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清晨,迎着初升的太阳,举目四望,是明媚的“伍家蓝”;下午放眼环顾,是怡人的“生态绿”;华灯初上,休闲放松,是舒心的“家园梦”……
很多人感叹,伍家岗变了,细节越变越饱满,格局越变越开阔,服务越来越便捷,容颜越来越灿烂。
有人要问,这一变化源自什么?唯有30万伍家儿女知道,这得益于文明创建。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多年来,伍家岗区将文明创建镌刻在城市建设的每一处,市容市貌持续优化,城乡环境显著改善,城市内涵更加丰富,市民文明素质日益提高,城市和美誉度不断提升……这一点一滴的变化,如同春风化雨,改变了这座城市,也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
今年,是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总评之年,宜昌再次向“四连冠”发起冲击。伍家岗区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主战场之一,以奋斗的姿态,坚持“塑形、铸魂、惠民”创建工作理念,全区上下群策群力,以“严紧硬实”的创建作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迈向深入。正如伍家岗区委书记李向东所要求,“要从群众最关注的地方抓起,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从最关键的问题突破,做强‘硬件’,做优‘软件’,努力建设人民满意度高幸福感强的文明之区。”
一个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市民满意、全国一流的伍家岗区,正阔步走来!
人居环境变美
城市颜值持续飙升
伍家乡南灵乡风文化墙
漫步于宜昌江边,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伍家岗区九码头棚改征迁项目沿江临街段,原来传统的工地围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别具“老宜昌”韵味的手绘文化墙,一步一景引得过往市民纷纷驻足欣赏。
据九码头棚改项目专班负责人介绍,全长150米的手绘围墙,以“宜昌往事”为主题,以宜昌沿江不同历史年代开埠文化的发展演绎与典型历史建筑代表、码头文化等为基础,通过艺术手绘的形式,展现了“宜昌晴川书院”“老镇江阁”等26组极具特色的“老宜昌”街景,传承宜昌开埠往事、见证宜昌时代发展,赢得宜昌市民们一致好评。
除了拆迁围墙蝶变彩绘文化墙,伍家岗区一些老旧小区改造后,昔日的脏乱差变成了焕然一新的美丽家园,让“老”居民过上“新”生活。
位于夷陵大道的老物资局家属楼,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候只要一提到物资局家属楼,许多人第一个印象就是脏乱差。”居民王世慧说道。如今,这个小区不仅老旧燃气管、水管更换一新,破损道路整修刷黑,墙面挂满绿色植物,更有了一个新名字——和平佳苑。
和平佳苑小区改造后的文化墙
“在小区改造过程中,我们全力打造和文化。”大公桥街道胜利二路社区党委副书记李丽介绍,和平佳苑小区里藏着十个“和”字,有文化墙上居民手写的大大的“和”,也有健身步道上小石子拼成的“和”……
不仅如此,居民自发在废旧轮胎、铁桶里种植绿色植物并认领,负责定期浇水、修剪;周末到河边捡拾鹅卵石,自己动手铺设按摩小径……“改造后的小区颜值提升!”居民黎开琼拍下小区新貌,发在“朋友圈”,引来一片点赞。
与此同时,农机小区将农时、农事文化做成墙画,装扮小区的围墙;航道小区一条条廉政格言警句以及家风家训格外显眼,不远处的党建墙更是成为党员、居民的又一个学习窗口……
伍家岗区一个个老旧小区改造,在美化人居环境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市民的思想观念,成为了感染市民的室外道德“新讲堂”,为宜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注入了活力。
港务社区志愿者清理小区内大件杂物
除了老旧小区改造,伍家岗诸多新建小区也积极投身到文明创建中来。7月9日,市文明创建督导组在考察中建·宜昌之星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后,纷纷为该小区的文明建设点赞。
文明创建给城市颜值“增彩”,给市民带来的幸福,还远不止这些。环境的改善,生活的便捷,出行的舒心,这些看得到的变化更是摸得着的幸福。变化的是城市,不变的是文明创建初心。
“全区要立足‘未来城市品质看伍家'使命定位,坚持全域化、高标准、高水平打造全国文明城市伍家升级版。”6月5日,伍家岗区委书记李向东在全区创建文明城市“四连冠”会议上对全区文明创建提出更高质量要求。
坚持“塑形、铸魂、惠民”,切实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近三年来,伍家岗区按照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持之以恒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先后有130个小区旧貌换新颜,惠及约1.5万户、5万余人;高标准完成17家菜市场提质惠民改造,新建改造公厕21座。
今年以来,伍家岗区将爱国卫生运动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大力开展城乡结合部、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农贸市场、乡村卫生环境等几大专项整治。抢抓宜昌纳入全国第二轮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机遇,深化拓展老旧小区改造国家试点经验,推动29个老旧小区应改尽改,完成49条背街小巷整治任务。
文明创建,提质惠民,正在激发着这座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让未来充满了更多的美好。
生态环境宜居
绿色之道渐次铺展
城东公园俯视图
“樱花树怕干,要保持它的湿度。”在伍家岗区伍家乡共同村的金巴岭,村级环保专员周志成、护林员牟强正组织园林工人对树木进行日常养护。这片约75亩的山体上,经过精心养护的旧木葱茏、新树吐绿,成为桔乡路上的又一道风景。
曾经,金巴岭上遍布橘树、菜地,随处可见的肥料、白漂不仅污染了环境,更有损城市品味。2018年3月,这里作为宜昌市义务植树基地,1.5万余株红叶石楠、樟树、樱花、银杏等各类树种先后在此种下,一年过去,这些树100%成活。如今,正在成林、成景。
金巴岭的华丽“变身”是伍家岗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城东公园公益广告
文明创建离不开绿色滋养,作为宜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主战场之一,伍家岗区自2017年开始,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生态复绿,至今新增绿化面积11200余亩。按照规划,该区还将对辖区122座山体,总面积约26365.2亩,按照“一园两区,分级治理,一山一策,突出重点”的总体布局,力争5年实现绿满伍家。
与此同时,伍家岗区坚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陆续开展长江岸线整治,先后关停临江坪片区5处非法码头及原规范运营的6处码头,并在沿线安装监控摄像头6处,实现全域24小时电子实时监控。2018年,又征收渔船43条,在宜昌市率先实现退捕渔民转型上岸。
加快花园城市建设,对城市主干道、东站广场、高速和长江沿线及重要节点进行绿化美化提升,累计增加行道景观护栏,种植各类花卉20万余株,改造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形成以点串线、以点带面的城市景观特色,构建起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
今年6月,宜昌火车东站广场林下成片栽植的大花绣球陆续盛开,芝樱花、穗花牡荆、飞燕草、火炬花、毛地黄等100多个花卉品种、4万多盆花卉,犹如织锦铺展在街面上,凸显出花境自然唯美效果,给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除了全方位推进“面子绿色”,伍家岗区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引领,同步推进“里子生态”,依托“四绿”(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单位)创建行动,构建“生态绿色联盟”,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深化市民生态教育,为文明创建供给绵绵不断的绿色营养。
家住伍家岗虹桥国际公寓的易女士在区妇联的号召下,报名参加了“绿色家庭”的创建,她告诉记者,每个周末,她都会带着两个儿子参加社区环保志愿者活动,或者自发到家门口的江边为长江“美容”。
伍家岗区生活垃圾分类万人宣传活动
减少白色垃圾,公共交通出行是绿色家庭创建的两个重要内容。江山多娇小区王女士的女儿会主动提醒妈妈准备环保袋,“除开下雨天,现在姑娘都是走路上学,以前可都是车接车送的。”
三峡物流园社区内,一场生动的生态公民公益小课堂让孩子们受益匪浅。当天,同样的绿色课堂也在张家坡社区同时开展,类似这样的绿色课堂还走进该区35个“希望家园”,通过少年儿童,影响一个个小家,进而将绿色理念推广到伍家岗这个“大家庭”。
绿色单位如何创建?伍家岗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伦华多次强调,“作为宜昌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之一,伍家岗辖区内分布着大中小型企业上千家,如果不能调动企业的创绿激情,压实企业的创绿责任,将会严重影响全区的创绿进程,全域绿也将停留在皮肤表层。”
为此,伍家岗区将绿色单位分为了“生产性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两大类,制定不同的创建标准分类进行考核,将绿色创建推向“肌体深处”。
湖北民大农牧有限公司是伍家岗辖区内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陈焕春教授签订协议,成立了民大双莲鸡陈焕春院士工作站。以此次全区绿色创建为契机,借力工作站进一步在生态种养上下足功夫,延长绿色生态产业链条,争取在绿色单位创建中得高分。
多彩伍家,以绿铺底。日渐扩展的城市绿,不仅是树林掩映的步行道,也成为伍家岗市民如诗如画的生活频道。目前,全域生态复绿179亩,完成山体清障封山20万平方米,拆除违建6.4万平方米,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伍家新城初步显现。
乡村景象日新
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初夏傍晚,在旭光村水井湾隧道口,从市区下班回家的村民李佳鑫禁不住停下脚步赏花拍照。“别看这里现在花草茂盛,以前可是一个垃圾场,一到夏天就得绕着走。”
眼前的这片绿化带,面积达4600余平方米,在2015年征地后成为一块闲置土地,因无人看管逐渐变成了垃圾场。去年,伍家岗区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个垃圾场的治理也被提上了日程。
“环境好了,交警也在隧道口安装了摄像头,在这里随意停车、随意倾倒垃圾的现象得到了彻底遏制。”村党委书记刘敏对记者说道。
文明创建的“大戏”,需要城乡同频共振。
柏临河湿地公园
漫步于伍家乡南湾村柏临河畔,记者看到,三年前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景象已一去不复返,而今的柏临河,溪水潺潺,蓝天白天倒映于水面,偶尔可见悠闲的白鹭临水而戏。
位于柏临河畔南湾村的一户刘姓农家,响应“禁养”“限养”号召,主动拆掉了依水而建的猪圈鸡舍,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通亮雅致。“现在家里的苍蝇少多了,刚成年的儿子也不再闹着要到城里买房了。虽然损失了一点牲畜养殖的收入,但环境变好了。”户主的脸上尽显满足。
坚持把文明创建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弘扬新风正气,培育文明新风尚是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更高层次的治理。
这一点,伍家乡的整治成效尤为明显。村里遇红白喜事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习俗已不见踪影,村民文明卫生习惯正逐渐形成。
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环境卫生理事会,督促家家户户都是自家环境的“当家人”,公共区域的“守护人”。
同时,将道德讲堂开到村民的家中,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家风家训小故事,帮助村民提升道德素质。通过“十星级文明户”、乡村文明家庭、孝心家庭的评选活动,树立正面典型,激励引导村民建立文明的生活方式。
走进共勤村村民龙学玉的家,干净整洁的屋内一眼可见“十星级文明户”的奖牌,他颇为自豪地将其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所谓“十星”,即五爱星、致富星、法纪星、诚信星、计生星、文教星、新风星、公益星、团结星、环境星,评价标准涵盖了方方面面,带动了村民养成良好家风。四点半小课堂、希望家园、志愿服务队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更不断夯实了乡风文明建设。
桔城路社区组织老人们开展重阳节“剪福字 聚福气”活动
乡风带民风,民风促文明。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排场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人多了;闲暇时,喝酒打牌的人少了,读书看报、娱乐健身的人多了;餐桌上铺张浪费的人少了,勤俭节约的人多了……如今在伍家岗区城乡,一股股清新的文明之风扑面而来。
向文明挺进的步伐愈发铿锵。目前,伍家岗区还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村容村貌提升、高铁高速沿线环境集中整治,深化村级文化阵地“五有三化”建设,广泛开展农村“三村四美”乡风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深化农村“人情风”专项治理,在文明创建中奏响乡村振兴的激情乐章。
生活理念向优
文明开启美好生活
“公筷公勺,文明用餐”……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向好,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餐饮行业也陆续开门迎客,从外卖到堂食,餐饮单位疫情防控措施却丝毫没有放松。
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伍家辖区的餐饮单位,“公筷公勺·文明用餐”承诺书、有关公筷公勺的公益广告和温馨标语随处可见,成了文明用餐的新风尚。
开展“三推一禁”相关内容宣讲
为纵深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引领健康文明用餐新风尚,今年来,伍家岗区积极推进针对辖区餐饮单位的“三推一禁”专项行动,即推行公筷公勺制、餐前洗手制、明厨亮灶制和禁食野生动物。目前,辖区已有100家餐饮单位加入“三推一禁”活动试点。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城市的外在形象,更体现在其内在精神,也就是市民的行为习惯。
让文明创建去开启美好生活。在引领文明用餐新风尚的同时,近年来,伍家岗区坚持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先后在全市率先开展“垃圾分类 志愿先行”万人宣传活动和“绿色21天”挑战活动。
21天,是一个习惯养成的周期。2019年4月17日,宜昌城区“绿色21天”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挑战活动在伍家岗区南北天城中心广场正式启动。参与活动的小区代表、引导员、挑战者以及小区居民在承诺墙上签字。
在南北天城天水苑雷建平和吴淑珍的家中,垃圾分类已然成为了他们的生活习惯。“我们家很早就在做垃圾分类了,垃圾分类给我们家也带来了不少好处。”雷建平拿起阳台上用橘子皮泡制的花肥说道,“你看,这个30天以后就是很好的肥料,不仅不臭,有一股淡淡的果香味,还有防蚊虫的功效。”
垃圾分类指导员带领学生了解小区垃圾分类容器
为进一步宣传推广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伍家岗区确定首个垃圾分类试点在辖区和平佳苑小区落户,为了让居民们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小区格格们连夜出动,上门宣讲,手把手教小区老年人辨识垃圾。
创新兑积分换奖品制,得到了居民欢迎。记者来到和平佳苑小区看到,沿大门左侧一排安装的智能垃圾桶,箱体上分别印着塑料、纸张、金属、玻璃字样,供居民选择类别投放。旁边靠墙一侧,有3个传统垃圾箱,用来放厨余垃圾。
社区党委副书记李丽告诉记者,“社区召开居民大会,宣传智能垃圾桶的使用办法和激励政策,居民办理积分卡后,通过分类丢放垃圾后获得的积分可以在社区领取环保垃圾袋、盆景小植物、甚至一些小的生活用品。”此举既受欢迎又有实效。
同时,还在街道、社区中开展垃圾分类专题培训会、垃圾分类趣味竞猜、垃圾分类专项测试、争当分类星达人等各类主题宣传活动。
据统计,截至目前,伍家岗区建设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54个,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也越来越强,分类置放垃圾的习惯已渗透到市民的生活中。
志愿队伍3万+
提升城市文明水位
刘海峰是伍家岗区实验小学的一名体育老师,家住汉宜社区华兴小区,是社区的“热心人”。谁家下水道堵了,单元楼要安装门禁,邻里纠纷协调,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疫情发生后,他坐不住了。1月28日,他找到社区,主动申请要做社区疫情防控战场上的一个“兵”。42岁、1米83的大高个儿,对急缺人手的社区来说,可谓雪中送炭。当日,刘海峰就上岗了,成为了一名抗疫志愿者,送菜、送物资成了他的日常所忙。
“要成为城市文明的受益者,就必须亲手去创造。”在文明创建中,伍家岗区始终倡导全民参与、凝心聚力、促进发展的理念。
十多公里的长江岸线是伍家岗区的风景线,也是市民亲水、休闲娱乐好去处。然而,夏季天气炎热,水上安全事故易发频发曾一度是困扰人们的难题。
前坪村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队捡拾河中垃圾
每年夏季,在伍家岗区,一支由退休老党员、社区志愿者和学生组成的防溺水志愿者巡逻队活跃在长江岸边,开展防溺水安全巡逻和水上救援,守护生命安全。
日前,万寿桥街道胜利一路社区的江边,近百位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及居民自发组成了义务巡逻队,对在江边游玩的市民进行安全、文明劝导,他们带队成立了“诸葛军团”、“阳光环保胜利行”等近10支志愿者公益团队,也用自己的行动带动着周边的居民。
此外还有,杨岔路社区的杨帆水上救援队在江边进行义务巡逻救护。记者了解到,杨帆水上救援队前身为伍家冬泳协会的28名冬泳爱好者,他们在冬泳锻炼的同时,自发地开展防溺水宣传和水上救援工作,为了进一步保证水上救援的安全性和专业性,28名队员全部获得了水上救援资格证书,也是宜昌市首批获得该证书的团队。
文明创建以来,伍家岗区擦亮“志愿之城”品牌,新建1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6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着力打造5支多彩“向善向美 吾爱吾家”小燕子志愿服务队伍。
截至目前,伍家岗区拥有3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人数达3万人。并涌现了一大批志愿者标兵,其中,陈实获评湖北省最美志愿者;潘昌华获评湖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各文明单位与全区61个社区村结对帮扶,累计开展交通文明劝导、环境卫生整治、宣传教育、志愿服务活动1万余人次,服务群众近8万人。
一个人的热心善举,可以感染身边人;一群人的热心举动,可以感染一座城。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家庭,却拥有着同样的爱心与温暖,伍家岗的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为城市增添了温度与柔情。
紧握文明接力棒
打造文明伍家岗“升级版”
2019年9月4日上午8时15分,上班早高峰期,在伍家岗中南路口,四五十辆私家车自发让行,救护车快速通过该路段,患者及时得到救治。《湖北宜昌:救护车救人遇拥堵,四五十台车辆让出“生命通道”》这一新闻也迅速刷爆微博、朋友圈,引得全国网友点赞。
“扶车少年”宁希澄在全国“新时代好少年”颁奖现场
而被媒体誉为“扶车少年”的宜昌市六中初二学生宁希澄荣获2019年第一批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成为宜昌市首位获此殊荣的人。
宜昌,一座大爱之城。在这片好人倍出的热土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不断涌现。
伍家岗区广泛发动群众推荐道德模范,近三年涌现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1人,宜昌楷模16人、宜昌好人39人,宜昌市道德模范1人,宜昌生态公民之星3人,共计6人入选“全市十大民选新闻人物”,年龄最小的仅7岁,最大的已近80岁,覆盖社会各行业,好人精神深入人心。
他们或充满爱心助人为乐,或舍生忘死见义勇为,或坚守正道诚实守信,或虔诚勤勉敬业奉献,或血脉情深孝老爱亲,在他们身上集中展示了新时期伍家人民鲜明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是文明伍家的精彩写照。
为此,伍家岗区彰显榜样力量,积极探索以“最美伍家人”为标识的好人之城建设路径,大力开展道德典型及身边好人推树、宣传、学习活动,制作绘画好人漫画,开展致敬身边好人专场宣讲活动,持续开展“跟着好人做公益”,深化道德模范“传帮带”等活动。受众近10万人次,激发了全社会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效仿意愿。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一座城市的希望。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伍家岗区深耕厚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线,以“绿色校园”创建为抓手,着力提升“生态小公民”教育实践品牌效应。
深化“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创建活动,选树一批“新时代好少年”。持续开展开学第一课、优秀童谣征集评选传唱、清明祭英烈、“童心向党”歌咏比赛、向国旗敬礼、文明伴我成长等常态教育活动。打造社区公共德育圈,全力建设社区“德育加油站”,新建全区未成年人校外心理辅导站,推动形成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四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格局。
文明礼仪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教育在全区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遍地开花”,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铸就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
在创建文明城市“四连冠”动员会议上,伍家岗区提出,立足“未来城市品质看伍家”使命定位,坚持全域化、高标准、高水平打造全国文明城市伍家“升级版”。
答好新时代文明考卷,30万伍家儿女不松劲、不歇脚,内外兼修,久久为功,在文明城市创建上,步履坚定!(三峡日报全媒记者王海益 袁满 通讯员张玉 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