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文明创建激发社区活力

A-   A+
发表时间:2020-07-20 08:17    来源:宜昌文明网

——看墨池巷社区如何将文明创建抓实抓活

  社区是城市文明创建的基本单元。如何激发社区活力,调动居民的参与热情,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7月8日,宜昌市文明创建督导一组召开文明城市创建社区示范引领第一次现场会,来自西陵区学院街办14个社区相关负责同志走进墨池巷社区,感受文明创建给该社区带来的活力和魅力,该社区在文明创建氛围营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细致入微的志愿者服务上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月16日,记者再次走进墨池巷社区,探访墨池巷社区将文明创建渗透到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让居民真正成为文明创建的主导者和受益人的好办法。

  下沉党员成为文明创建宣传主力

  墨池巷社区现有1956户4700多名居民。如何让居民知晓、了解文明城市创建的具体工作要求?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通过一个党支部、三个党小组,将243名下沉党员吸纳到社区文明创建工作中。

  疫情期间,作为市档案馆二级调研员的龚亚芹临危受命,下沉到墨池巷社区,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组织来自80多家单位的下沉党员送粮、送菜、送药,奔赴到抗疫一线。随着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该临时党支部继续配合社区,投入到新一轮的文明城市创建的宣传工作中。

  墨池巷社区党委书记刘红说,将文明创建宣传到户,仅仅依靠社区干部、网格员远远不够。通过组织下沉党员联合居民骨干上门宣传,利用下班时间和周末,将文明创建宣传折页百分之百送到每家每户,“把政策送出去,把问题带回来。”

  同时,针对辖区内的6个物业小区和165个单位,社区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织牢织密宣传网。利用辖区内的LED显示屏、宣传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文明健康,有你有我”主题,制作公益广告宣传牌。以网格为单位,以党建为引领,建立QQ群、微信群,及时传达工作要求和工作进展。

  龚亚芹认为,宣传到位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把基层文化建立起来,整合社区文化资源,让文化渗透进千家万户。围绕身边的人、事、物,讲历史故事、社区故事、家风故事,创业故事,“让居民对文明创建感兴趣,实打实地参与进来。”

  社团活动凝心聚力促文明

  今年74岁的李冬生,不仅是一名老党员,还是一位广受居民爱戴的“老管家”。因为常年热心公益,在社区的组织号召下,2017年7月,他所在的美岸长堤小区成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李管家”志愿服务站。

  “社区人管社区事”,和李冬生一起做志愿服务的大多是发挥余热的老人,平时看到社区居民有什么难处,都会主动上前提供帮助。从小区巡逻、卫生清洁到路口的交通疏导、江边的安全宣讲,“李管家”们立足小区,走出社区,将公益行动辐射到更广的范围。

  自2015年起,社区逐步建立、培育、孵化了包括“随手公益”、“李管家”、“美墨之家”困难帮帮团、“菲梵女神团”等在内的6支长期活跃的社团,覆盖了老、中、青三个年龄层。

  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墙上悬挂着介绍历届社团活动的招牌,装裱了社区先锋模范的剪影,橱窗里陈列着“当归”、“党参”、“黄芪”等中药,设有“中医文化体验站”供中医进社区开展义诊活动。2019年,整合街道、社区、业委会、物业多方力量,在美岸长堤小区内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德育加油站”、“志愿者服务站”三站合一式阵地。社团和公益相辅相成,共同为文明创建服务。

  “文明城市和文明创建包含方方面面,小区居民对于文明指数和幸福指数的感悟和想法不同,不能简单粗暴地‘一刀切’,要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创新化。”墨池巷社区党委委员、居委会副主任马雨涵说道,以群众接受的方式开展活动,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自然提升。

  积分制激发志愿服务热情

  社区在三站合一的基础上,推出了“美墨之家”志愿者积分存折和德育加油站“雏鹰”加油存折,建立志愿者积分机制和积分兑换标准。

  在积分分值表中,社会治理积分项目分为思想政治、平安稳定、社区建设以及奖励惩罚四大类,依据居民、家庭、单位(商户、社团)三类主体细分为数十条具体内容,分别对应不同分值。

  在“实践站”的玻璃橱窗里,摆放着可供积分兑换的奖品。据介绍,积分兑换有两种途径,一是精神激励,为先进者颁发“生态市民”、“健康家庭”、“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二是实物奖励,可通过积分兑换礼品。

  除了志愿服务外,在垃圾分类的实施过程中,同样发挥了积分制的作用。作为宜昌首批推行垃圾分类试点的社区之一,墨池巷社区多次开展宣传垃圾分类的主题活动。

  在“21天绿色行动”中,居民自愿报名,连续21天接受引导员对垃圾分类情况的检验,并通过对厨余垃圾的称重,依据结果刷卡积分,最后凭积分兑换奖品。如今,社区下属的六个小区均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在积分制推广的过程中,社区并不会对积分进行考核。马雨涵介绍,志愿服务人人参与、人人分享、人人传播的理念不能被强制要求,要在居民可接受的范围内灵活开展。(三峡日报全媒记者翟雪莲 见习记者谷一鸣)  

责任编辑:乔 奇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