公共文化阅读服务全覆盖,实现了九个一(即1间多功能活动室;1间电子阅览室;1间图书室;1个文体广场;1个简易舞台;1批文化设备;1套体育健身器材;1组文化墙;1支文艺队伍)目标,走在全市前列,在全省也不为多见。
各地以农家书屋为载体,积极拓展服务内容,大力推进乡村全民阅读。创立了一批“农家书屋+留守儿童之家”、“农家书屋+青年之家”、“农家书屋+家长学校”等品牌典型,构建了一批以阅读为核心,多主题、多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农家书屋“活”起来。
各级农家书屋通过不断挖掘本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民俗文化精髓,打造自身文化名片,也正逐渐打造乡村旅游亮点,吸引外来游客体验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成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辅助支点。
“将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活动推广、社会参与、阅读宣传四大平台,让阅读引领风尚,吸引更多人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汇聚文化咸安发展正能量。”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激发农民的读书热情,使农家书屋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家园。全区各地结合本地特色有针对性地配备农业科技系列书籍,让农家书屋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精神粮仓”,引导鼓励农村群众走进农家书屋获取知识,让农家书屋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加油站”。(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希子 通讯员 刘洁 阮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