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者清扫垃圾
志愿者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宣恩县大岩坝村位于晓关侗族乡东北方向,一条宽阔平整的省道穿村而过,两侧是干净美观的民居,碧绿茵茵的茶园基地。近年来,在县乡两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大岩坝村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按照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服务美、人文美“五美”融合要求,从产业发展、规范管理、乡风文明入手,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近年来,大岩坝村以党建为引领,自2018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大岩坝村坚持以生态立村为准线,人居环境改善为目标,不断整顿村两委班子作风、转变发展观念,进一步科学规划定位,强化公共服务和民生工程,挖掘整合特色资源,从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教育卫生、饮水安全、“三留守”服务体系建设和水、电、路、网等项目建设方面,投资262万余元。经过三年的攻坚克难,如今的大岩坝村“颜值”与“内涵”齐头并进,村道的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烂泥路变成了水泥路、家家户户门前种满鲜花,基础设施功能日趋完善,青山绿水处处皆风景。
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系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件需求”,还需要服务村民、便利生活的“软实力”。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岩坝村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党组织服务水平,依托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道德讲堂、法治走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广泛宣传政策、法律法规、扫黑除恶、美丽乡村建设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同时,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大力选树典型,评选出“清洁文明户”“出彩家庭”“出彩人”等村级标杆,引导群众在振家兴业的同时,弘扬文明乡风,积极参与村级事务、乡村治理,让群众干事创业有奔头,遇事困难有帮助,从“参与者”到“主人翁”的转变,构建了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
整合资源激活发展潜能
产业兴则乡村兴。大岩坝村支两委因地制宜,把群众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产业发展起来,目前,全村全面发展主导产业,烟叶907亩、茶园660亩、油茶900亩、黄豆537亩、药材基地面积54.5亩,人均高效经济作物达1亩以上,培育专业合作社3家,如今的大岩坝村绿色成了最鲜亮的底色。此外,还拓宽留守妇女就业渠道,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支持、培训指导等举措,鼓励本村留守妇女开办专业合作社、到扶贫车间就近就业,涌现出传承土家特色美食的代表人乾玲、助人为乐优秀志愿者胡珍云、夏霖等典型女性代表,激发了乡村发展的新动能,助推越来越多的女性在美丽乡村、乡村振兴中发挥“半边天”作用。
同心缪力战疫情
“我是党员我先上,做这个事不是为了别人的点赞,为了别人说我们好,更不是做表面工作给别人看,而是落到实处,尽最大努力保护群众安全……”2020年1月29日,在晓关侗族乡大岩坝村,党员乾勇这则倡议信息在村微信群一经发出,群里一个个无职党员、普通群众纷纷响应“请战”,这些善举,只是大岩坝村凝心聚力的“缩影”。
新型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形势严峻,大岩坝村积极发动村内党员投身抗疫一线,党支部组织党员,凝聚群众,组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全员上阵,构筑村、组、户三级防控网络。志愿服务队不计报酬、主动奉献,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人不出门、车不上路”的工作目标,设冬春爱国卫生环境保护小组、交通管制小组、健康检测小组、物资代购小组、义务理发小组等,各组联片包户,每日统一分配、调度,各司其职,当好“宣传员”“守门员”和“服务员”,有序开展防疫工作。
同时,志愿服务队以身作则,示范带头不串门、不聚会、不整酒,自觉遵守防控相关规定。志愿服务队、党员、致富带头人积极捐款捐物40000元,为留守群众、困难群众、无口罩人员采购口罩、消毒用品、体温计等防疫必需品,充分利用微信视频、电话等线上方式了解群众诉求,关心关爱居家隔离群众、困难群众的生活需求和健康状况,及时提供疫情防控心理援助,为织密筑牢属地防控、群防群控注入了强大的志愿服务力量。该村被评为恩施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先进村”。
如今,大岩坝村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村容村貌改善了,生态环境美化了,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处处呈现出一派共谋发展、祥和奋进的气象。(宣恩新闻网 通讯员乐舟 鞠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