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深入城市乡村开展志愿服务
宜都,因水而兴,因文明而“名”。
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宜都再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两连冠”。
连续两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宜都有何秘诀?内涵如何?人民群众收获怎样的“文明红利”?
“现在城市更干净了,小区管理井井有条,车辆主动礼让行人,幸福感增强了!”家住名都花园小区的市民屈卫国说;“通过开展文明创建,吕家坳村民风和谐,村民互助友爱,垃圾分类深入人心。”潘家湾土家族乡吕家坳村党总支书记管永强说;“到过全国不少城市,像宜都这样市容整洁、民心淳朴的城市少见,这也增强了我们的投资信心。”来宜都投资的外地客商这样感慨。
有着40万人口的宜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文明创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取得“双胜利”,不仅有效提升了宜都的城市形象、城市品位,更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众志成城
全民共创文明之城
宜都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在潘家湾土家族乡将军山村举办“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宜都市文艺扶贫网络展播活动
文明城市创建,绝非一朝一夕建成,而在于这座城市持之以恒的坚守。
一半山水一半城,地处两江交汇处的宜都,具备厚重的人文历史及发展底蕴,陆逊、杨守敬等历史文化名人名扬千古,长江、清江、渔洋河构建丰富的自然水系,东阳光、宜都化工业等工业“巨擘”强筋健骨。
前有历史名人扬名,后有工业经济强体,百年古城宜都在文明创建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宜都再添全国性“金字招牌”。
创城路上,宜都全市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朝着目标高歌猛进。
高站位重视。宜都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把文明创建纳入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工作大局,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有力抓手,筑牢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根基。
全方位覆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村居。把创建重点延伸到行业窗口、基层站所、街道社区、居民小区,实现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全覆盖。
全合力推进。建立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城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文明创建工作汇报,市委文明委每季度召开会议,部署推进重点工作。出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2018年以来财政累计投入15.7亿元支持创城。市级领导联系342个小区,市委书记、市长领办问题最突出、整治难度最大的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140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2.3万余名党员干部结对开展六联六包,进门入户发放文明创建宣传资料40余万份。
文明城市创建之路,离不开全市人民的自觉参与、默默付出。
在城区,红灯亮起,人们自觉驻足,目视车辆通过;绿灯亮起,车辆主动停下,人们有序通过马路;斑马线上,车辆主动礼让行人。这样的情形,在宜都司空见惯。
在乡村,家家户户将门前屋后清理得干干净净,人们自觉遵守垃圾分类,修建雨污分流系统,让美丽乡村建设为文明城市创建添砖加瓦。
牢固树立文明创建“一盘棋”思想,全市上下,打破行业壁垒,冲破组织藩蓠,40万宜都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誓将“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加靓丽!
高位引领
“匠心”塑造宜居之城
宜都市交运局客运站开展文明引导志愿服务活动
在清江与长江交汇处,一座康养之城正在加紧建设,这是由宜昌交投集团投资举建的鲟龙湾项目。
交投鲟龙湾项目总投资107亿元,以打造“世界鲟龙湾 华中养生岛”为主题,一期将建成长江及清江沉浸式文化街区“鲟龙水街”、“鲟龙绿谷”等文旅康养主题项目。项目建成后,对宜都推动全域康养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宜昌城区的汪先生最近在该项目购买了一套高层住宅,谈及为何选择在宜都置业时,他说:“宜都风景秀丽,城市建设得非常漂亮,适宜人居,而且离宜昌城区不远,进出非常方便。”
像汪先生这样选择到宜都定居的宜昌市民不在少数,他们看中的,是宜都越来越重要的区位优势,越来越优美的人居环境。
今日宜都,交通四通八达,绿色覆盖全城,城市干净整洁,实现了从经济发展的“高产值”向人居环境“高颜值”的转变。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宜华、陆渔、陆松、双城、绕城等绿色廊道如同一条条“金色纽带”,总长达111公里,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建的中心客运站新站、市民活动中心主体工程即将投入使用,为这座滨江城市再添“民生引擎”。
新建2所中小学、2所医院新院区、改造提升70多座二类、三类公厕,建设4座国家1类标准公厕,新增8处健康步道,提升2个健康主题公园。改造提升农贸市场8个。完成农村公路硬化123.1公里,提档升级350公里……数字本身枯燥,但数字背后却折射出宜都浓浓的民生情怀。
推窗见绿,这是许多都市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对宜都市民而言,这已成为现实。宜都全市森林覆盖率59.3%,城区绿化覆盖率43.3%,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1平方米,城区建设花卉景观大道8条。2018年,宜都在全省县市中率先进入国家森林城市行列。
环境卫生事关千家万户,宜都下猛药、治沉疴。出台《宜都市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见》等“1+5”配套方案,全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厕所革命”试点任务全面完成,5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城西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在宜昌市率先实现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稳步推进。
“以前的菜市场可以用乱糟糟、脏兮兮来形容,现在菜市场通过提档升级,干净明亮,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也改善了市民的心情。”八字桥社区居民管小英感叹文明城市创建的细节之美。
崇德向善
两江崛起“好人之城”
宜都市委宣传部为2020上半年“宜都楷模”颁奖
一个城市的文明内涵,除了城市的自身建设、发展,更大程度体现在全民道德思想素质的提升,全社会对“真善美”的推崇上。
10月18日,由湖北电影制片厂和思源影视文化联合出品的影片《我的三次旅行》(暂名)在宜都市举行了开机仪式,此片以宜都女孩李玉洁为原型改编创作。该影片带有浓郁宜昌地方特色和人文情怀,将中国好人、全国自强模范、湖北省道德模范李玉洁自强不息,在感恩回报中奋勇向前、奉献自我,实现人生蜕变的故事完美诠释。
李玉洁是宜都打造“好人之城”的一个缩影,在宜都,徐荣耀、刘大卫等“中国好人”耳熟能详,成为全社会共同推崇的“道德榜样”。
高水平选树好人。坚持每月评选“宜都好人”,每半年评选“宜都楷模”,每两年评选“宜都道德模范”,建立基层推荐、组织考察、专家评审、媒体公示的好人模范评选机制,并高规格召开表彰大会。截止目前,全市共选树楷模好人243人,其中湖北省道德模范1人、中国好人7人、荆楚楷模10人。
高标准礼遇好人。市财政按照每人1000元安排道德模范慰问金。市级领导每人联系一名道德模范,文明单位结对帮扶,主管部门专项帮扶,切实为道德模范、楷模、好人解决实际困难。2019年,全市省级以上文明单位自发捐赠17万元帮助中国好人李玉洁实现行走梦。2020年疫情期间,169名道德模范组建的“暖立方”道德模范志愿服务队集体发声,隔空接力录制“道德模范抗疫说”声援一线,向基层捐资捐物10余万元,暖心故事正能量在宜都传扬。
高频次宣传好人。宜都于2017年建成宜都好人馆和数字好人馆,参观浏览达到5万多人次。建设“好人广场”2个、“好人公园”1个、道德模范展览牌58处。全市农村和社区设置好人榜、好人墙达750多处。将中国好人胡钦春、李玉洁等先进典型感人事迹搬上舞台,共有78名道德模范担任各级道德法治讲堂宣讲员,好人故事家喻户晓。
高要求引导好人。全市聚集好人力量,成立“暖立方”道德模范志愿服务队,推出“荣耀宣讲团”服务项目,面向社会开展核心价值观宣讲、关心下一代、扶困济弱等志愿服务,道德模范“灯塔”效应更加凸显。
“好人”是宜都的一个文明“符号”,也是宜都多年来打造的一个城市品牌,通过“好人”带动更多人,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弘扬社会正气,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精准发力
打造人民幸福之城
宜都市城管执法局志愿服务队在工农路防控卡口执勤
人民群众是文明创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更是创建活动的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
在五眼泉镇石门村,每年都会举办“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今年,该村在原有“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基础上,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对文明户创建的“十星”标准进行“升级”,增加了不大操大办婚丧嫁娶、不聚众赌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爱卫活动,争创最美庭院、争当好婆婆好媳妇,踊跃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疫情期间捐款捐物等考核内容。
“通过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村里勤劳致富、尊老爱幼、团结邻里、诚实守信的村民增多了。希望以后这种做法一直延续下去。”老党员胡泽润竖起大拇指称赞。
推出“文明积分制”,按群众加入文明实践组织、参加志愿服务、弘扬文明风尚等的情况量化考评,宜都让文明走入千家万户。表现优异的村民,将摘获十星级文明户、“五美之星”等荣誉,并得到贷款授信贴息等政策扶持。
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宜都大胆创新破题,以乡风文明建设实效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成果。
综合施策治理人情风。以前人情风盛行,群众往往不堪重负。宜都通过微电影、百姓讲堂、恳谈会等活动积极宣传引导,公安、食药监等部门加强检查指导和现场监督,全市人情风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陆城尾笔村年年为60岁以上整生老人集体祝寿,市领导为村民送生日祝福,在倡导人情新风中成为风景、传为美谈。据测算,通过推行文明操办红白事,全市户平每年减少人情支出1.5万元。
精神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宜都在市内媒体开设“我的脱贫故事”专栏,刊播专题45期,发布精神扶贫公益广告1200多条。《用心说唱十九大》《断穷根》获全省优秀百姓宣讲作品。开展“脱贫先锋”评选活动,评选出“最美脱贫人”“最美扶贫人”44名。持续深化农村家风建设,以“围炉夜话新家风”“五美四福”“福美乡韵”为主题,在全市开展“五美之星”评选活动,村村评选好家风、家家传承好家训在全市蔚然成风。
宜都市女性创业协会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
文明实践振兴乡村文明。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探索出“5462”实践路径:“5”即坚持合纵联横建平台,建设中心、分中心、所、站、点五级实践体系,目前全市123个村、32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小区小组实践点322个;“4”即坚持文化树品牌,唱响新时代文明实践“四季歌”,市乡村三级联动举办“春和风尚节”“夏韵艺术节”“秋思读书节”“冬艺健身节”等活动2000多场,参与群众15万人次;“6”即坚持“六个半小时志愿服务圈”全覆盖(宣教、便民、文体、法律、卫健、科技);“2”即坚持两中心互融共促,开发设计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化系统,建设群众指尖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宜都将倍加珍惜现在获得的荣誉,并以此为新的起点,凝聚全民力量,继续奋勇前行,让‘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为宜都高质量发展贡献‘文明力量’。”谈及未来宜都文明城市创建之路,宜都市委书记谭建国信心满满。(三峡日报全媒记者方勇华 通讯员谢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