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山外的好日子

A-   A+
发表时间:2020-07-09 11:13    来源:湖北文明网

  伴随着缝纫机节奏感十足的响声,徐兰芳的手脚也高速运转起来。不到两分钟,一块料子经过她的巧手,立即变成一个汽车坐垫的里子。

  “一个4角钱,每天忙完家务活就来这里挣工资!搬出大山后,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徐兰芳告诉记者。

  徐兰芳今年55岁,年轻时经历婚变后,独自一人抚养儿子。她的老家在崇阳县路口镇雨山片区,那是崇阳东部最高山,属于高寒缺水地区,生产生活环境恶劣,儿童上学难,青年结婚难,看病就医难,用水用电难,邮电通讯难,甚至粮食收成连基本口粮都满足不了。

  “祖祖辈辈被层层大山阻隔着与外界的往来,挪出大山、走出贫困是每个人最大的梦想。”徐兰芳说。

  一直以来,对于这一片区的扶贫工作,当地政府想过不少办法:给钱给物、开发扶贫、交通扶贫、挂钩扶贫……但均未能从根本上拔除穷根。为彻底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2016年,路口镇决定将该片区4个自然村、288户、948人,整体搬迁至集镇上新建成的宜民佳苑安置点。

  徐兰芳家原本是土坯房,一下雨就漏水。后来,她家按照相关政策分得了一套50平米的新房。房子虽小,但生活所需一应俱全。而且,安置点旁就是幼儿园、小学、镇卫生院以及购物超市,她和村民的生活开始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搬迁后,收入没有增加,而支出却在上涨,甚至上个厕所都得花钱买水冲……”徐兰芳告诉记者,安居以后,“乐业”成了最大难题。

  大家在集镇上没田没地,也没工作。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在山上生活了大半个世纪,突然换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不管从生活习惯还是人情风俗上,总觉得格格不入。此外,他们还面临一系列难题,包括户口问题以及与此关联的党组织关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问题等……

  针对这一现状,路口镇党委、政府先是在安置点上成立了“宜民佳苑党支部”,并选派镇人大副主席吴汉良担任支部书记。随后,采取就近挂靠村(居)民委会的方式,成立了新的社区,并由全体居民或居民代表选举出居民委员会成员,下设环境卫生组、治安保卫组、纠纷调处组、互帮互助组和红白理事会。为方便管理,每栋楼还推选出一位楼长。

  镇机关干部每周带领大家一起深入搬迁户家中开展“心连心”走访活动,了解各家各户的生产生活状况,有什么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会一一记录,然后联系相关部门进行解决。

  卫计部门在这里规划建设一个卫生室,由镇卫生所的医师任责任医生;教育部门为这里上学的孩子量身定制了一套措施;公安部门为搬迁户的户口迁入问题开辟了绿色通道……该县11个部门对安置点进行专题研究,并拿出了相关方案措施,切实解决移民搬迁群众的实际困难。

  2018年7月,该镇又通过引进湖北崇高科技有限公司,将镇政府旧礼堂改建成一个4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搬迁户成功实现家门口就业!(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丽娅 通讯员 张洋)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