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梅以来,受多轮强降雨影响,大冶市累计降雨量达855毫米,创历史最高纪录,导致各大湖库超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面对汛情,有一群人,他们不畏艰险,扎根在大堤上;有一群人,他们无私奉献,主动助力抢险;有一群人,他们心怀大爱,转移被困群众——他们就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者们。
镜头一:志愿者扎根湖堤 舍小家保大家
7月22日,大暑,气温37℃。
还地桥镇黄岗村党支部副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队长熊新发如往日一样在余家湾民垸上巡查。据了解,该民垸是我市十大民垸之一,总长1370米,堤面宽6米,一直以来是该镇防汛的重中之重。
“月初的时候下暴雨,我家20亩鱼池水都漫了,损失上十万,相当于2年的收入。”熊新发显得有点沮丧,再加上年迈的父母相继患病生活无法自理,生活担子更重了。然而,当村里需要志愿者上一线防汛时,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从7月6日至今,熊新发把大堤当成自己的家,日夜坚守在堤上。“保住大家,才有我们的小家。”熊新发说,余家垸大堤附近有80户村民,鱼池千余亩,容不得丝毫闪失。
在熊新发的带动下,共有10名志愿者主动加入到巡堤中。其中熊慈生和詹海明不顾自家鱼池损失奔赴巡堤一线。“我们5人一组,每12个小时轮流巡查,为了及时发现险情,大伙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65岁的熊慈生是巡查队员里年龄最大的,经验丰富。按他的话说,巡堤是个技术活,要从堤顶、堤坡、堤脚、背水侧堤区域及临水侧堤附近水域反复排查,确保将险情消灭在萌芽状态。
前段时间,在大家的努力排查下,平均每天找出四五个散浸点,“要是冒出清水我们就用石子堵住,要是浑水,麻烦就大了,得及时上报。”熊新发说,为了防止险情发生,他们连夜挖了一道排水沟,释放大堤内的压力,取得明显成效。
尽管现在雨过天晴,但防汛意识仍不能放松。熊新发每天跟着志愿者一同去巡堤,一天来回十余趟,特别是高温下常常晒得头昏脑胀,有时累了想去帐篷里歇一下,谁知里面更闷热。“最怕晚上,帐篷里经常有蜈蚣、蛇虫出没,甚至爬到身上。”说起这些,大伙顿时感到头皮发麻。
截至目前,余家垸大堤尚未出现明显险情。这少不了熊新发和志愿者们的辛勤与汗水,只要堤在,他们就在!
镜头二:志愿者主动参与 助力防汛抢险
“我每天都关注汛情,看到大家昼夜坚守在抗洪一线,非常辛苦,想表达一份心意。”7月19日,市爱心车队队长程丹不仅积极参加防汛抢险,还主动要求捐赠慰问物资给防汛一线那些“最可爱的人”。
当天下午,他带领刘宗保、纪玲、黄碧亚等市爱心车队的志愿者们满载着爱心物资,冒着风雨,前往大箕铺镇、保安镇防汛抗旱指挥部,为坚守在堤坝上的防汛值守人员送去方便面、水果、面包、饮品等慰问物资80余件。
“你们太辛苦了,快来喝口水。”7月7日,在黄金湖民垸大堤上,56岁的龙桂花冒着大雨,搬来一箱箱矿泉水、橘子罐头和八宝粥,给抢险队员补充体力。
龙桂花是走马洲村人,在她印象中,每逢汛期,村里村外都有人在大堤上抢险,比起他们的辛苦付出,自己仅买了一点物资,不值一提。
“多亏了龙大姐,不仅让我们干活更有劲了,还解了燃眉之急。”一名防汛负责人说,8日暴雨,湖水快速上涨,大家正紧锣密鼓地抢险,陡然发现用来装土的编织袋数量不够了。“情况太紧急,没有编织袋就好比没有了打仗的子弹。”
龙桂花得知后,立即回家找出600个编织袋,蹚过膝盖深的积水,用扁担挑了3趟送往抢险现场。不仅如此,她还帮着铲土、装袋、搬运,为抢险出一份力。每天龙桂花都要去堤上转转,帮大家搭把手,就算是晚上,她也打着手电筒上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救生衣穿好没?大家坐稳,出发咯。”19日一大早,大冶湖大港鄢畈段,仔细检查自家的木船确认安全后,69岁的志愿者黄太忙开始了摇船摆渡防汛人员的一天。
黄太忙住在罗家桥街道鄢畈村叶家咀湾。7月初,持续暴雨,大冶湖大港水位急涨,随时都会出现漫堤险情。因缺少船只,抢险人员和防汛物资无法及时调度至堤防沿线,得知这一消息后,黄太忙便使用自家的老木船摆渡防汛人员和物资。
“虽然我没有在一线抢险,但我的心时刻牵挂着前线。”自7月6日开始,黄太忙每天来回摆渡60余趟,至目前共运送防汛抢险人员5000余人次。
镜头三:志愿者温情服务 为群众解难题
保安镇区临近东西港,连续的强降雨使港水上涨,多处小区积水严重。
该镇团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抢险志愿小分队队长张洪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枣元路地势很低,7月6日暴雨导致该路段有26户居民家里发生严重积水。”
76岁的张福应和妻子,眼看着水一点点漫进屋里,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冰箱、电视、洗衣机一泡水就坏了,我们年纪大也搬不动。”这时,张洪胜和志愿者们赶到老人家中,第一时间拔掉电源开关,紧接着把1米多高、几十斤重的冰箱从一楼搬到二楼。之后,张洪胜又带着志愿者们继续赶往下一户居民家中抢险,一刻都未停歇。
据张洪胜介绍,受灾最严重的某居民家中,水深已达1.5米左右,家中有两名年迈的老人、儿媳妇和三名儿童,其中最小才2岁。“太危险了,必须把他们转移出来。”张洪胜跳进水中,用宽厚的肩膀把他们一个个背到安全地带。
每当大雨落下,张洪胜的心里就牵挂着住在东港边的老夫妻。“水都泡到墙角了,又是简陋的平房,一旦垮了后果不堪设想。”他说,老两口非常固执,上门做了10多次思想工作,就是不肯转移。
7月8日凌晨3点,雷电交加,张洪胜被惊醒,“不好,又要下大雨了。”他跟团结社区党支部书记陈玲联系后,立即赶到老人家中劝说,老人最终被感动答应转移。
因过度劳累,张洪胜得了急性肠胃炎,医生让他住院多休息,他每次打完针后又赶往居民家中排查险情并进行消杀处理,确保大水之后无大疫。
在西港,40户的居民家中地下室被淹,无法出门采购。休假在家的武汉轻工大学大二学生张可,主动为受困居民“跑腿代购”。因为年纪轻,也没啥生活经验,代购过程中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张可并不气馁,她通过微信、电话、喊话等方式收集群众需求,并列好清单、做好分类,集中采购、分批送货。原来她是个生活“小白”,现在她买菜、砍价样样都不赖,成了受灾群众的生活“小管家”。
李超是一名党员志愿者,他白天在抽水泵旁值守,防止发生安全隐患,晚上主动要求搬到社区值守。如发生险情,他都能第一时间赶往抢险,心里更踏实。
汛情警报拉响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立即发布动员令,各实践所、站迅速响应,主动作为,组织和号召全市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防汛救灾各项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70余支志愿服务队、近3万名志愿者活跃在防汛抗洪救灾一线。他们以责任和担当,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筑起了防汛抢险现场那道最美的“风景线”。(文明大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