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创建为民。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就是为百姓谋福祉的过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升级版”。
三年来,宜昌市围绕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推进民生工程,落地惠民实事,为城市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也积聚起老百姓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小区改造环境变样 居住更舒心
11月19日中午,大雨滂沱。伍家岗区伍临小区15号楼1楼居民张昌银,听着外面的雨声,正悠闲地看着电视。
而一年前,每逢下雨天,她都手忙脚乱地在家门口舀水。“小区排水不好,我这里地势最低,雨势稍微大点,家里就会漫水。”回想起以前,张昌银连连摆手。
2018年初,伍临小区启动升级改造项目,改造23栋建筑,惠及居民3000余人,总投资7000万元。
历经2年综合改造,小区环境大变样:红黄相间的统一外立面,干净整洁的沥青路面,丝毫看不出是已有30余年的老旧小区。
除了完善基础设施,小区还以改造升级为契机,增设了凉亭、文化广场和健身设施,不断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天气好的时候,在广场上跳舞健身;下雨了,就在凉亭里打牌聊天……“小区的环境比很多新小区还要好,日子安逸得很!” 张昌银笑得合不拢嘴。
伍临小区不是个例。不断满足市民需求,宜昌市创新工作方法、明确任务时限、简化审批流程,全面加快老旧小区改造进度。
截至目前,宜昌市已累计改造完成城镇老旧小区440个,显著改善5万余户、14万余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里子”,也是城市的“良心”。
绿萝路45号因为没有物业,环境治理一直都是老大难。今年文明创建期间,土城路社区多方争取资金,对该地进行了改造:菜地成了晾晒区,新规划了停车位,安装了倒闸,修建了大件杂物堆放点……
“一开始要铲除我的菜园子,很不愿意。现在看着环境好了,心里是100个感激!”居民刘卫竖起了大拇指。
和绿萝路45号一样,全市98条背街小巷先后被一一点“靓”。城市增添了新的风景,老百姓的居住环境也更加舒心。
秩序井然停车方便 出行不堵心
“晚高峰,北山坡转盘居然没堵车!”
今年开始,不断有市民感叹,城区道路变通畅了。变化,源于一系列疏堵治堵的新举措。
作为连接江南江北的重要通道,北山坡转盘让不少市民体验过堵在夷陵长江大桥上的无奈,有市民吐槽说:“上桥1分钟,下桥10分钟。”
2019年10月,交警部门在夷陵长江大桥进城方向设置红绿灯,控制进城方向车流量,北山坡转盘处的拥堵显著改善。
畅通出行,交警部门在城区创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疏堵“小手术”。人行横道由45条优化整合为39条,有效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城区主干道施划启用黄色禁停标线8200米,进一步还路于民。58个重点路段通过智能人行横道、绿波连续放行、红波梯级截流等,实行精细化交通管控。
数据显示,宜昌市中心城区路段平均拥堵指数从2.19下降至1.65,平均车速由22km/h提高至32.7km/h,交通拥堵情况得到明显缓解。
不仅路上不堵车了,停车也开始变得方便。
今年8月,原三峡艺术高中改建为临时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300余个,极大缓解了市二医院的停车难题。“现在带孩子到市二医院看病,终于不再为停车烦恼了。”市民崔萌感叹道。
见缝插针设泊位、利用空地建泊位、盘活空间增泊位、拆除地锁现泊位,一系列“组合拳”成效显著。三年来,城区先后建成公共停车场54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592个,停车难持续缓解。
上班能准时到达,下班能快点回家,出门有地方停车,文明宜昌正让老百姓最朴素的“梦想”开始成真。
颜值提升管理规范 “菜篮子”拎得更称心
家住东山花园的郑杨,最近爱上了逛菜市场。东山花园菜市场里,墙上的手绘地图、角落里展示的农具,都成了她眼里的风景。
以前,陪母亲去菜市场,曾是一件让郑杨颇为难受的事儿:“摊位杂乱,气味刺鼻,只有烟火气,没有舒适感。”
东山花园菜市场的美丽蝶变,是城区新一轮菜市场提档升级的缩影。2017年底,刚刚加冕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宜昌随即启动城区新一轮菜市场提档升级工程。“菜篮子”渐渐“变脸”,“四连冠”创建之路稳步开启。
制定《城区菜市场建设(改造)规范》,农残检测室、公共卫生间、公共停车场等成了市场标配,买菜既方便又放心。
出台《宜昌市城区菜市场管理办法》,从源头根治店外经营、占道经营和卫生问题,市场既整洁又有序。
截至目前,城区共规划新建菜市场65家,取缔马路市场15处,产权国有及国有专业化经营菜市场达55家,占城区标准化菜市场2/3以上。一批设施更全、环境更好、秩序更优的市场,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称心。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菜市场提质惠民工作满意率达96.96%。
在提升文明中追求幸福,在提质惠民中乐享幸福。宜昌,全面打造文明城市“升级版”,也托起了普通老百姓稳稳的幸福。(三峡日报全媒记者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