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村曾是潜江市积玉口镇闻名的“穷乡僻壤”,全村贫困发生率占20.2%,户均收入不足3000元。“农村富不富,全靠党支部;集体强不强,就看领头羊”。近年来,该村积极探索基层党员干部管理模式,从提升全体党员思想政治素养、探索调动干部和无职党员为民服务新模式、严守政治规矩、解放思想四个方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助力荷花村乡村振兴。
穷乡奔富路,靠党旗引领,更靠干群协力。如今的荷花村,有说不完的脱贫故事,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党建+精准脱贫:拔了贫穷根源
文小成是荷花村因病致贫农户,父亲罹患鼻癌,母亲身患多项慢性病,自己外出打零工是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聚焦文小成家庭致贫致困原因,荷花村“两委”、市人社局驻村工作队对症下药,为其改造危房、申请医疗保险,在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前提下,又帮助其进行小龙虾及肉鸭养殖技术免费培训。
屋前种满蔬菜,屋后养满肉鸭,看似平常的生活却是文小成曾经难以企及的愿望。现在,家人住进了大房子,早起锄地喂鸭,难得休息却忙乐了文小成。去年底,他又引进鸳鸯鸭,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肉鸭、鸭蛋销路受阻。村委及驻村干部入户回访,摸清创业困境,帮他申请小额贷款,开辟仔鸭孵化新路子。数着仔鸭的破壳时间,文小成憨笑着说起了今年的成绩,“目前有肉鸭500只、在孵仔鸭2000只,按市场价格估算,到今年底估计纯收入有6至7万元。”
如何帮助贫困户脱贫?荷花村党员干部们带着问题四处辗转,吸纳经验、积极探寻发展方法。通过一户一策、结对帮扶措施,截止2019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4户、287人已脱贫出列,贫困户人均收入也由不足4000元增至5000元以上,有10户人均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
党建+经济发展:富了群众腰包
荷花村紧邻西荆河,横跨西荆河东西两岸。5年前,因为地势低洼,这里常被称作“水袋子”村,农作物也以水稻、小麦、菜籽、棉花为主,全村耕地产能低,村民收入低。
如何降低种植成本,帮助村民增收?2017年,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在村内开展“大走访”,掌握了阻碍村农业产业转型的“瓶颈”。当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后,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即确定全面实施“虾稻共作”主导产业转型方向,并落实了全村土地平整工作。通过按户连片改革,村组两级新增机动田340亩,村集体经济年增收可达10万元。
同年,荷花村成立小龙虾专业合作社,为村民免费提供小龙虾养殖技能培训及全程跟踪服务,在全村4126亩耕地中,特色虾稻面积达到3500亩。目前,该合作社有社员120户,亩平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党建+精准治理:实现“内外兼修”
5年前,荷花村全村没有一条水泥路,老百姓说都是“水加泥巴路”,出入镇里一趟至少需要半小时,田间灌溉用水取自西荆河,种养殖成本高,群众反响强烈。
如何带动村民发家致富和产业转型?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村“两委”会议,村委和驻村工作队共收集改善基础设施建议20余条,2017-2018年,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书记雷云贵带着村情民意向多部门汇报,争取“发家致富、产业转型”主动权。
5年来,全村便民服务大厅、群众文体广场、老年人休息室、儿童阅览室迅速落成,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农村标准社区,农田沟渠实现“田”字形构架灌溉,村组涵闸机泵建设全落地,村组道路全部硬化,让群众生产生活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
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村容村貌,荷花村“两委”又“乘胜追击”,打造群众精神园地,将创文宣传贯穿始终,潜移默化改变群众生活习惯。如今,荷花村“颜值”与“气质”相得益彰。
在推动基层党建过程中,村民们鼓了腰包、强了信心,真正实现了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齐头并进的有机统一。
“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不断完善党建职责制,完善党建阵地,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提升党员文化素质,逐步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群众共建美丽乡村。”雷云贵说。(潜江日报 见习记者 刘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