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王场,碧空如洗;“文明”浸润的王场,面貌一新。一条条街道笔直开阔,一面面墙壁干净整洁,一项项非遗文化魅力绽放……近年来,潜江市王场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城镇建设,致力打造高品位的现代化城镇和文化小镇,2020年,荣膺国家卫生城镇和省级文明乡镇。
提升改造 集镇旧貌换新颜
改造后的王场集镇颜值颇高,新式玻璃门窗、统一样式的广告招牌和空调格栅;光纤广场巨型雕塑下鲜花盛开,居民或跳舞健身,或闲话家常,笑声和着音乐声久久回荡……
近年来,王场镇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集镇面貌为出发点,把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先后投入1260余万元,推进立面改造和集镇环境治理;投入100余万元整治农村环境,清理各村(居)积存垃圾;投入257万元,新修农村公厕22座、集镇公厕2座;筹集2267万元,拓宽、刷黑集镇主街道,重建地下管网和人行道,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整治后的王场,人居环境焕然一新,群众生活安居乐业。
“创建卫生城镇和文明乡镇,绝不仅仅是为了荣誉、为了一块牌子,而是要通过创建的过程,切实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提升文明素质,增强集镇综合实力。”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进行集镇改造的同时,他们还投资4000万元进行燃气配套工程建设,解决了3000余户居民及园区企业能源需求。
“像变了一个样,更漂亮更整洁了,我们住得也更舒心了。”70多岁的王奶奶笑着说,街道上新栽植了银杏、梧桐等新树种,广场上安装了健身器材和新厕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春风化雨 非遗文化润民心
皮影戏、花鼓戏、传统中医、跑八铃……11月20日,非遗文化走进王场中学,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最受欢迎的莫过于传统体育项目跑八铃。在传承人吕学良的传授下,只见2名学生俯身相对,双手交叉叠握,另一人从十几米外冲来,撞开二人挽着的手……夹杂着呐喊、欢笑声的现场十分热闹。
同一时间,王场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成立的非遗传承基地里,采莲船、潜江锣鼓、汤格皮影等非遗展示也热火朝天,吸引了众多居民的目光。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王场镇相关负责人认为,非遗不只是一件产品、一种技艺、一门绝活,它更是融化在我们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是让一座城镇可以承载历史的文化认同。
“接下来,我们将为非遗传承基地颁牌,届时会对外展示潜江民歌、云阳板、渔鼓筒、青花碟等国家、省、市、镇级20多个非遗项目,为全镇文艺工作者提供创作交流及展示传承的平台。”该负责人表示,王场镇将一如既往,大力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等活动,让群众的“精神食粮”更富足,让灿烂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深入人心。(潜江日报 记者 刘琼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