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服务、公益宣传、文明交通劝导、文明礼仪讲座……3月4日,在仙桃的社区、广场、学校、医院、敬老院,志愿服务新风劲吹,浸润着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
3月,学雷锋月。仙桃,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遍布城乡。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集聚起强大的能量,推动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新风尚“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基层社会治理助力、补位、赋能。
15分钟志愿服务圈覆盖城乡浸润全城
刚刚过去的春节,张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为居民的“打卡”地。春节期间,镇里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文艺爱好者、爱心人士等多支志愿服务队,开展送春联、文艺表演、反诈、防毒宣传等活动,为集镇居民发放文化“红包”。
“身边人、身边事,自编自演、寓教于乐,沾泥土、冒热气,聚集人气。”镇党委宣传委员郭峰介绍,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建立,搭建起平台,按群众所需开展活动,激发出基层志愿者的活力。
张沟镇的志愿服务是全市的一个代表。张沟镇建起了“1所2站”: 张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先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集合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五老”人员、公益人士等各方面力量,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除了“文化惠民”,张沟镇还结合产业发展开展系列志愿活动,增强活动吸引力。先锋村是全市“养鳝第一村”,结合产业特点,组织省市相关专家,开展系列养殖技术讲座。联潭村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组织“最美庭院”评比,以此为载体,美化村容村貌。
在仙桃,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平台,一项项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兼具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惠民服务的基层治理新力量、新途径。
仙桃以壮大志愿服务力量、创新志愿服务机制、助力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制发《仙桃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施意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架构体系,全覆盖打造志愿服务网络。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2个实践所、715个实践站、28.2万名志愿者,筑起遍布城乡的“15分钟志愿服务圈”。
仙桃还将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民政局等志愿服务数据平台整合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 建立“三级联动网络”,逐步实现全市文明实践全覆盖,推进城乡文明实践同频共振。
市民“点单”,志愿者“接单”,云平台串接
“很好,很方便,头天在微信上发布了需求,第二天就有了回音。”龙华山街道办事处和合社区居民万四通体验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带来的便利。
万四通早就听说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的“神通”,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下单”:希望组织一场消防演练,增强周边居民的消防意识,提升居民应对火灾的能力。没想到,第二天,他所在的和合社区治安联防服务队就在社区开展了一场消防演练。社区工作人员、物业人员、辖区商铺负责人及辖区居民1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点单系统按照中心“制单”、群众“点单”、网上“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五单”模式运行。群众通过手机在线“点单”,系统实时“派单”,志愿者“接单”后开展线下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系统依据“点单”频次、群众反馈进行评价,实行优上劣下的动态管理。
记者进入“文明仙桃”微信公众号。点击“文明实践”窗口,“参加活动”“我要点单”“我要求助”“便民服务”等版块清晰可见,操作简便。各志愿服务组织发布的常规性、常态化、常年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群众可直接进行预约;服务清单中没有的项目,平台用户则可在“我要点单”上发布信息等待认领,或由平台指定派发。
文明实践云平台的开通,真正实现了零距离的贴心服务。平台开通以来,已累计开展了政策解读、居家养老、留守儿童辅导、安全培训、文艺演出等221个项目共520批次的志愿服务活动,总时长达218592小时。
特色志愿服务获点赞赢口碑成品牌
“以前碰上红白喜事,大家都习惯‘打肿脸充胖子’讲排面。现在不一样了,都觉得从轻就简更好,‘人情债’也越来越少。”说起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郭河镇光辉村六组村民王红军点赞。
从2017年起,郭河镇大力推进“新风行动”,乡村振兴理事会、乡贤参事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禁毒禁赌会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完善村规民约,发动了一场“除陋习、树新风、创建文明村庄”的干群互动活动。
“将移风易俗写进村规民约,从红白喜事抓起!”郭河镇制定红白喜事操办标准,大力提倡节俭文明的婚丧新风和厚养薄葬的孝道观念,摒弃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持续不断狠刹人情风。
人情负担轻了,文明新风浓了,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满意度高,让郭河镇成为十里八乡百姓赞扬的“样板镇”。
我市着力打造“一镇一品一特色”,从专业培训、公益创投、跟踪辅导、资金支持四个维度综合发力,培育骨干力量,孵化优质项目,为基层社会治理添力、提能。
通海口镇建立“道德银行”,志愿者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担保小额贷款,倡导“德者有得”。沔城镇建立“黄金书屋”,将美丽乡村、扶贫产业、耕读文化、志愿服务融合起来,厚植乡村文化底蕴。三伏潭镇设立“非遗传承室”,常年举办仙桃麦秆剪贴公益教学活动,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如今,随着一个个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叫响,全市上下进一步激发引导居民群众、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文明新风润泽城乡各处,焕发出社会治理的勃勃生机。(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胡纯波 李兵 张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