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脏乱差、矛盾调不停、党组织孱弱……
曾几何时,茅腊坪村是丹江口市一个典型的“问题村”,谁也没想到短短几年它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嬗变:村庄洁净美、产业强兴旺、村民富美乐。
山区变城区,田园变花园
该村的宋家湾350亩麦田成为拍客摄影创作网红地,杨山大渠、雪里蕻酸菜成为村代名词,“王家庄”成为远近闻名的农家乐聚集地。
“城里有的我们都不缺,我们也是‘城里人’!”69岁的黄老汉以前住在与河南省交界处,没有劳动力、出行也不便,2016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迁到了安置小区,现在当上了村里的公益岗保洁员,平时在小区里打扫卫生,闲暇了就是和棋友下棋、唠嗑、晒太阳。
黄老汉说的一点不假:安置小区建有幼儿园,公交通到小区旁,一应俱全的超市、健身房、篮球场、图书室、卫生室……
为了美化环境,该村对所有通组、入户道路完成硬化,沿线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每月开展卫生评比公示,激发了村民争当文明户。修建了乡村文化广场、小康桥、村集体公墓;建设公厕5座,取缔了全部旱厕,旱改水756个。基础设施的完善,使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2020年以来,该村更是在安置小区和下张沟移民小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努力打造美丽农村社区,村民的生活将更加便利、美好,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下乡。
文明新风吹,产业战鼓擂
乡村振兴如何推进?村民如何在家门口挣钱?……近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院场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讨论,这是该村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茅腊坪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注重发挥本村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员、创业返乡人员、群众性活动带头人的作用成立志愿服务小队,组建10支志愿服务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文艺志愿服务队、红白事志愿服务队、产业扶贫志愿服务队、美丽乡村志愿服务队、助学志愿服务队、助残志愿服务队、家电维修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活动内容丰富。疫情伊始,广大党员群众踊跃报名参加志愿服务,65人的志愿者服务队承担了全村6个卡口24小时封控值守和“代购”任务,该村也成为丹江口市首批“无疫村”。疫情后,村支部巩固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今年重阳节正逢村里老移民谭奶奶百岁寿辰,文艺志愿者载歌载舞,医疗志愿者给老人检查身体,弘扬尊老敬老的文明之风。村志愿服务小队定期开展邻里互助、扶老助残、环境整治等活动。村乡风文明理事会下设5个分会,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蔚然成风。村部广场设置了好人榜、文化墙等40个,每月坚持开展“身边好人”评选,形成人人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
农民富不富,产业发展是出路。为了发展该村农家乐产业,对3组实行河沟雨污分流、停车场整修,推动了“王家庄”21户农家乐提档升级。通过对大堰加固、平整土地、技术培训等措施,引导村民发展大棚蔬菜、草莓等城郊休闲观光业。1组集体坡地上的130亩石榴园,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采摘园。
迈出新步子,蹚出新路子
清晨,静乐宫广场上,练拳做操;晚上,文化广场上,轻歌曼舞……如今的茅腊坪,处处都荡漾着和谐之风。
“疫情期间,村两委都成了‘代购员’‘服务员’,真真切切拉进了和群众的距离。”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正洲介绍说,这让大家更进一步深化了服务群众的理念。
理念的转变,带来工作实质性的改善。结合疫情防控有效经验,村里开展起了治理能力强化提升工程,建成了“村党总支+村组党支部+区域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百姓提、支部领、党员干、年终评”的四步走为民服务法,收集、办结民生实事116件。
通过及时了解村情民意,消除各类问题苗头和隐患,做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6起,化解信访积案12件,群众满意率100%。
茅腊坪村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以强村富民为导向、加强治理能力建设,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经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先后被授予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2017“湖北文明村”、第六届“全国文明村”,东郊山乡正阔步走来。(丹江口市文明办 通讯员成果 摄影陈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