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精准扶贫 “扶”出幸福新生活

A-   A+
发表时间:2021-01-21 10:48    来源:宜都文明网

  冬日,在大山环抱的宜都市松木坪镇金岗岭村,绿意盎然的楠竹基地里依旧热闹非凡。

  “这有两三年了,可以割了……”村民郑文双一大早就来到自家楠竹基地,精心挑选做竹跳板的好竹子。

  将竹子运回家后,郑文双又从中挑选出一批弹性好、韧性强的楠竹,在妻子的帮助下,开始竹跳板的打磨制作。“我们一天就要楠竹1500斤,一年按十个月算,就要几十万斤”,刨割、打磨……忙活的间隙,郑文双和记者闲聊道。

  看着眼前干劲十足、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的两口子,很难想象7年前他们还是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随着精准扶贫的逐步深入和妻子病情不断恢复好转,郑文双决定利用自家门口丰富的楠竹资源发展竹跳板加工基地。“靠跟别人打工下苦力不挣钱,就想回来自己发展这个产业”,得知他的想法,金岗岭村和扶贫工作队为他申请了5万元启动资金。2018年9月,夫妻俩走上了产业脱贫路。

  郑文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这几年的发展,他们一年加工竹跳板超过一万块,销售额达20万元,刨除成本,两口子一年纯收入超过6万元。

  “我们准备在过年以后,把门口的场地砌起来,把这个棚子往外面扩展一点,目前就是生产量少了,供不应求,还要把场子扩大一点,再加一班人。”郑文双说,通过几年的发展,无论是产业还是生活都发生了巨变,“这要感谢‘十三五’期间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对我的帮助和支持,今后我要把自己产品的质量做得更好,把自己的产业发展壮大。”

  和郑文双一样从精准扶贫政策中受益的还有枝城镇架锅山村的易地搬迁精准扶贫户们。

  在架锅山村易地搬迁居民点,一幢幢青瓦白墙的新民居伫立在主干道旁,古朴静美。离开环境恶劣、土地贫瘠的大山,乡亲们在“移民之家”搞种植、当产业工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在当时,大多数人对于“搬出来”十分犹豫。

  “当时肯定有舍不得,那边住了几十年,环境什么的都熟悉了,搬到别的地方刚开始还是有点接受不了。”村民杨成玉坦言。

  搬出来只是第一步,关键还是要让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根据实际情况,架锅山村开始发展观光旅游和各类小水果产业,致富能手创建了水果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忙时在田里劳作,闲时就在合作社务工,让贫困户们真正体会到了从深山到新家“搬”出来的幸福新生活。

  搬出深山天地宽,章德珍对此深有体会,“最大的改变就是不管做什么都方便了,我们在老家路不通,在这边周围的村民都很关注和照顾我们,做工也方便。”

  “十三五”期间,像郑文双和架锅山易地搬迁居民点这样依靠党的好政策和社会各界的热心帮扶,凭借自身的不屈奋斗,摘掉“穷帽子”的生动脱贫事例,在宜都市决战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随处可见。产业带动、易地搬迁、健康扶贫、社会救助兜底……1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8410户家庭实现脱贫,绝对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6078元增长到了2020年底的10578元。

  进入“十四五”开局新阶段,宜都市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的殷殷嘱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围绕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宜都融媒 记者 黎文来)

  

责任编辑:乔 奇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