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胡场镇潭湖村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村”。
潭湖,一无名山秀水,二无特别资源,靠什么获此殊荣?记者日前到村进行了一番探访——
秀颜值、美内涵,挖潜质育新风
湖潭清清,民居整洁。逶迤相连的秀丽游园里,不时可见外来游客……虽值隆冬,潭湖村却明朗润泽、生机勃勃。
潭湖的美,并非天生。以前的潭湖是个偏静的穷村。9个村民小组447户、1750多人,全是乡里乡亲, 30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
良好的文明友善“底子”,历届村干部都想给老百姓实实在在办点事。今年初,潭湖赶上美丽乡村建设“直通车”,村党支部书记冯远兵带着村两委一班人,用心筹划,用情带动,全力争取。全村43名党员和十多位热心村民,有呼必应、群策群力,因地制宜全面“改造”潭湖村——打通九个湖潭,引灌汉江活水,修路、架桥、建游园、美化亮化庭院,植树、栽花、建公厕、铺草坪、设乡贤文化长廊……短短半年,全村三分之二村民享受到“美丽福利”,许多外出村民回来,点赞“美得不敢认”。
村两委乘势推进“移风易俗”文明培育新举措,全方位提升村民素养、塑造内外兼修的文明村庄。
弘扬“孝”文化,每年评选“好媳妇”;倡导婚丧从俭,成立红白理事会;引导向上向善,评选“五星文明户”;鼓励勤劳洁美,每季评选“美丽庭院”;唤醒乡愁记忆,创编《潭湖风土》等诗赋民谣……不光有组建引导,更有评比总结。对评选出来的各类榜样,奖电视机、洗衣机等生活物资,大张旗鼓送荣誉上门。让每一位模范脸上有光、名字留香。
“不怕麻烦,持之以恒。”冯远兵说,这些精神文明建设举措,看起来虚,但坚持做下去,效果明显。
强产业、激活力,借东风培后劲
村子美了,村民富了,文明素养才能持久。潭湖村从2015年起,就积极争取在外五有人士的智力财力支持。村“两委”班子带着骨干党员通过逐个拜访,最终引得生态农旅企业“阿尔迪”进村落户。
通过近5年建设发展,阿尔迪已流转全村1650亩土地,建成了“四季瓜果飘香,日日鲜花盛开”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园,辐射带动周边村容村貌大提升,近百名中老年村民常年就近务工。60多岁的李木英说,仅凭在阿尔迪除草摘果,她每年增收5000元。
村民由担扰观望,到如今争着往外流转土地。今年春夏,阿尔迪要扩建产业配套设施,村民代之成立即投了赞成票,并帮着劝说邻居。眼下,79.3亩土地已办好相关手续,启动建设。
各展所能,自力更生。潭湖不仅盯着本村产业,更鼓励青壮年劳力传承勤劳致富美德,通过家族帮带、榜样示范等方式,崇文重教、树德尚俭,鼓励青少年“能读书尽量读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71岁的村民李桂香说,从她嫁过来起,这个村就“民风正”“人勤劳”,一多半青壮年在外经商务工,做建筑装修、搞服装加工、当木匠瓦工,“家家比着把日子过好。”
“敬惜荣誉,尊重规律,发挥优势,管护美好。”冯远兵说,潭湖发展思路清晰:一边经营好“已有的”,一边积极谋划“可期的”。“归根结底一句话,千方百计强基础、激活力,让潭湖文明优秀有后劲。”
传美德、扬文明,建制度管长远
这几天天寒地冻,潭湖村却夜夜响起巡查脚步声——三四名党员、干部及志愿者,戴着红袖章,沿全村“主次干道”转悠,直到全村进入梦乡才散。
村主任冯家军介绍,“巡夜制”在潭湖村已坚持了多年,春夏防盗防汛起“瞭望警报”作用;秋冬防火禁赌让村民安心休息。很多事端因此得以“早发现早解决”。这也是潭湖多年没有一起恶性事件的原因之一。
类似制度,潭湖还有不少。“乡贤理事会职责权利”“红白理事会公约”“精神文明类评选规章”“村干部权利职责公示”……“把权利装进笼子,用制度管护长远”。
冯家军说,潭湖村民信任村干部,遇到事总是下意识拨打村干部电话。但这并不代表村干部“权力无边”,恰恰相反,历届村干部皆一脉相承,奉行着“权力是公家给的,必须用权为公,取信于民”这一信条。“村里的事,大家说了算,干部表态做事,全部留痕,让群众评判。”
评选精准贫困户、安排村级公益岗、年终岁末送温暖、发放土地流转金……凡是涉及到公共利益事,必须依法依规、公开公正“走程序”。“不给任何人留话柄,不给贪污腐化留机会。”
村医冯敢年说,他注意到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门口的荣誉牌,先是市级文明村,后来升为省级,去年换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这次又提升为全国文明村。“很自豪,很光荣!这荣誉既是村干部的,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