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健(左一)在尝试搭建学习平台。通讯员汪正玺 摄
深冬,放学后的鹤峰县实验中学校园恢复宁静。在操场一角,一个年轻的身影,静默在落日的余晖中。“咔嚓、咔嚓”,他不时举起手机,将校园的花草树木定格在美好回忆中。
“支教期满,即将离别。”望着工作近7个月的校园,林健内心不禁平添了一丝不舍。回顾这一路走来的历程,虽有些许疲惫,但他心中更多的是欢欣和满足。
告别怀孕妻子
远赴鄂西大山
2020年暑假,获悉东西部扶贫协作教育援派项目的消息后,杭州中学的林健老师主动申请,远赴鄂西大山支教。
“山区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我走进大山,就是想尽微薄之力,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林健说。
清晨,细雨蒙蒙,给夏末初秋的杭州西湖带来丝丝凉意,满塘的荷花正次第绽放。
即将成行,面对已有身孕、独自在家的妻子,林健心生愧疚。妻子用坚定的眼神告诉他,只管做好自己的事,家里的一切由她来扛。
与家人和同事一路告别,一路叮咛,林健强忍不舍的眼泪,带着对远方的憧憬,登上远行的航班。下了飞机,又沿山路一路颠簸,跨越1000多公里,来到支教目的地——鹤峰县实验中学,挂职副校长,开始为期7个月的支教生涯。
“白天工作忙起来还好,可是一到了晚上难免想家。”林健说,尤其难熬的是周末,同事们纷纷回家,陪伴着他的唯有手机,他经常仰望大山,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传帮带”
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用半年多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这是林健立下的支教诺言。
一到鹤峰,来不及安置行李,林健就直奔学校,参观学校校园,熟悉学校环境,找新同事交流,了解学校情况。
第二天上班,林健就向学校递交了详细的支教方案,开启了忙碌而又充实的支教工作。
2020年11月4日,在2020年上城·鹤峰教育扶贫协作“四个同步”研讨会上,林健以“接力跑”为题,组织两地初中体育教师开展网络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活动结束后,鹤峰老师们表示,杭州上城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颠覆了自己的认知,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
组织聆听全国名师讲学、观摩上城区优秀教师实验技能比赛、观摩区特级教师展示课。林健发挥支教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与上城区多所学校搭建起沟通平台,借助远程教育和“之江汇平台”,实现两地教师教育共进、教学共研、优质资源共享、名师课堂共享。目前,两地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5次,有效提升了鹤峰近200名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
支教期间,林健还积极参与全县教研工作。爬山越岭、涉水渡河,鹤峰处处都留有他的身影。五里乡送教、燕子镇送教、中营镇送教……一堂堂别开生面的示范课精彩开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林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遍布在大山深处的多个角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山区教师,点亮了乡村孩子的梦想。
为学校发展锦上添花
“身在这个岗位,就要干好这份工作。”作为学校副校长的林健主动作为,积极为学校常规管理出谋划策,通过每周的校行政例会和班主任例会,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传递现代学校管理理念。
自媒体时代更应做好窗口服务。当获知学校没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在一次校委会行政例会上,林健提出,学校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打开一个向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宣传学校的窗口。
从提出方案到第一篇文章发出,短短一个星期,林健便为实验中学搭建起了一个全新的宣传平台。家长委员会工作会、升旗仪式、教研活动、少代会、周末课堂、留守学生集体生日会,学校的每一次活动中都能看到林健的身影,拍照、写稿、编辑每项工作都亲力亲为。截至目前,微信公众号推送18篇原创文章,赢得学生家长交口称赞,引起强烈反响,树立了学校对外的良好形象。
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氛围,凝聚着学校的学风、校风、作风的整体素质。林健不断拓展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生活体验,享受健康快乐的校园文化生活。他编排的大课间跑操活动,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组织成立学校武术兴趣社团,点燃了同学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武术兴趣课也成了同学们每周最期待的课程之一;组建并训练了一支国旗护卫队,每周一早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刻,是同学们立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时刻,也是林健决心为山区学校做更多奉献的一刻。
学生上下学时,他参与志愿服务爱心护学;“99公益日”免费午餐捐助活动,他在杭州学校发起倡议,组织杭州教师为鹤峰贫困儿童捐款近万元……
“我走进大山,是为了更多孩子走出大山。”林健说。(恩施晚报 全媒体记者廖原 通讯员汪正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