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百姓宣讲如火如荼,用“家常话”解读“大政策”,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略带“土味”的宣传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促进交流学习,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7月24日,襄阳市宣传战线拉练活动走进谷城老君山村、中国有机谷互联网产业园,老河口酂阳办事处、汉江奇石文化创意产业园,樊城银河文化创意园、施营社区,一路上大家看变化、谋发展、寻良策、取真经,掀起了比学赶超的热潮,汇聚了以文化人的强大合力。
筑牢文化阵地 发挥引领作用
干群“两张皮”、集体底子薄,这是曾经摆在谷城县城关镇老君山村面前的一道难题。要破解发展难题,就得先解开思想疙瘩,让全村的父老乡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老君山新一届村“两委”确定了以百姓宣讲为载体,理顺群众情绪、激发群众活力、开创发展新局的路子。通过组织五大宣讲(上门宣讲、会议宣讲、能人宣讲、人人宣讲、专业宣讲),夯实文化阵地,传递党的声音。
围绕乡村建设,老君山组织创业有成的能人王芳、罗忠新、谢辉登台宣讲,带动村民发展农家乐、民俗、旅游等,用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把距离拉近、把道理讲透。
气顺了、心齐了,发展的脚步更快了。该村种植樱花、樱桃4万多株,硬化刷黑村道,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形成10公里樱花长廊,昔日无人问津的山沟沟变成网红打卡地。为此,村民杨道权特意作了一首打油诗:“樱花点点妆山河,喜看农家今胜昨。乡村振兴旅游启,万众高歌君山乐。”
和老君山村一样,樊城的施营社区也将文化阵地建设牢牢抓在手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施营社区坚持创办《和谐施营》社区报,将近期工作重点、社区动态、养生保健知识和老积极老先进、社区志愿者的故事刊登在社区报上,用身边的事、身边的人来教育引导居民。
居民张保秀一家的故事多次出现在《和谐施营》社区报上。80多岁的张保秀是施营社区最早的一批志愿者,每天风雨无阻地在小区里进行治安巡逻。两年前,张保秀明显感到体力不支,她把心爱的志愿者帽和袖标郑重地交到儿媳戴菊梅和杨小萍手中。张保秀一家将志愿服务精神薪火相传的故事,激励了更多的居民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
传承文化基因 促进和谐发展
老河口素有“小汉口”的美誉。踞汉水中游、得舟楫之利、扼四省要冲,老河口不仅是商贾云集之地,还是各方艺术荟萃的场所。
2019年,老河口市酂阳办事处将老旧破损的原酂阳文化站改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设文明宣讲室、文化展堂、科普教育室、普法教育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10个功能室,以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河口丝弦,在酂阳办事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找到了舞台。喜欢下棋的大爷邀上三五好友在棋类活动室争夺楚河汉界,年轻人则在图书阅览室汲取营养。
光化办事处西关村是一座充满石趣的村落。流水潺潺、芳草萋萋,一座座收集、展示、交易汉江奇石的展览馆、收藏馆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展馆内展示的“字母石”“数字石”“汉字石”“漫画石”……让人叹为观止。大自然的笔走龙蛇,造就了独特的汉江奇石文化,关西村将这份文化遗产护好用好。
老河口在关西村北郊建设了汉江奇石文化创意产业园,并依托各类奇石展馆,进一步开发石雕、玉雕、木雕、根雕等加工产业,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形成集加工、旅游展示、销售于一体的产业融合项目,打造生态与人文和谐,有机现代农业与城郊乡村旅游业联动发展的美丽田园。
振兴文化产业 激发内生动力
一场疫情让线下文化产业按下“暂停键”。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后,襄阳市的文化产业建设快马加鞭,把损失的时间补回来,把耽误的进度抢回来。
位于谷城的中国有机谷互联网产业园就是在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建成并运营的专业化产业园。在这个产业园里,有2000多名主播为企业、农户直播带货,把当地的工业产品、优质农产品源源不断地卖往外地。
位于樊城的银河文化创意园同样在抢时间。这里原本是一家纺织企业,搬走纺织机、退城入园后,旧厂房闲置下来。经过精心改造和调整,这里变成了一个集文化、艺术、教育于一体的产业园,城市书房、时尚茶吧、多功能厅、烘焙坊、手工坊、少儿体适能馆在这里落地生根。不久的将来,这里还会成为孩子们的周末乐园。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一路议,参加此次拉练活动的宣传战线工作人员纷纷表示,此次拉练收获满满,回去后会好好“消化”学习成果,为“一极两中心”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彭艺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