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梅以来,潜江市先后经历七轮强降雨过程,累计面均降雨量为651.9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运粮湖管理区,达到925.2毫米。梅雨期时间长、降雨猛,是潜江历史上有数据记载以来最大一次。长湖、田关河等主要河湖,以及城南河、百里长渠、东干渠、万福河、龙湖河等中小河流全线均超保证水位。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防汛抗洪一线,落实落细防汛责任,组织群众提前避险,奋不顾身营救被困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上演了一曲又一曲“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动赞歌。
闻“汛”而动 共筑同心大堤
人民至上,这场硬仗必须打赢。自7月4日12时潜江市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以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市委书记吴祖云以身作则、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多次召开会商会和形势研判会,并数次带队深入汉江、长湖、总干渠、借粮湖等重点流域查看水雨情,一线调度指挥防汛抢险工作,强调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防汛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决战梅汛,奋力打好防汛抗洪这场硬仗。
防汛救灾,只有做好巡库巡堤等工作,及时发现险情,才能将灾害消灭在成灾之前,避免出现人员伤亡。
“上堤!”汛情就是命令,广大干部群众闻“汛”而动,奔赴堤垸防守各责任段,搭棚拉电、砍草除杂,干得热火朝天。
“赤生村五组泵站处发现一处管涌,请立刻安排人员进行处置。”7月7日上午7时,正在巡查险情的老新镇徐场片区党总支书记王哲胜接到消息后,立即组织30余名防汛应急人员赶到现场。他带领大家挖沟引水、抢打子堤,经过7个多小时的紧张抢险,成功控制了管涌,消除了险情。
自进入汛期以来,全市党员干部放弃双休,将办公和休息地点搬到了河堤沿线,哪里有险情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各值守点帐篷灯火通明,编织袋、锄头、铁锹摆放在防汛“三石”堆旁,纯净水、方便面等物资准备充分。值守人员不顾蚊虫肆虐,沿着堤坝仔细检查,一束束跃动的手电光交错划过夜空。问及感受,“堤下就是我们的家,住着我们的亲人,我们要是少一分警惕,家里就多一分危险!”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道。
时间就是生命,险情就是“冲锋号”。自防汛工作开展以来,这样不抛弃不放弃的场面,在河堤上无数次上演:“轻伤不下火线”,有的民警带伤拄着拐杖,一刻不停奔忙在防汛一线;“你的损失,我也心疼”,党员干部跳进齐肩积水,为农户疏通排水口险情;“你若不便,我背你一程”,急流之中,乡镇干部以背为“桥”,为老人、儿童充当摆渡者;“自己的家园,自己来守”,许多村子老少齐上阵,百米一人接力巡塘查堤,切实把防汛抗洪作为当前第一位的任务抓紧抓好,全力以赴做好决战洪峰的各项准备。
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水利、消防、公安民警、社区干部等防汛工作者,为排除险情不眠不休,累了就合衣躺一会儿,饿了把电动自行车踏板当桌子扒两口盒饭,这些身影无不彰显着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困难扛在肩头的无私奉献与人间大爱。从顾全大局连夜转移,到为配合防汛工作取消既定生产生活计划,社会各界紧绷防汛防灾之弦,不等不靠不要,主动参与,通力合作,誓将汛情侵扰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
夜幕下,河水奔流,汹涌澎湃。大堤上,干群同心,守护平安。
逆流而上 彰显为民情怀
在鼓励与汛情奋斗的同时,责任心和科学性缺一不可。这场检验应急能力和日常治理成效的大考中,我市建立起了长长的责任链条,慎之又慎、细之又细,容不得任何一个环节有半点差池。
防汛伊始,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各自迅速联系包片、包点区域,靠前指挥。各地党政主要负责人时刻掌握水雨工灾险情,一线驻守,加强巡堤查险,严防死守,确保防汛排涝安全,切实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同时,积极向科学要方法要答案,加强水利气象等部门会商机制,健全防汛指挥体系与防汛预警机制;用好科学技术,尊重客观规律,确保决策科学性,确保需要时能及时展开科学救援,提高救援效率,实施精准救援、科学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灾情损失。
此外,市防办及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Ⅱ级应急响应期间防汛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党员干部务必做到坚决压实防汛责任、坚决落实防汛措施、坚决服从工作大局、坚决严肃防汛纪律等“五个坚决”。
入梅以来,市防办更是组建了3个督查专班,先后对全市各区镇处、市防指成员单位和险工险段防守单位值班值守、隐患排查、防汛抗旱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不间断明察暗访,累计督办检查近30余次,进一步确保了各项防汛任务落到实处;各地各部门均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建立信息快报快处机制,实行日常情况一日一报、突发情况即知即报,确保信息畅通、反应迅速。
经历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潜江人民比任何时候都深知:风险和困难面前,尤其需要齐心协力,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才能筑牢防汛的“同心堤”,确保安全度汛。截至日前,潜江市共有15万余名干部群众走上大堤,迎战洪峰。(潜江日报 记者 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