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志愿者桶边值守指导居民垃圾分类投放
为进一步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9月23日、29日,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城管委联合西陵区、伍家岗区、高新区,组织各区城管、住建、街道办事处、物业等相关责任部门,对辖区内部分居民小区通过实地查看、专题会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拉练检查。检查组重点查看了居民小区网点“三有”设施设置及规范管理情况、桶边劝导员履职情况、党员“双报到”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应援工作落实情况、新增垃圾分类小区的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
找问题、抓落实
狠抓垃圾分类“关键小事”
“小区一共有几个垃圾投放点?居民是否能自觉分类?准确率有多少、多长时间清运一次?”在高新区东山花园小区的一处垃圾分类投放点,检查组一行仔细检查了桶内垃圾分类达标情况,详细了解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人员配备、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拉练检查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全市垃圾分类工作,通过以问题为导向,补短板,抓落实。”市环卫处主任毛社高说道,“要发现一个问题,消灭一个问题。垃圾分类工作不是一两个月的事情,我们要发动一切力量,联合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多方发力,汇聚工作合力,协同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的知晓率、参与度与自觉性,重在宣传与指导。近年来,我市借助各类载体开展宣传,积极探索创新垃圾分类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分类率、提升分类质量。西陵区建立“六方闭合、四方协议、三级落地”工作机制,宜昌高新区创新“八化”模式、“六方会谈”机制、“五个一”验收标准,夷陵区推行“户收集、村集并、乡镇转运”城乡一体化收运模式,枝江市提出“一坑二桶三上门”分类经验,秭归县提出“三山”分类样板,确保了垃圾分类工作顺利推进。
记者了解到,我市为加快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目标,对城市生活垃圾实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截至目前,城区的1020个居民小区,按照设施设备、宣传发动和长效管理全覆盖要求,已达标958个,覆盖率达到93.9%,999个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垃圾分类投放已基本实现全覆盖。
社区吹哨、党员报到
“桶边值守”助力垃圾分类
“这些已经被污染的纸张就不是可回收物了,我们应该将它投放至其他垃圾桶内。”10月7日晚7点,家住伍家岗社区江天一色小区的党员志愿者望凌芳像往常一样,按时来到自己定点值守的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查看居民投放的垃圾是否分类准确。
望凌芳是该小区20位党员值守志愿者之一。“我就住在2号楼,和大家都是熟脸,大家互相理解,慢慢地也都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了。”望凌芳表示,通过让小区党员定时定点桶边盯守的方式,让居民自治,志愿者们不仅仅是监督的角色,更起到了现场教学的作用,用直观方式告诉邻居们,不同的垃圾到底应该怎么分。
“在垃圾分类全民知晓率大幅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配备日趋完备的情况下,实实在在提高每一位居民垃圾分类质量,进行准确投放,成为影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败与否的关键一环。而面对面指导,便是最为有效的提升居民垃圾分类质量的方法。”伍家岗社区党委副书记张晔告诉记者,为此,伍家岗社区根据市直、区直各单位在职的干部职工报到人数,进行统筹调配,将报到人员划分为治安防汛巡逻、垃圾分类、文明创建、理论宣讲四个分队。其中,垃圾分类分队共20人,分为5组,各设组长一名。周一至周五19:30-20:30,按照就近原则到桶站进行值守,除对投放垃圾的居民进行宣传外,还督导居民主动分类、有序分类、合理分类,确保做到“桶边都有人、投放合规”。
“我们要合理利用好党员社区双报到这一契机,通过机关支部联系社区、党员干部下沉小区的方式,成立垃圾分类临时党支部,强化宣传、教育、培训、监督,广泛开展‘支部包小区、党小组包楼栋、党员包楼层’活动,不断增强每一位居民的分类意识,狠抓生活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在实现全覆盖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居民的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市城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长益说。(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郑璐 通讯员 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