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竟陵街道自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始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盘活阵地资源、注重活动实效、彰显亮点特色,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动车组”。
铺路架桥,完善架构体系
街道积极整合人员队伍、平台载体、项目活动、服务阵地等资源,建立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架构体系,构建文明实践矩阵。
纵向搭建组织框架。按照“七有”标准,依托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阵地,在街道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社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网格支部阵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落实人员和制度,构建完善“实践所-实践站-实践点”三级组织链条,街道共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实践站21个、实践点32个。
横向拓展服务平台。围绕“理论宣讲、助学支教、文化体育、科学普及、卫生健康、扶贫帮困、城乡环境、公共法律、便民利民”九大服务平台,街道对服务项目进行“制单”,张贴平台二维码2000余个,方便群众“点单”,实践所、站以“讲评化帮乐”为形式,对照“派单”,全年共组织服务活动500余场,惠及群众7万余人次。
纵横织密实践网络。以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组建为契机,积极整合驻区单位资源,将驻区单位和两新组织纳入街道实践网络,共同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同时,动员社会团体和群众以志愿队伍形式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共注册志愿者15000余人。以街道实践所为统筹,“纵横联动、左右互通”的文明实践网络进一步织密织细。
车头牵引,锚定前进方向
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火车头”作用,紧紧围绕群众需求,制定科学考核机制,把握新时代文明实践正确前进方向。
以党建引领为带动。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以党建带动文明实践,由党工委书记任实践所所长,党工委其他班子成员任实践所副所长,社区党组织书记任实践站站长,社区党组织其他成员任副站长,形成“书记牵头抓、班子分块抓、干部合力抓”的工作格局,各级党组织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各实践站分别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将党员参与文明实践情况纳入每季度党员“挂牌评星”考评内容。
以群众满意为驱动。在实践活动开展上,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社区每月采取线下走访和线上收集等形式,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社区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开放日”活动,对上季度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和下季度活动计划向居民进行通报,接受群众评议。每年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制定社区“十件实事”,完成情况定期通过“三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以考核激励为促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各社区年度综合考核,纳入文明社区、示范小区考评内容,定期开展督查考评。结合党建工作对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拉练,促进比学赶超。采取志愿者积分制管理,依据志愿者服务时长、次数、贡献大小换算成积分,志愿者可用积分在社区爱心超市或志愿者服务站兑换相应物品,激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热情。
新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多轮齐动,激发强劲动能
街道强化示范引领,打造“一站一特色”,通过以点带面,以线带面,着力筑牢“四大领地”,形成多轮发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行稳致远。
筑牢红色教育基地。在新城社区建设“初心馆”,设立红船启航、中国巨变、天门华章、新城风采等板块,以视频和图文形式生动展示党的光辉历程、新中国的伟大成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金句妙语”以及近年天门市取得的优异成绩,成为全市党员群众开展爱党、爱国、爱市教育的红色课堂,开馆以来接待参学党员群众2万余人次。
筑牢群众服务高地。在鸿渐社区建设“爱心食堂”,动员社会爱心企业捐资,志愿者开展义工服务,以成本价和微利运营,采取集中做饭、食堂进餐和统一配送的方式为社区65岁以上老人、低保家庭和环卫工人等困难群体提供爱心就餐服务,日均服务300余人次。在新城、鸿渐、东方等社区推动“一键通”全民呼叫服务,为困难居民发放爱心手环,全天24小时接受呼叫,受理中心根据群众需求类型进行分流,由专业志愿者队伍在最短时间进行服务对接,累计受理呼叫服务2万余人次。在城市社区推动“便民小屋”服务,将服务平台建在群众家门口,打通居民服务“最后一米”,为居民提供图书阅览、棋牌休闲、健康体检、矛盾调处、民事代办、民情代诉等服务,全处已建设便民小屋30个。
筑牢文明宣传阵地。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原则,在居民小区出入口打造高标准主题文化墙,全面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志愿精神等文明内容。在社区、小区和楼栋广泛设置精神文明宣传栏、善行义举好人榜、志愿者风采等专栏,营造浓厚文明氛围。全处已建设高标准主题文化墙21条,1100余米,设置文明宣传栏8千余块。
筑牢技能培训园地。在鸿渐社区建设街道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邀请专业人士授课,紧贴市场需求,常年免费为居民举办育婴、护理、家政、保健等技能培训,拓宽居民就业、创业渠道,累计培训1500余人次。由专家组建的农技志愿服务队,通过理论讲解和田间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开展农技培训,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竞相驰骋,实现同频共振
街道开启“文明实践+”模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融合推动,实现同频共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以动致静”助力疫情防控。疫情封城期间,志愿组织、志愿者在街道、社区的倡议和调度下,有序参与疫情防控,科学、专业地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宣传志愿队每天拿着小喇叭,穿梭在背街小巷,向居民宣传防控政策和知识。值守志愿队驻扎在小区出入口和重要道路口,协助做好人员监测、体温检测、信息登记和车辆消毒等工作。巡逻志愿队对人员聚集、违规出门和门店违规营业等行为,进行坚决劝阻。物资配送志愿队协助做好居民生活物资的发放,为居民提供代买代购服务。通过志愿服务动起来,实现小区居民静下来,疫情期间累计为居民开展各类代购服务15余万单,实现无一人忍饥挨饿,竟陵街道率先在全市创建成为“无疫街道”。
“内外兼修”助力乡村振兴。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街道注重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作用,使美丽乡村既做到环境宜居,也实现乡风文明,达到“内外兼修”。大力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在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文艺庆祝活动,推动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处共建设农家书屋11个,每年开展送戏下乡20余场,送电影下乡150余场。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各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将杜绝大操大办纳入村规民约,弘扬文明丧婚文化。
“以点带面”助力基层治理。街道发挥文明实践力量,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将服务半径进一步缩小,将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一户家庭,以点带面,促进社会面治理。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推选一批威望高、热心肠的志愿者为中心户或楼栋长,配合网格员参与网格治理。用好下沉党员干部,参与疫情防控、人口普查、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坚持开展最美家庭、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等文明细胞创建评选。推广说事、议事、办事“三事工作法”,由网格员、志愿者定期到网格了解民情民意,调解居民矛盾。打造“15分钟生活圈”,动员爱心商家组建“商家联盟”,让居民享受集约便利的生活服务。(来源:天门市竟陵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