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政课关注“舌尖上的浪费”

A-   A+
发表时间:2021-01-07 15:24    来源:湖北文明网

  

师生结合生活经历讨论如何节约粮食。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近日,武汉市青山区白玉山中学政教主任、思政课教师杨艳给初三学生上了一堂以“勤俭节约,拒绝餐饮浪费”为主题的思政课。她让学生以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围绕身边的餐桌浪费现象进行反思交流,并将中华传统诗词融入思政课,在诗歌中感悟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

杨艳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将传统文化与思政课内容结合

  课程一开始,杨艳就播放了由古诗《悯农》改编的歌曲,引导孩子们挖掘古诗词的现实意义,引出课题。她说:“一个‘悯’字就表明了诗人的情感和态度。农民辛苦劳作,为我们提供了食物。我们应体恤他们的辛劳,厉行节约,拒绝浪费。”

  考虑到孩子们生长在城市,对农耕生活了解甚少,没有插过秧、打过麦,也不知道农民劳作的辛苦,课前,杨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与农耕、节约粮食有关的古诗词,并进行讨论和鉴赏,引导他们体会粮食生产的不易。

  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分享搜集到的古诗:“我们小组要分享的是唐朝诗人郑谷的《偶书》,古代种粮人备尝耕耘艰辛,迎来丰收后,仍有可能因为沉重的赋税而饿肚子。”“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观刈麦》写的是农民为了获得小麦,不顾暑热辛苦劳作,原来我们平时吃的米饭竟然这么来之不易。”

杨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餐饮消费观。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关注生活让思政课“活”起来

  “在家庭、校园或其他场合中,你见到过哪些浪费粮食的行为?”杨艳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

  学生们有的谈起家庭聚会上丰盛的酒席,有的回忆起跟着爸爸参加同学聚会时,大人们为了面子点了一大桌吃不完的山珍海味,还有的指出了身边亲朋好友的不良用餐习惯。他们说,以后要把吃不完的饭菜打包,也要改掉挑食的坏毛病,以免导致食物的浪费。

  紧接着,杨艳又抛出一个观点,请大家自由辩驳:“有人说我们如今生活已经小康,勤俭节约这一话题已经过时了,浪费点粮食不算啥。”孩子们结合亲身经历表示:“越是生活富足,我们越要勤俭节约。2020年我们遇到的新冠肺炎疫情,如果不是国家物资储备充足,我们怎么可能那么顺利地度过呢?”

师生向学校附近商户宣传节约粮食理念。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课堂上,杨艳引导大家关注身边浪费的现象,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餐饮消费观,并顺势启发学生:“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从节约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做起,一点一滴厉行节约,杜绝浪费。”

  讲“真生活”才会有“真教育”,在这堂思政课上,杨艳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激发孩子们的共鸣,引导孩子们关注生活、反思生活、改变生活。

  课堂结尾,学生们就如何避免“舌尖上的浪费”这个问题展开探讨,从提醒妈妈适量采买、自己不挑食、点餐时点小份菜等各个方面给出建议,还以诗词的形式进行小组创作,使“勤俭节约,拒绝餐饮浪费”的理念深入人心。

学生讲述身边故事。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专家说

  这节课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在“评、品、驳、听、做”的互动环节中,加强学生对“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勤俭节约,拒绝餐饮浪费”的理念,增强了学生创建文明餐桌的思想意识。

  ——青山区教研室政治教研员周静文

  家长说

  这堂思政课既让孩子学到了很多知识,又培养了良好的习惯。课后,孩子不仅自身注意勤俭节约,而且时时监督和提醒我们不要铺张浪费,没想到一节思政课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变化。

  ——青山区白玉山中学九(1)班蔡逸飞爸爸

(长江日报 记者郭丽霞 通讯员陈学兵 赵梦云)

责任编辑:何霄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