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文明创建人人参与,文明成果人人共享。荆门市委、市政府围绕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让广大市民心领身受着小区的变化、道路的变化、市场的变化,感受到环境之美、秩序之美、文明之美。市民们纷纷点赞“:创城真好!”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漫步街头,大街小巷道路平坦顺畅,干净整洁;小区环境优美,广场设施完善:读书、健身设施一应俱全,近在咫尺……每一个市民都能切身感受到创城带来的喜人变化。
“文明创建人人参与,文明成果人人共享。”一座城市文明不文明,关键是看能不能让老百姓有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关键是看能不能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创城以来,荆门市委、市政府围绕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改善城市环境,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切实回应和重大举措予以开展。
改善设施补短板 为市民幸福“加码”
“脏乱空地焕然一新,摇身一变成了社区里的颜值担当。不但方便了居民停车,在旁边还专门修建了一个小的健身中心,以后在家门口就能锻炼身体,真是方便不少。”掇刀区白庙街道杨湾路社区居民刘兴坤对身边的变化赞叹不已。
杨湾路陈坪居民点西侧2018年6月拆迁后,晶昱玻璃制品厂修建了南大门,其剩余有3000平方米的空地因无人管理,杂草丛生,垃圾堆积。而其所辖杨湾居民点和陈坪居民点均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建房,基础设施差,未设停车位。今年7月,杨湾路社区将该空地进行硬化,修建了居民停车场及健身配套设施,还配备智能门禁系统、智能监控系统,建设文明吸烟区、安装灭烟桶,并对停车场周边进行了绿化升级。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方便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荆门市按照“规划引领、优化布局、项目支撑、经营城市”的思路,改造“三无小区”692个,刷黑中心城区背街小巷141条,升级改造农贸市场14个,安装人车分离隔离护栏3万多米,交通红绿灯16处,新建和改造城市公厕57座,新增停车位10万余个,城市功能和品位进一步提升。
在细微中感受民生的心跳,在蝶变中看到城市的魅力。全覆盖全天候的保洁服务、 “深度美颜”的老旧小区、四通八达的路网结构……荆门市实施城市精细管理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开展了40项专项整治,努力建设干净城市、畅通城市。
“这条路变了,变得干净了,也变得更漂亮了。”日前,在白庙街道月亮湖社区西区居民点前的小巷,市民王纯文说。2001年举家迁移至荆门后,王纯文一直住在这里。
“过去这条路坑坑洼洼,一下雨就积水。今年对这条路进行了整改,现在看起来赏心悦目,黑色的沥青路面,清晰的交通标志线,整齐划一的停车位……”
每一名市民,都清晰地体验到自己所在小区的变化、道路的变化、市场的变化,感受到环境之美、秩序之美、文明之美。凡所触及,一致竖起大指,“创城真好!”
建新型综合社区 15分钟生活圈令人叹服
在文明创建中,荆门市以民生福祉为导向,积极建设新型综合社区,打造 “15分钟文体圈”。
中心城区共有5个街道55个社区。这55个社区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面积由过去平均200平方米,全部扩展为1000平米以上,其中37个社区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养老服务、扶幼服务、物业服务、“三办”服务、文化服务等功能一应俱全,在此基础上,荆门市创新城市社会治理模式,在全市所有村(社区)推广应用积分制管理经验,得到省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
白庙街道月亮湾社区群众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各个场室宽敞明亮、功能划分明确、文化气息浓郁。
走进白庙街道月亮湾社区,独特的墨香文化让附件的居民交口称赞,在装饰一新的群众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月亮湾·荆门大书房”以九渊书吧为依托,打造一座居民向往的“文化灯塔”。怀旧文化大礼堂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革命文化意境为背景,重温了艰苦奋斗的激情岁月。红色文化广场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人物及社区涌现的优秀代表、道德模范,以灯箱等形式进行宣传,用核心价值观引领最美民风。400余平米的塑胶地面室内体育馆,可容纳多人打羽毛球和乒乓球,还能举行体育比赛和文化演出,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不少前来参加活动的社区居民表示,社区焕发出文明新气象,让人眼前一亮。
去年,我市提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以书城、体育场馆为龙头,以图书馆、书店书吧、体育休闲广场、社区运动游园为支撑,以数字阅读、小区体育设施为补充的公共阅读、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打造居民“15分钟文体圈”。今年7月,荆门市“15分钟文体圈”轮廓初现,城区居民步行1.2公里至1.5公里,大约15分钟就能到达基层公共文体设施,开展文体活动。
东宝区文化馆馆长马小甜说,遍布小区、街边的文体设施,满足了市民读书学习、休闲健身等服务需求。全民阅读、全民健身,在荆门已蔚然成风。借助“15分钟文体圈”,荆门实现条线资源整合、阵地资源融合,让文化、健康与市民更贴近。(荆门日报 记者 胡晓莉 通讯员 张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