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有优居 病有良医 老有颐养 学有优奖
伍家乡联合辖区企业开办辅助性就业基地 伍家乡供图
走进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乡,高楼林立,马路宽阔,干净整洁,小区里绿树成荫……村民走出小区,就能在家附近工业园上班,头疼脑热不出村就能找到医生,公立幼儿园就设在小区里……近年来,伍家乡政府加大投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优化创新社会化服务,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让伍家乡村民住有所居、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学有优奖,幸福在这里蔓延。
完善软硬件配套
奠定乡村幸福底色
近几年来,一栋栋“高大上”的安置房在伍家乡拔地而起:旭日升、四季花城、温馨家园……截至目前,全乡已有13个村配套建成安置小区,正在开建的有18个安居小区工程。未来,伍家乡村民居住环境将大大改善。
硬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软福利也随之而来:停车送车位、物业免收费……同时,伍家乡还对既有小区进行了“五化”(即美化、绿化、黑化、畅化、净化)改造,以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美丽家园为目标,使安置小区不断提档升级。
事实上,在伍家乡不仅是住有所居,更是老有颐养。2016年,由政府主导、村级新建、乡村两级共同投资管理的伍家乡汉宜南山养老院投入使用。总投资10994.67万元的伍家乡福利院,一期已基本建成。
延伸民生触角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般的小病,我们现在都不用出村,找彭医生就行。”灵宝村村民刘大爷笑呵呵地说。他口中的彭医生就是灵宝村卫生室村医彭梓浩。像彭梓浩一样的村医伍家乡还有很多。村民可以小病不出村,保健在身边。伍家乡副乡长陈晓岚介绍说,近年来,伍家乡加大社会保障投入,为全乡都建了村卫生室,配备了村医。
目前,伍家乡不断提升村级医疗保障水平。各村还出台了大病救助等政策。以共同村为例,村民仅村级大病救助最高就可享受1.1万元。
除了基本的医疗保障外,伍家乡还探索“健康社区”的建设。伍家乡的鑫鼎社区就是其中代表。通过统筹辖区资源,以辖区现职医务工作者作为社区医疗服务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讲座、咨询等专业服务,受到了居民的普遍赞扬。
通过共建共享共治,伍家乡把民生触角延伸到每个村。
落实惠民政策
为村民幸福加码
要为村民谋福利,需要从解决乡村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乡村教育就是重中之重。伍家乡连续14年开展“奖励助学”、“扶残助学”、“金秋助学”活动,累计投入80多万元,奖励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扶持残疾家庭和残疾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期间的学业。
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教育发展,伍家乡还开展了“名师助教”活动,倡导辖区爱心企业对优秀教师以及特色项目给予正向激励。同时,伍家乡还启动了“幼教计划”。伍家乡倡导推进安置小区配套公办幼儿园建设,让乡村孩子也能享受到较好的公办教育资源,共谊村温馨家园小区幼儿园今年已成功开园。由此,伍家乡公共服务向学前教育又延伸了一步。
为让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伍家乡与辖区企业联合,分别在共同、共和、旭光、火光4村开办了针对大龄失地农民、残疾人、“4050”人员的就业基地。此外,伍家乡除自身每年举办一次新春招聘会,还积极组织参与市、区级各类招聘会,多措并举,帮农民就业。
构建文化阵地
引领乡村生活新风尚
如何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让更多村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伍家乡着力将文化的种子撒遍全乡每个角落。
在伍家岗区委、区政府支持下,位于城乡路边,总面积5400多平方米的伍家乡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村民可以享受城区同样的文化体验。
除了乡级文化阵地,像共和村、联丰村等这样在安置小区里建设的村级公共活动中心,在伍家乡达到80%以上。
伍家乡副乡长、便民服务大厅主任陈晓岚表示,今后,伍家乡依然要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为方向,稳步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乡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提升乡村居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三峡商报全媒记者陈飞 通讯员李娇 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