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武汉黄陂区天河街航天小学四(1)班的孩子们迎着阳光,手拿铁锹,兴致高昂地走出校门,前往学校劳动基地“上课”。在这里,到菜地劳作是学校每个孩子的必修课,春播秋种,寒来暑往,在四季变化中他们和庄稼共同成长,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
学生高举丰收的成果喜笑颜开。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收获的萝卜将被送往学校食堂,送上孩子们的餐桌。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通讯员王力军 摄
一块闲置地成为劳动乐园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真实的劳作环境,学校特地在附近村里租了一片近三亩的闲置土地,作为劳动实践基地。每个年级分得其中一块,每周由不同班级轮流照看,师生一起整地、播种、浇灌、施肥、采摘,如今地里长满了萝卜、小白菜、大白菜等当季蔬菜,迎来大丰收。
当天,四(1)班的师生们用铁锹翻土,一起拔萝卜,忙得不亦乐乎。虽然手上脚上沾满泥土,但他们全然不在意,向老师高高举起“战利品”,露出骄傲的笑容。
这片土地是孩子们最爱的“百草园”。天河街航天小学位于黄陂区天河街道,是一所农村小学。学校在重视学生文化成绩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当前学生虽生活在农村,但不懂农耕的现象,学校因地制宜开垦校园农场,增加学生参与劳动的机会,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学校开设了每周一节的劳动课,由学校懂种植的老教师任课,不仅讲授关于作物耕种等理论知识,还带着学生到基地亲手种植,体验农耕过程。
玉米、小番茄、花生、土豆……跟随季节变化,同学们种植相应的作物,到了收获季节,再将自己亲手种出的果实送到食堂,品尝劳动的美味。
“孩子们改变很大,从最开始的五谷不分,到现在光看叶子就能辨认品种。”校长刘启明说,学生在劳动基地的实践不仅是劳动课,更是德育课,他们体验了劳动艰辛,知道“粒粒皆辛苦”,很自觉地开始节约粮食,食堂里浪费饭菜的现象少多了,这样的效果是光靠书本和说教达不到的。
四(1)班学生在本年级负责区域劳作。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翻土。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班主任和孩子们一起拔萝卜。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动起来”是劳动教育的核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天河街航天小学十分注重劳动教育的落实,以开齐开足劳动课程为主要渠道,以丰富多彩的校内劳动主题活动为主要途径,以校外实践基地为有益补充。
学校通过“在校学一学”“在家帮一帮”“在田园干一干”的方式,构建起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使劳动教育不再是一种空洞的说教。
走在校园里,地上看不到一片纸屑,整个校园的清洁维护都由各班级划片负责。学生们打扫清洁区、整理图书角、认养小树、清除杂草等,在劳动中,同学们体会劳动创造美丽,参与得到快乐,更加热爱校园、热爱学习、懂得珍惜。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与拓展,学校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参与家务劳动,通过洗碗、扫地、洗衣服、倒垃圾等家务活,让学生体验照顾家庭的不易。
每年12月的第一周是学校的“劳动周”,学校会举办劳动节,“班级—年级—校级”分层举办劳动节主题活动。学生通过讲故事、演课本剧、表演节目、手工制作、航模表演、剪纸、创客表演等活动,展示劳动收获,同时参与劳动小达人、劳动之星的评选,激发热爱劳动、善于创造的热情。
专家说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抓好劳动教育关系到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校充分发掘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将劳动教育与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促进劳动教育规范化、常态化,培养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黄陂区教育局基教科张静
家长说
学校实施劳动教育后,孩子变得更加懂事了,懂得了感恩,懂得了节约,懂得了孝顺,做事也更有毅力、有恒心,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明显变好了。劳动促进了孩子成长,实践让孩子受到了教育,这是最有效的思政课。
——黄陂区天河街航天小学五(4)班周子晨家长(长江日报 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王力军 罗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