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建设国家级研学实践基地2个,全市95%的中小学校成立家长学校……7月23日,襄阳市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暨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调度会议,听取了全市中小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的汇报。近年来,襄阳市教育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工作思路,真抓实干,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强化学校德育,增强育人实效
长期以来,襄阳市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统筹推进,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等途径构建“三全”育人模式。
襄阳市已经连续两年举办襄阳市中小学隆中艺术节,打造了具有襄阳特色的中小学艺术品牌和美育展示平台;连续三年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四个人人”教育实践活动,号召广大师生“人人争当美德少年,人人都是文明使者,人人成为生态公民,人人书写伟大梦想”,争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排头兵、先行者。深入开展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等评选及宣传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按照“六好”标准继续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全市中小学全部参与创建,充分发挥了学校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抓文明习惯养成。针对部分学生横穿马路、疯跑打闹等不文明现象,2019年襄阳市在中心城区教育系统集中开展了中小学生文明过马路专项教育活动,推动交通安全及文明出行知识入脑、入心、入言、入行,取得良好效果。2020年结合“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科学规范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产品,控制学生使用时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多形式开展文明上网教育。
抓心理健康疏导。疫情期间和学校复课后,针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一方面,要求学校采用多种形式上好心理健康课程,截至目前,已在线开展了四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另一方面,全市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站)均向社会公布咨询电话、网址,组建专家、教研、教师及志愿者“四个团队”,周一至周日全天候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加强家校协同,形成教育合力
近年来,襄阳市自上而下形成了家庭教育管理、研究、指导网络。全市736所中小学校中有698所成立了家长学校,建校率达95%。
全市共创建国家级示范家长学校2所、省级示范家长学校59所、市级示范家长学校457所、县级示范家长学校576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均设有家长学校工作管理机构,每所学校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
通过建立健全制度,襄阳市着力规范管理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管理做到“五同时”“五到位”,即家长学校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时规划、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同时评比,骨干师资队伍到位、教学辅导到位、家长学习到位、家教经费到位、督导评估到位。
另外,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家校联系活动,襄阳加快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发展。457所学校组织举办了家校“四个一”互动活动,即家长与子女共读一本书、共办一张报、共画一幅画、共看一部电影;90所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册5.4万册。疫情期间,学校通过家长微信群、QQ群等及时了解家长和学生健康状况,向家长和学生推送抗疫榜样事迹、防疫知识、亲子交流技巧、心理疏导方式和在线学习资料,在线引导家长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劳动习惯、日常行为习惯,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实践能力
近年来,襄阳市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指导各地各校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载体,结合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科技馆、纪念馆、博物馆、福利院、爱国主义基地、旅游景点、部队营地、机关单位等场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十五”至“十二五”期间,市教育局共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11个,会同市委文明办、市财政局等单位支持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37个、市级学校少年宫40个。依托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少年宫,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德育、体育、艺术、科技、地方特色活动等。“十三五”期间,襄阳市共建设国家级研学实践基地2个,省级研学实践营地1个,省级研学实践基地2个。(全媒体首席记者朱科 实习生丰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