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前,黄香为父亲扇枕温席的故事,被作为孝道典范广为传颂;
1900年后,竹溪孝顺儿媳江有荣20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病重卧床的婆婆、为其暖被的事迹,被乡亲交口称赞。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但是蕴含相同感动、充满相同道德馨香的家风故事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从家规家训中流淌出来的家风文化,从中华文明深处走来,带着历史的芬芳,在竹溪这片纯朴而厚重的土地上升腾。
近年来,竹溪县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提升群众素质的方法,以家规家训凝聚价值共识,把传承优良家规家训、弘扬经典家风故事与学生教育、党风政风建设等相结合,以优良家风滋养民风、社风的同时,厚植了一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冬日的竹溪县一中依然生机勃勃。学校把《颜氏家训》等家规家训经典纳入学生经典诵读课程内容,学生们读来兴致盎然。
学校担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需要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点亮孩子的心灯,树牢师生的文化自信。为此,竹溪县大力开展家规家训进校园活动,通过让学生读经典家规家训、讲优良家风故事、树立人生格言,在青少年心中播种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种子。
令人欣喜的是,记者在竹溪县走访中发现,家规家训经典阅读不仅走进课堂,更深入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县城、乡镇、村落都有“经典100阅读社”。传统文化之光照耀着这里的每一个孩子。
“我们每周都会组织志愿者,指导来这里阅读的孩子学习家规家训。这里不仅是‘留守儿童之家’,更是帮孩子们打开世界的一扇窗。”在竹溪县中峰镇甘家岭村“经典100阅读社”,中峰镇宣传委员王志东告诉记者。在这里,留守儿童不会因缺少父母的陪伴而在教育和认知上有所缺失。
行走在这充满传统文化气质的乡村,随着道路一直延伸的不仅有美景,更有此起彼伏的感动。学习家规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在竹溪青少年群体中涌起,这是文化自信在竹溪这片文化厚土上持续生长而盛开的灿烂花朵。
“可不能再耽误了,这段时间农家乐很忙,还要辅导村里的留守儿童做作业、读经典,自己读 《论语》的时间都变少了。”谈到家族读书会,竹溪县文化志愿者、“荆楚楷模”李军说,“本家加舅家,上下三代一共74人,人人读 ‘四书’‘五经’,这是我们家族立下的一条‘家规’。”
李军借助家规家训勉励子孙“耕读传家”,把书香绵延,将文脉赓续。退休后,她回到竹溪县蒋家堰镇黑龙洞村,把自家屋子腾出40多平方米,并置办桌椅,购买了几千册国学经典读物,成立“经典100悦读社”,为留守儿童搭起一方书香天地。这些少年儿童通过阅读经典,与先贤对话、了解英雄事迹,并努力成为“扇枕温席的黄香”“精忠报国的岳飞”……最终成就“理想中的自己”。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为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当代社会实践,让更多人从家规家训中凝聚价值共识、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精气神,竹溪县通过党员干部讲家风故事、征集家风故事小视频、评选 “廉洁家庭”等方式,帮助党员干部扣好 “风纪扣”,用一把 “家风戒尺”时刻提醒他们行稳致远。
“廉洁家风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由于儿子收了乡亲送的腊肉和鸡蛋,竹溪县供电公司退休干部丁永祥非常生气。
丁永祥的儿子在竹溪县一个乡镇供电所工作,经常帮乡亲们做好事、解难题,乡亲为感谢他特送去鸡蛋和腊肉。由于盛情难却,他只好收下,没想到被父亲严厉批评,并让他按市场价把钱送到老乡家里。
“我17岁入伍,临行前父亲对我说 ‘当兵保家卫国,一定要认真做事、清白做人’,我一直把父亲的话记在心中。这么多年我一直要求我的孩子也这么做,而且要一代代这么做下去。”丁永祥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孩子们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一个廉洁家庭,散发出一道文明之光,千千万万个廉洁家庭,就能凝聚成一股巨大力量。蕴含着先人哲思、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力量的家规家训,至今仍彰显着在人文熏陶上的强大影响力和生命力。它帮助竹溪人民把爱国、忠诚、善良、慈孝等良好品性融入血脉,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灿烂不熄。(十堰日报记者 汪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